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生活,抒发真情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那么如何克服学生在写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关心生活,投入生活,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这样才会有写作热情与兴趣,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其次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之花总是情感孕育的结果,好作文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如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位学生写《我的父亲》,父亲是位油漆工,夏天傍晚父亲还在大门外,自己老远能闻到爸爸毛巾上那种汗味加上特殊的味道。每当这时,自己会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车上的毛巾,帮爸爸清洗,写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对爸爸的感激和爱,很真切,很朴素。
二、借鉴范文,积累语言
有了生活这第一手材料,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块漂亮的布料裁剪缝制成美观的衣服。我认为老师千遍的说教,还不如一篇范文直观。读了范文之后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评析,否则范文也就流于了形式。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
有了材料,有了布局谋篇的技巧,需要有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积累也就举足轻重了。积累语言的途径不外乎这几种: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生活中积累语言。
三、读写结合,随堂说写
因为作文教学头疼,我们也许在教学中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更有甚者,可能为了赶进度,作文课也被改上了课文教学。读写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写的基础,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是为写作铺路的。因此,应该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片断训练,随堂随说随写。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乐趣。首先是仿写。教师在教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的某个精彩语句或片断进行仿写。其次是续写和扩写。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延伸课文情节,再造细节。再次是学生对课文的赏析和感悟,也可随堂写下。经常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细腻而适度了,兴趣大增了,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多样批改,印发鼓励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增。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辨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最后规定修改符号,学生就开始兴致勃发地批改了。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老师的认可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激励,学生批改后,老师可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或者是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进行打印,分发给两个班的同学,每当看到自己散发着油墨香的作品时,每当听到同学由衷地赞叹“写得真好”时,他们掩饰不住的内心的欣喜。写作欲望会跟加强烈。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只要老师积极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将永远地成为过去,出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成功之花一定会让我们撷取!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那么如何克服学生在写作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关心生活,投入生活,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这样才会有写作热情与兴趣,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其次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之花总是情感孕育的结果,好作文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如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位学生写《我的父亲》,父亲是位油漆工,夏天傍晚父亲还在大门外,自己老远能闻到爸爸毛巾上那种汗味加上特殊的味道。每当这时,自己会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车上的毛巾,帮爸爸清洗,写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对爸爸的感激和爱,很真切,很朴素。
二、借鉴范文,积累语言
有了生活这第一手材料,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块漂亮的布料裁剪缝制成美观的衣服。我认为老师千遍的说教,还不如一篇范文直观。读了范文之后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评析,否则范文也就流于了形式。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
有了材料,有了布局谋篇的技巧,需要有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积累也就举足轻重了。积累语言的途径不外乎这几种: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生活中积累语言。
三、读写结合,随堂说写
因为作文教学头疼,我们也许在教学中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更有甚者,可能为了赶进度,作文课也被改上了课文教学。读写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写的基础,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是为写作铺路的。因此,应该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片断训练,随堂随说随写。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乐趣。首先是仿写。教师在教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的某个精彩语句或片断进行仿写。其次是续写和扩写。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延伸课文情节,再造细节。再次是学生对课文的赏析和感悟,也可随堂写下。经常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细腻而适度了,兴趣大增了,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多样批改,印发鼓励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增。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辨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最后规定修改符号,学生就开始兴致勃发地批改了。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老师的认可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激励,学生批改后,老师可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或者是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进行打印,分发给两个班的同学,每当看到自己散发着油墨香的作品时,每当听到同学由衷地赞叹“写得真好”时,他们掩饰不住的内心的欣喜。写作欲望会跟加强烈。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只要老师积极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将永远地成为过去,出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成功之花一定会让我们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