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閊与湖南名菜—俎庵鱼翅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yjmhcaihio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湖南名菜,就会联想到美食家谭延。
  谭延閊何许人也?谭延(1876~1930年)字俎庵,湖南茶陵人。清代光绪32年中进士,投翰林院编修。1923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到广州,曾任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北伐时任军长,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谭延閊喜欢佳肴美馔,善于指导设计高级食谱,凡是经他品尝认可的名菜,都一一收入他家的菜谱之中。由于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在他家的菜中形成了“全、精、细、色”等四大特点。据有关资料记载,谭家“股骨鸡鸭”一菜,焖烂后拆了骨的鸡、鸭、鱼,竟能保持原形,而垫底的大白菜颜色栩栩如生,烂软如泥。
  谭家的精馔,是几代人吸收各地经验,摸索总结而来的。谭延的父亲谭钟麟曾任两广总督,由粤返湘时,带回了广东厨师掌勺。他家的“蟹黄鱼翅”,与广东富商春茗所吃的“吉祥菜”——“堆金积玉”一脉相承。诚如谭延的大儿子谭伯羽所说:“家厨——仍粤法烹饪”。
  当然,对谭家美食直接做出贡献的是他的私厨。这些家厨都经谭延亲自考核后才得聘用,每人都精于刀工而又善于掌握火候,既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还长于创新。例如曹敬臣把红汤煨制鱼翅的方法,改用嫩鸡、猪五花肉与鱼翅同时煨制,使鱼翅更加鲜美、软糯、柔滑、醇香。谭延吃后赞不绝口,便将湖南传统的“红煨鱼翅”改名为“俎庵鱼翅”,于是这道菜便成为湖南省本邦名菜,被列为湖南高级宴席上的珍馐。
  原料:水发鱼翅750 g,光母鸡1只(约1 500 g),猪五花肉500 g,绍酒50 g,酱油50 g,熟猪肉、湿淀粉各50 g,麻油、胡椒粉、葱、姜、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1将水发鱼翅随同冷水下锅,煮沸2分钟,再用冷水洗2次,从中撕开;把洗净的鸡切成4大块;五花肉150 g切成薄片,350 g切成4大块,然后分别经开水锅中焯水,去除污水洗净。
  2取大瓦钵1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五花肉薄片,然后整齐排放鱼翅和葱、姜,上面再放一块竹箅子,然后将鸡肉、五花肉(各4块)放其上,加绍酒、酱油、盐和水(约1 000 ml),上面压一个瓷盆。先用旺火煮沸,再以文火煨约2小时左右,待鱼翅软烂时离火。将瓦钵内上层的竹箅连同鸡肉和五花肉取出,将鸡肉的一半撕成条,盛入火瓷盘里衬底。再拿出下一层的竹箅子,去葱、姜,把鱼翅整齐地码在鸡肉上。多余的鸡肉和五花肉另用。
  3炒锅烧热,放入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倒入大瓦钵内的原汤,放味精煮沸,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盆,撒上胡椒粉。
  此菜具有红润透亮、鱼翅鲜香、汤汁醇厚的特点。
  
其他文献
采访伊始,中国农业大学著名食品专家南庆贤教授的一语道出了科学的食品消费真谛:“影响人们的健康是人们纳入食物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南教授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物在食品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日趋上升。绿色食品营养丰富、无污染、品质好,但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食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比如在胡萝卜的吃法上,有生吃、煮食、油炒等多种方法,而胡萝卜的自身物性决定了科学的食用方法是油炒
期刊
菊花烩鱼片    材料:黄菊花50g,净鱼肉200g,洋葱50g,火腿片25g,蛋清25g,油500g(耗50g),蒜末、高汤、葡萄酒、盐、味精、胡椒粉、淀粉各适量。  做法:①菊花取瓣,冼净备用,洋葱切片。  ②鱼肉切成片,加蛋清、盐、胡椒粉、葡萄酒、淀粉适量上浆。  ③起油锅烧至四成热,下鱼片划散至熟捞出。  ④另起锅,洋葱片炒香后加高汤、蒜末、盐、味精烧沸。  ⑤加调水淀粉勾芡后下鱼片、菊花
期刊
啤酒焗毛蟹    原料:活大毛蟹8只(约1,000g),啤酒半瓶,蒜肉10g,花生油20go  制法:1、手执蟹脚,翻转身使肚皮朝上,用竹签(削尖的竹筷也可),刺入蟹肚中间(不要刺破蟹壳),毛蟹即昏死,用清水涮洗干净,掀去脐盖,挤出脐底的污物。2、炒锅置中火上,放入花生油、蒜肉(拍裂)、姜(拍裂)、毛蟹、啤酒,盖上锅盖,烧至熟将收汁时,出锅装盘即可。  特点:鲜香带有酒味。    百花蟹钳    
期刊
刚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的时候,我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吃饭问题。到招待所吃吧,工资微薄,肯定吃不消;自己烧吧,费心劳神,也不是个办法。  一天中午下班,同事小宋拉住了我:“走,咱们混饭去。”  小宋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城工作已有3个年头了,对县城这一块熟悉得很,初来乍到,我当然都得听他的。  我跟着小宋,来到县政府第一招待所,只见不少拎着各式公文包的人正往饭厅里走去。小宋附在我耳边说:“县政府召开的会议散了
期刊
鲜姜洗净切成薄片,带汁放入绵白糖内沾一下,放入烧至六七成热的香油锅里,炸至姜片颜色变深出锅。每次2片,饭前热吃,一日3次。10天左右见效。(田 心)
期刊
21世纪,餐饮业在普及倡导餐饮市场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在调整、改变、引导人们摈弃传统而不尽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方面应做长期、细致、真诚、具体的工作。  首先,应尽可能宣传、普及原料知识,还各类原料身价以真实面目。如燕、鲍、翅、参、名贵海鲜、稀有山珍、飞禽走兽、野生动植物,其营养价值并非奇高,滋补功能并无特殊,口感味道并不鲜美。那么为何售以天价,奉(feng)为上品呢?其实多为盲从。物以稀为贵,而稀
期刊
古人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烹饪文化的地位。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口袋满了,生活要求高了,吃饱喝足后,越来越注重“怎么吃”,“美食改革与创新”也被提上议程。环境、服务、文化、创新意识,有取代区位、价格、促销之势,成为餐饮竞争的主旋律。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餐饮与文化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这不单单是靠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就能胜任的行业。    餐厅要有特色    餐饮名店需要文
期刊
王君与刘君虽是同窗好友,工作后十多年未见过面,这次偶然相遇,喜出望外。王君约刘君去吃大排档。  点好菜后,王君特别关照老板:“我这位老同学体胖血脂高,忌吃荤油,请告诉炒菜师傅,要用纯植物油炒菜。”  老板满面堆笑说:“先生放心,本店惯用国际口味的进口油,老少皆宜,保你满意。”  王君:“哦,有这等事?”带着好奇,王君溜进厨房以先饱眼福,他瞪眼一看:“这不是泔水油吗?”并责问老板:“这就是你的国际口
期刊
在这次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期间,中国烹饪界领导以及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名人、高师汇聚晋阳,无论在面食文化研讨会的会场内外,还是在表演展销的现场周围,纷纷对山西面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赞叹,同时,也对如何继承和发展山西面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看法。为了推进山西面食的腾飞,本刊辑录了他们有关山西面食的论述和见解,以供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参考。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张世尧  研究面食,
期刊
好酒一定要配好菜的,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但好菜的标准不一定是山猛海鲜、满汉全席,或是什么稀罕之物,往往是最普通的东西,只要烹制得好,有特色,均可作为佐酒的好菜。从年轻开始喝酒至今,我以为有3样极普通的家常菜可称做佐酒的佳肴,它便是猪头肉、咸鸭头、豆腐干,姑且称之为佐酒“三绝”。  先说猪头肉。猪头肉虽说登不了大雅之堂,却是极好吃的。连名家的著作中,也常常写到,如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一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