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喀什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主体的维吾尔族文化发展对喀什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因在文化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使得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对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乃至喀什地区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意义彰显。
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一、喀什地区语言文学的发展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由传统文化转变到现代文化是文化现代化转型。维吾尔族文学由传统以农牧业为基础的文学转变为现代以工业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文学就是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
(一)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是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作为影响、解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制度、观念复合体的文化,表现形式、覆盖范围包括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道德、科技知识、习俗、文化设施、文化产业等等。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维吾尔族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小说、诗歌、剧本、寓言、童话等形式塑造形象反映社会,丰富了维吾尔族文化的内容。由此,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也成为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二)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认识功能,帮助维吾尔族群众获得现代知识、现代制度、现代观念,加深维吾尔族群众对现代社会的理解。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教育功能,引领维吾尔族群众的精神,影响维吾尔族群众的思想情感、增强维吾尔族群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勇气和信心。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组织功能推动维吾尔族群众参与对传统社会的现代改造。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调节功能使维吾尔族群众在社会转型中净化心灵、平衡内心、提升品位。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通过文学功能作用的发挥,推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
二、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状况
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文学光辉灿烂,在新疆维吾尔族文学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
1759~1912年清代,喀什境内文学空前发展,特别是诗歌创作掀起新高潮。阿不都热依木·纳扎里和艾尔毕、孜亚伊、赛布里等人组成文学小组,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他们一方面向广大维吾尔族读者翻译介绍阿拉伯、波斯古典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自己也从事创作、研讨,掀起了文学活动热潮。阿不都热衣木·纳扎里以《爱情组诗》传世;孜亚伊创作了《忧伤的训言》等作品;《艾尔毕之书》是艾尔毕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赛布里创作了《论纳瓦依的公正观念》、《字谱之海》等作品。此外,还有纳喀斯创作流传至今的作品《纳喀斯诗集》、《祝福书》等。叶城泰剑立是19世纪维吾尔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他有许多著作,《泰剑立心中的光芒》和《赢得比赛的诗》这两个诗集较具代表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喀什地区文学创作进入新时期。哈斯米江·坎拜里积极扶植喀什文学队伍,并以“友爱”的笔名写下《道谢》、《我的故乡》等诗篇。老诗人库尔班·依明、奴尔买买提·依尔克等人,撰写了很多革命内容的诗篇。此外,许多文学爱好者如乌守尔·衣布拉音、阿不力米提·阿吉、买买提艾力·祖农、阿不都色买提·海力力等人,把《天南日报》、《喀什日报》、《莎车报》、《新疆日报》、《新疆文学》、《塔里木》等报刊杂志作为活动园地,先后步入文坛。
这一时期的文学组织:1950年春,新疆民主同盟喀什分会成立后,境内维文会组织解体。
这一时期的文学报刊:在报纸方面: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喀什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新疆日报喀什分社,对喀什分社进行改组。5月1日,创办中共南疆区党委机关报《天南日报》维吾尔文版,《喀什新疆日报》停刊。1956年《天南日报》停刊改为《喀什日报》。1952年8月至1956年6月,中共莎车地委创办地委机关报《莎车群众报》,莎车专区撤销后,《莎车群众报》停刊,随后又创办《莎车报》。50年代末,喀什地区曾出版过《冶金工人》。60~70年代,有些县先后出版油印的县报。
在期刊方面:①由库尔班·伊明主持1972年5月《喀什噶尔文艺》(维吾尔文版) 创刊,1972年出版1期,50页,油印本,印刷发行200册。1973年出版4期。1975年《喀什噶尔文艺》改为铅印本,印刷发行3千册。1977年改为季刊,出版4期,每期页数增至78页。②1959年莎车县的《莎车文艺》(维吾尔文)杂志创刊,铅印,每期印刷发行500册。③疏附县文化馆主办1963年《疏附文艺》(维吾尔文)创刊,1965年停刊,共出版7期,每期印刷发行200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1、喀什维吾尔族文学遗产得到很好保护。
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十二木卡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民歌,民间叙事诗,民间笑话、寓言、神话、故事、谚语、传说、谜语,以及民间说书、民间弹唱等,是维吾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对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进行了系统搜集整理编印。1980~1983年,搜集整理民歌2000多首,选编380多首油印成册。出版了维吾尔童话《四个流浪汉》、民间故事《哈亘姆的传说》、《阿凡提的故事》,《民间童话》,《维吾尔谜语》,《维吾尔幽默集》等,还出版了民间文学论文集《历史的遗产》等等。 作为衡量民族诗歌发展水平重要标准的长诗在维吾尔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维吾尔长诗在历史发展中吸收邻近民族尤其是阿拉伯、波斯和其他民族长诗创作的优秀成分,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维吾尔族长诗。无论古今维吾尔族长诗都有效地展示着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后出版了尼买吐拉整理的维吾尔古典长诗《玉素甫祖来哈》。
2、喀什维吾尔族文学作品不断增加。
1979~1983年底,全地区刊出小说600多篇,维吾尔文300篇左右。 1984年,喀什地区报刊杂志等发表小说206篇,维吾尔文小说结集出版了《萌芽》、《在路上》等5个单行本。1985年,地区报刊利用各种体裁文学作品1123篇,其中维吾尔文691篇;《喀什噶尔》杂志编选出版了《吐曼河》维吾尔文小说集。1986年,地区报刊共刊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1570篇,其中维吾尔文795篇。2012年地区报刊共刊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上万篇,其中维吾尔文占一半篇。
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内容情感化、个性化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在网络、手机、数字类广播、报纸、杂志、触摸媒体、桌面视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上层出不穷。
3、喀什维吾尔族文学体裁有了发展。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在体裁上,不仅有诗歌、短篇小说、散文、而且出现了中、长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间杂有书信、快板等文学形式。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维吾尔族文学也出现了对同一事件用诗歌、小说、绘画、动画、散文、影视画面、流行音乐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综合表达,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新媒体文学。各种体裁也不断转换,一些维吾尔族影视作品热播后,立刻从剧本改换成小说,出现剧本小说;在小说创作时也同时把小说剧本化。
4、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创作发生改变。
新媒体时代,维吾尔族文学也从作品结构的封闭性,转换到能使众多文本互联的超文本。从文学创作要严格按照特定文学范式转换到文学创作不受任何文学范式约束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从以杂志、出版社为平台转换到以大众媒介为平台。从专业化创作走向新民间写作;从以语言文字为文学媒介转向数字化符号为媒介。从作家用笔写作转换到用电脑、手机写作。从作家影响读者转换到作家与读者共同创作,作家接受读者意见与建议,读者影响作家写作思路的互动写作。从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传播、延迟性传播转向迅捷性传播。喀什维吾尔族文学逐步抹平文学创作和生活实录、纪实和虚构、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在不同的新媒体创作的方式也不同。维吾尔族网络文学能让作者大肆铺叙宣泄,微博、手机则要求用简练话语表达丰富内涵、要撰写有意思的故事,并使其在不断传播中有不断被改写、被丰富的可能。
5、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工作者、网络写手增加。
喀什地区出现了艾山·夏克、奴尔买买提·艾肯、买买提明·托乎提尼牙孜、哈斯木江等诗人。海尔尼沙·托乎提、阿吾提·热瓦甫、肉孜巴西、肉孜哈木·吾守尔、赛买提·阿不都拉、吐地罕·司拉木、尼买吐拉等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祖农·哈迪尔、康巴尔汗、阿不都克里木、阿依吐拉、克里睦·赫捷耶夫、热西丁·塔提利克等人常在《喀什日报》发表文章。新媒体时代出现诸多维吾尔文学网站,文学创作更加自由,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更加平民化,维吾尔网络写手不断喷涌。
6、喀什维吾尔文学作品影响扩大。买买提衣力·祖农的诗《拥抱吧,那是你父亲》、阿不都热衣木·司马义的小说集《机灵的孩子》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阿不都色买提·黑力力的《青春转移》,阿不力米提·沙比尔的《驾驶员竞赛》,迪丽拜尔·克尤木的《艾则里诗》,阿不拉·艾合米迪的《不同的命运》,塔衣尔·塔里甫的《因为我是人》等作品获全疆优秀作品奖。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即时性、海量传播也使一些维吾尔族网络文学走红后迅速传播并扩大影响。
7、喀什维吾尔文学组织有了发展。1984年喀什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1984年底,地区文联下设7个协会,其中有地区作家协会和民间文学研究会。1990年,地区作协接受各民族会员200多名。目前,喀什地区文联下设协会由4个协会发展到11个,会员由50多名发展到1100多名。会员分布广泛,遍及地、县、乡中的政府所辖文化单位、专业艺术团体和党政机关、军队、兵团、教育卫生、报刊广播等系统以及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地区文联成立后,举办各种活动,召开多种形式的文学研究讨论会、报告会,提出创作任务、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开展境内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喀什文化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喀什维吾尔网络文学组织则自由、松散。
8、喀什维吾尔文学的载体不断拓展。在传统载体上。报纸方面:除《喀什日报》外,80年代,有关部门先后出版《卫生宣传》、《计划生育报》、《喀什电视报》。同时,喀什师范学院的《喀什师范学院报》、农三师的《叶尔羌报》、塔西南柯克亚油矿的《南疆石油报》等报纸也各具特色,在推动维吾尔族文学、喀什地区文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方面:《喀什噶尔文艺》1979年由维吾尔文老文字出版。1980年改名为《喀什噶尔文学》公开发行,出版4期,每期78页。1981年《喀什噶尔文学》改为全国发行,出版增至6期,每期78页,印刷发行1000册。1982年出版6期,每期增加到112页。1984年出版6期,每期增加到128页。1987年5月28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39号文件决定,《喀什噶尔文学》向国外发行。发行量也从最初的数千份增加到如今的15000份。
由喀什师范学院主办《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1980年创刊,突出新疆民族、地域特色、注重发掘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扶持学术新人、繁荣学术交流、推动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还有①1982年《莎车文艺》复刊,阿不都肉苏里·买买提任主编,出版2期,同年停刊。②1979年疏附县文化馆主办《疏附文艺》(维吾尔文)复刊,出版10期1989年停刊。③1981年麦盖提县的《刀郎文艺》杂志创刊,1984年停刊。
新媒体做为维吾尔族文学的载体已经进入喀什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并且不断扩大,在某些维吾尔族群体中已成为主导。
参考文献:
[1]《民俗学概论》(第2版)钟敬文 主编;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喀什地区志》喀什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4年8月第1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3]《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现代化》作者:亚合亚江·吾拉依木《民族论坛》2012年第12期.
[4]《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文化整合》作者:陈泠霏《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03期.
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一、喀什地区语言文学的发展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由传统文化转变到现代文化是文化现代化转型。维吾尔族文学由传统以农牧业为基础的文学转变为现代以工业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文学就是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
(一)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是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作为影响、解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制度、观念复合体的文化,表现形式、覆盖范围包括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道德、科技知识、习俗、文化设施、文化产业等等。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维吾尔族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小说、诗歌、剧本、寓言、童话等形式塑造形象反映社会,丰富了维吾尔族文化的内容。由此,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也成为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二)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认识功能,帮助维吾尔族群众获得现代知识、现代制度、现代观念,加深维吾尔族群众对现代社会的理解。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教育功能,引领维吾尔族群众的精神,影响维吾尔族群众的思想情感、增强维吾尔族群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勇气和信心。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文学的组织功能推动维吾尔族群众参与对传统社会的现代改造。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可以通过调节功能使维吾尔族群众在社会转型中净化心灵、平衡内心、提升品位。喀什维吾尔族文学现代化转型通过文学功能作用的发挥,推动维吾尔族文化现代化转型。
二、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状况
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文学光辉灿烂,在新疆维吾尔族文学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
1759~1912年清代,喀什境内文学空前发展,特别是诗歌创作掀起新高潮。阿不都热依木·纳扎里和艾尔毕、孜亚伊、赛布里等人组成文学小组,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他们一方面向广大维吾尔族读者翻译介绍阿拉伯、波斯古典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自己也从事创作、研讨,掀起了文学活动热潮。阿不都热衣木·纳扎里以《爱情组诗》传世;孜亚伊创作了《忧伤的训言》等作品;《艾尔毕之书》是艾尔毕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赛布里创作了《论纳瓦依的公正观念》、《字谱之海》等作品。此外,还有纳喀斯创作流传至今的作品《纳喀斯诗集》、《祝福书》等。叶城泰剑立是19世纪维吾尔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他有许多著作,《泰剑立心中的光芒》和《赢得比赛的诗》这两个诗集较具代表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喀什地区文学创作进入新时期。哈斯米江·坎拜里积极扶植喀什文学队伍,并以“友爱”的笔名写下《道谢》、《我的故乡》等诗篇。老诗人库尔班·依明、奴尔买买提·依尔克等人,撰写了很多革命内容的诗篇。此外,许多文学爱好者如乌守尔·衣布拉音、阿不力米提·阿吉、买买提艾力·祖农、阿不都色买提·海力力等人,把《天南日报》、《喀什日报》、《莎车报》、《新疆日报》、《新疆文学》、《塔里木》等报刊杂志作为活动园地,先后步入文坛。
这一时期的文学组织:1950年春,新疆民主同盟喀什分会成立后,境内维文会组织解体。
这一时期的文学报刊:在报纸方面: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喀什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新疆日报喀什分社,对喀什分社进行改组。5月1日,创办中共南疆区党委机关报《天南日报》维吾尔文版,《喀什新疆日报》停刊。1956年《天南日报》停刊改为《喀什日报》。1952年8月至1956年6月,中共莎车地委创办地委机关报《莎车群众报》,莎车专区撤销后,《莎车群众报》停刊,随后又创办《莎车报》。50年代末,喀什地区曾出版过《冶金工人》。60~70年代,有些县先后出版油印的县报。
在期刊方面:①由库尔班·伊明主持1972年5月《喀什噶尔文艺》(维吾尔文版) 创刊,1972年出版1期,50页,油印本,印刷发行200册。1973年出版4期。1975年《喀什噶尔文艺》改为铅印本,印刷发行3千册。1977年改为季刊,出版4期,每期页数增至78页。②1959年莎车县的《莎车文艺》(维吾尔文)杂志创刊,铅印,每期印刷发行500册。③疏附县文化馆主办1963年《疏附文艺》(维吾尔文)创刊,1965年停刊,共出版7期,每期印刷发行200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1、喀什维吾尔族文学遗产得到很好保护。
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十二木卡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民歌,民间叙事诗,民间笑话、寓言、神话、故事、谚语、传说、谜语,以及民间说书、民间弹唱等,是维吾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对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进行了系统搜集整理编印。1980~1983年,搜集整理民歌2000多首,选编380多首油印成册。出版了维吾尔童话《四个流浪汉》、民间故事《哈亘姆的传说》、《阿凡提的故事》,《民间童话》,《维吾尔谜语》,《维吾尔幽默集》等,还出版了民间文学论文集《历史的遗产》等等。 作为衡量民族诗歌发展水平重要标准的长诗在维吾尔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维吾尔长诗在历史发展中吸收邻近民族尤其是阿拉伯、波斯和其他民族长诗创作的优秀成分,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维吾尔族长诗。无论古今维吾尔族长诗都有效地展示着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后出版了尼买吐拉整理的维吾尔古典长诗《玉素甫祖来哈》。
2、喀什维吾尔族文学作品不断增加。
1979~1983年底,全地区刊出小说600多篇,维吾尔文300篇左右。 1984年,喀什地区报刊杂志等发表小说206篇,维吾尔文小说结集出版了《萌芽》、《在路上》等5个单行本。1985年,地区报刊利用各种体裁文学作品1123篇,其中维吾尔文691篇;《喀什噶尔》杂志编选出版了《吐曼河》维吾尔文小说集。1986年,地区报刊共刊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1570篇,其中维吾尔文795篇。2012年地区报刊共刊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上万篇,其中维吾尔文占一半篇。
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内容情感化、个性化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在网络、手机、数字类广播、报纸、杂志、触摸媒体、桌面视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上层出不穷。
3、喀什维吾尔族文学体裁有了发展。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在体裁上,不仅有诗歌、短篇小说、散文、而且出现了中、长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间杂有书信、快板等文学形式。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维吾尔族文学也出现了对同一事件用诗歌、小说、绘画、动画、散文、影视画面、流行音乐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综合表达,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新媒体文学。各种体裁也不断转换,一些维吾尔族影视作品热播后,立刻从剧本改换成小说,出现剧本小说;在小说创作时也同时把小说剧本化。
4、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创作发生改变。
新媒体时代,维吾尔族文学也从作品结构的封闭性,转换到能使众多文本互联的超文本。从文学创作要严格按照特定文学范式转换到文学创作不受任何文学范式约束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从以杂志、出版社为平台转换到以大众媒介为平台。从专业化创作走向新民间写作;从以语言文字为文学媒介转向数字化符号为媒介。从作家用笔写作转换到用电脑、手机写作。从作家影响读者转换到作家与读者共同创作,作家接受读者意见与建议,读者影响作家写作思路的互动写作。从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传播、延迟性传播转向迅捷性传播。喀什维吾尔族文学逐步抹平文学创作和生活实录、纪实和虚构、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
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在不同的新媒体创作的方式也不同。维吾尔族网络文学能让作者大肆铺叙宣泄,微博、手机则要求用简练话语表达丰富内涵、要撰写有意思的故事,并使其在不断传播中有不断被改写、被丰富的可能。
5、喀什维吾尔族文学工作者、网络写手增加。
喀什地区出现了艾山·夏克、奴尔买买提·艾肯、买买提明·托乎提尼牙孜、哈斯木江等诗人。海尔尼沙·托乎提、阿吾提·热瓦甫、肉孜巴西、肉孜哈木·吾守尔、赛买提·阿不都拉、吐地罕·司拉木、尼买吐拉等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祖农·哈迪尔、康巴尔汗、阿不都克里木、阿依吐拉、克里睦·赫捷耶夫、热西丁·塔提利克等人常在《喀什日报》发表文章。新媒体时代出现诸多维吾尔文学网站,文学创作更加自由,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更加平民化,维吾尔网络写手不断喷涌。
6、喀什维吾尔文学作品影响扩大。买买提衣力·祖农的诗《拥抱吧,那是你父亲》、阿不都热衣木·司马义的小说集《机灵的孩子》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阿不都色买提·黑力力的《青春转移》,阿不力米提·沙比尔的《驾驶员竞赛》,迪丽拜尔·克尤木的《艾则里诗》,阿不拉·艾合米迪的《不同的命运》,塔衣尔·塔里甫的《因为我是人》等作品获全疆优秀作品奖。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即时性、海量传播也使一些维吾尔族网络文学走红后迅速传播并扩大影响。
7、喀什维吾尔文学组织有了发展。1984年喀什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1984年底,地区文联下设7个协会,其中有地区作家协会和民间文学研究会。1990年,地区作协接受各民族会员200多名。目前,喀什地区文联下设协会由4个协会发展到11个,会员由50多名发展到1100多名。会员分布广泛,遍及地、县、乡中的政府所辖文化单位、专业艺术团体和党政机关、军队、兵团、教育卫生、报刊广播等系统以及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地区文联成立后,举办各种活动,召开多种形式的文学研究讨论会、报告会,提出创作任务、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开展境内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喀什文化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喀什维吾尔网络文学组织则自由、松散。
8、喀什维吾尔文学的载体不断拓展。在传统载体上。报纸方面:除《喀什日报》外,80年代,有关部门先后出版《卫生宣传》、《计划生育报》、《喀什电视报》。同时,喀什师范学院的《喀什师范学院报》、农三师的《叶尔羌报》、塔西南柯克亚油矿的《南疆石油报》等报纸也各具特色,在推动维吾尔族文学、喀什地区文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方面:《喀什噶尔文艺》1979年由维吾尔文老文字出版。1980年改名为《喀什噶尔文学》公开发行,出版4期,每期78页。1981年《喀什噶尔文学》改为全国发行,出版增至6期,每期78页,印刷发行1000册。1982年出版6期,每期增加到112页。1984年出版6期,每期增加到128页。1987年5月28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39号文件决定,《喀什噶尔文学》向国外发行。发行量也从最初的数千份增加到如今的15000份。
由喀什师范学院主办《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1980年创刊,突出新疆民族、地域特色、注重发掘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扶持学术新人、繁荣学术交流、推动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还有①1982年《莎车文艺》复刊,阿不都肉苏里·买买提任主编,出版2期,同年停刊。②1979年疏附县文化馆主办《疏附文艺》(维吾尔文)复刊,出版10期1989年停刊。③1981年麦盖提县的《刀郎文艺》杂志创刊,1984年停刊。
新媒体做为维吾尔族文学的载体已经进入喀什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并且不断扩大,在某些维吾尔族群体中已成为主导。
参考文献:
[1]《民俗学概论》(第2版)钟敬文 主编;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喀什地区志》喀什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4年8月第1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3]《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现代化》作者:亚合亚江·吾拉依木《民族论坛》2012年第12期.
[4]《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文化整合》作者:陈泠霏《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