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新阶段下高中教育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要立足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勇于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育改革。落实好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全球史观 教育 培养 拓宽
在当下的社会教育当中,需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的将各个区域间历史发展脉络联系起来,把各区域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量。目前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常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把历史割裂成一个一个的单个区域和事件,往往无法把事件和区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困难、增加了很多难度。很多学生认为要想学好历史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背,可是要想把背住的知识长期记住且会作用又非常困难。这是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把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并将其联系起来,这样既方便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梳理识记,又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念,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对历史进行考查,而历史上对于全球化的记载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特别是二战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紧密。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把各部分历史割裂开,不懂得整合和联系。在新课程理念改革进行后,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在国家层面,领导人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而且这一提法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就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这一时代的需要就和我们的高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历史教育中于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既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在高中课堂里很多地方都可以在知识中给予全球化史观的培养,我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会从洋务运动为例来具体介绍怎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全球化的教育。在洋务运动这一章节知识中,从背景入手,首先要分为国内和国际形势,国内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开明地主认识到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从国际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西方国家在政治文明、开放、民主性上都领先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即将开始,西方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进步,这也极大领先于中国。从思想领域上看,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下,西方人的民主、自由精神得到了极大发展。西方的发展有了极大发展,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一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大范围在世界上进行扩张。
在课本知识中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概括性较高,描述过于简单,学生经过上述介绍后,内忧外患分别指什么,学生自然清晰明了。中国可以向西方学习的技术有机器制造、采煤、炼钢、武器制造等,这些都是中国急需发展的产业,也是当时中国人认为拯救中国最好的方法。这也就把中国的这段历史和世界历史很好的联系在了一起,其实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拓展中的一个过程到达了中国,同时也是先进中国人主动接纳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人开始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华夷观念。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丝近代工厂、企业,如机器制造局、船政局、采矿、修铁路、办电报、发展纺织业,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大批人才,派遣留学生等为后来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詹天佑等人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这些企业都是利用了西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就很好的把中西方历史联合贯穿起来,同时,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的殖民扩张活动使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明、技术的传播,授课教师一定要强调中外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只有教师自己提前构建好自身全球史观的知识,才能更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真正做到教书的基础上育人的需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学生充分掌握全球史观并使用他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新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几个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习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中外历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将人类历史发展的宏伟蓝图呈现在师生面前,这种教材的编写办法受全球史观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所以我们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更应该做好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才能有更多合格的毕业生走向更宽更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盈.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全球化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3)
[2]杨文舟,华春勇.全球史观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概述[J]中学历史参考.2017,(2)
贵州省镇宁民族中学 张兴
关键词: 全球史观 教育 培养 拓宽
在当下的社会教育当中,需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的将各个区域间历史发展脉络联系起来,把各区域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量。目前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常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把历史割裂成一个一个的单个区域和事件,往往无法把事件和区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困难、增加了很多难度。很多学生认为要想学好历史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背,可是要想把背住的知识长期记住且会作用又非常困难。这是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把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并将其联系起来,这样既方便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梳理识记,又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念,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对历史进行考查,而历史上对于全球化的记载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特别是二战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紧密。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把各部分历史割裂开,不懂得整合和联系。在新课程理念改革进行后,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在国家层面,领导人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而且这一提法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就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这一时代的需要就和我们的高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历史教育中于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既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在高中课堂里很多地方都可以在知识中给予全球化史观的培养,我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会从洋务运动为例来具体介绍怎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全球化的教育。在洋务运动这一章节知识中,从背景入手,首先要分为国内和国际形势,国内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开明地主认识到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从国际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西方国家在政治文明、开放、民主性上都领先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即将开始,西方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进步,这也极大领先于中国。从思想领域上看,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下,西方人的民主、自由精神得到了极大发展。西方的发展有了极大发展,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一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大范围在世界上进行扩张。
在课本知识中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概括性较高,描述过于简单,学生经过上述介绍后,内忧外患分别指什么,学生自然清晰明了。中国可以向西方学习的技术有机器制造、采煤、炼钢、武器制造等,这些都是中国急需发展的产业,也是当时中国人认为拯救中国最好的方法。这也就把中国的这段历史和世界历史很好的联系在了一起,其实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拓展中的一个过程到达了中国,同时也是先进中国人主动接纳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人开始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华夷观念。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丝近代工厂、企业,如机器制造局、船政局、采矿、修铁路、办电报、发展纺织业,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大批人才,派遣留学生等为后来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詹天佑等人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这些企业都是利用了西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就很好的把中西方历史联合贯穿起来,同时,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的殖民扩张活动使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明、技术的传播,授课教师一定要强调中外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只有教师自己提前构建好自身全球史观的知识,才能更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真正做到教书的基础上育人的需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学生充分掌握全球史观并使用他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新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几个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习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中外历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将人类历史发展的宏伟蓝图呈现在师生面前,这种教材的编写办法受全球史观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所以我们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更应该做好学生全球史观的培养,才能有更多合格的毕业生走向更宽更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盈.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全球化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3)
[2]杨文舟,华春勇.全球史观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概述[J]中学历史参考.2017,(2)
贵州省镇宁民族中学 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