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是高校就业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提出了高校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与帮助的具体措施,讨论了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指导 就业困难群体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47-0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是就业困难群体。他们或者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等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就业困难群体进行职业指导。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索的共同影响。由于本人工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本文中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应届毕业生中由于个人心理品质、身体条件等原因,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分为以下七个类型。
1.1 疾病残疾
毕业生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肢体残疾缺陷或疾病,如乙肝、腿跛等。虽然社会倡导要给与此类群体就业便利,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1.2 心理困难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常常受到歧视和拒绝。另一类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挫折后会产生自卑、自负等不健康心理现象,会产生生活规律紊乱、就业兴趣减退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从而灰心丧气,停滞不前。
1.3 学习能力差
该类学生是指由于学习能力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并在毕业就业时遇到困难的毕业生就业群体。一部分毕业生因没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而排挤到边缘,另一部分毕业生专业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弱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1.4 综合素质差
综合素质包括人品道德、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此类学生或诚信缺失,或行为散漫,或缺乏责任感等,导致用人单位不欢迎此类学生。
1.5 经济贫困
经济贫困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类学生往性格较孤僻,自我评价较低,择业信心不足,加上可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少,众多原因使其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主力军。
1.6 就业观歪曲
当前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着就业观念歪曲的现象,主要指有业不就、择业观问题等,此类学生或等待家长动用“关系”寻找工作,或宁愿回家享受“小孩”待遇,或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
1.7 女毕业生就业难
女性由于生理上存在的與男性的差异,会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精力不足等。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男性,有些甚至直接要求应聘者为男性。
2 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措施和作用
2.1 就业观念指导
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及就业观,帮助他们理性对待就业。重点帮助学生制定就业决策和策略,处理好两个问题。
(1)了解职业。帮助就业困难学生了解职业,引导学生加强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尤为重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为加强学生对行业、对职场的了解,学院开展大三“职场初体验”暑期实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自身定位,把握好职场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2)了解自我。对于就业困难学生,究竟个人更适合于做什么,存在什么局限,是学生确定切实的职业目标的一个关键。学院开展个人性格测评、职业素质测评等,举办《行业发展以及用人需求》等报告会通过对职业的了解,自我的分析,学生的择业标准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更多人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选择职业。
2.2 就业心理指导
加强择业心理的指导,增强心理承受力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利于他们尽快适应职业,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人生价值。学院针对心理困难学生,邀请知名心理教师,开展“成长互助营”的互动学习活动,效果显著。
2.3 就业技巧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求职技巧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对保证学生初次求职免遭挫折、建立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针对此方面,为学生举办了《职场礼仪》、《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的讲座,主要包括个人形象设计、求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
2.4 社会适应指导
就业就是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一个过程。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新的角色状态,是职业指导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为就业困难学生开展“职业素养训练营”,通过分享、互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从体验中明确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2.5 建立动态分类就业困难群体档案
学院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并整理汇总、及时更新。根据不同指标将学生分为心理困难学生、身体残疾疾病学生、经济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女大学生等多个类别,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各类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针对女大学生在畜牧行业需求受限的现状,学院邀请全国知名企业女总监专门为女大学生做了题为《如何成为职场达人》报告会,并组织召开用人单位女生专场招聘会,以鼓励广大女生珍爱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3 效果明显
近几年,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学院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准确定位也使得学生就业满意度高、工作稳定、发展快。
高校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与帮助,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切实有效地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孙胜文,吕琳.试论就业指导的作用[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连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0(6):81-82.
关键词:职业指导 就业困难群体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47-0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是就业困难群体。他们或者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等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就业困难群体进行职业指导。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索的共同影响。由于本人工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本文中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应届毕业生中由于个人心理品质、身体条件等原因,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分为以下七个类型。
1.1 疾病残疾
毕业生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肢体残疾缺陷或疾病,如乙肝、腿跛等。虽然社会倡导要给与此类群体就业便利,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1.2 心理困难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常常受到歧视和拒绝。另一类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挫折后会产生自卑、自负等不健康心理现象,会产生生活规律紊乱、就业兴趣减退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从而灰心丧气,停滞不前。
1.3 学习能力差
该类学生是指由于学习能力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并在毕业就业时遇到困难的毕业生就业群体。一部分毕业生因没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而排挤到边缘,另一部分毕业生专业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弱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1.4 综合素质差
综合素质包括人品道德、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此类学生或诚信缺失,或行为散漫,或缺乏责任感等,导致用人单位不欢迎此类学生。
1.5 经济贫困
经济贫困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类学生往性格较孤僻,自我评价较低,择业信心不足,加上可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少,众多原因使其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主力军。
1.6 就业观歪曲
当前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着就业观念歪曲的现象,主要指有业不就、择业观问题等,此类学生或等待家长动用“关系”寻找工作,或宁愿回家享受“小孩”待遇,或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
1.7 女毕业生就业难
女性由于生理上存在的與男性的差异,会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精力不足等。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男性,有些甚至直接要求应聘者为男性。
2 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措施和作用
2.1 就业观念指导
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及就业观,帮助他们理性对待就业。重点帮助学生制定就业决策和策略,处理好两个问题。
(1)了解职业。帮助就业困难学生了解职业,引导学生加强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尤为重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为加强学生对行业、对职场的了解,学院开展大三“职场初体验”暑期实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自身定位,把握好职场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2)了解自我。对于就业困难学生,究竟个人更适合于做什么,存在什么局限,是学生确定切实的职业目标的一个关键。学院开展个人性格测评、职业素质测评等,举办《行业发展以及用人需求》等报告会通过对职业的了解,自我的分析,学生的择业标准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更多人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选择职业。
2.2 就业心理指导
加强择业心理的指导,增强心理承受力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利于他们尽快适应职业,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人生价值。学院针对心理困难学生,邀请知名心理教师,开展“成长互助营”的互动学习活动,效果显著。
2.3 就业技巧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求职技巧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对保证学生初次求职免遭挫折、建立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针对此方面,为学生举办了《职场礼仪》、《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的讲座,主要包括个人形象设计、求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
2.4 社会适应指导
就业就是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一个过程。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新的角色状态,是职业指导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为就业困难学生开展“职业素养训练营”,通过分享、互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从体验中明确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2.5 建立动态分类就业困难群体档案
学院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并整理汇总、及时更新。根据不同指标将学生分为心理困难学生、身体残疾疾病学生、经济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女大学生等多个类别,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各类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针对女大学生在畜牧行业需求受限的现状,学院邀请全国知名企业女总监专门为女大学生做了题为《如何成为职场达人》报告会,并组织召开用人单位女生专场招聘会,以鼓励广大女生珍爱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3 效果明显
近几年,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学院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准确定位也使得学生就业满意度高、工作稳定、发展快。
高校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与帮助,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切实有效地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孙胜文,吕琳.试论就业指导的作用[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连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