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此,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讨论法等,对江西警察学院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在自我认知、学习态度、处事原则、家庭责任等诸多方面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认知的程度,同时从理论知识、学校管理、自我修养和奉献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加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公安院校 大学生 社会 责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21-02
通过对江西警察学院2008、2009、2010、2011、2012各年级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十分重要。在本文中,课题小组成员对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前期研究。
1 公安院校学生的成员构成
公安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的人员构成有以下两个特点:(1)独生子女多。当前公安院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约占总数的41%。大部分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溺爱,孩子在家中往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他们进入学校后,通常表现出独立程度不高、过于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从而导致不习惯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生活。(2)农村子女多。农村子女约占公安院校学生总数的57%。他们具有独立意识强、争强好胜的特点,比城市大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更强。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交流中容易引发他们的自卑、害羞心理,进而易导致他们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两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是当前公安院校主导性的群体。大部分的父母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竞争剧烈中,不经意的把自己受到的压力加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很多大学生背着父母压给他的“包袱”走进大学。同时也把压力之下隐藏起来的腻烦、厌学、反抗心理等责任感缺失性问题带进了大学。
2 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安院校学生身处校园,但却和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对社会负有难以推脱的责任。公安院校学生是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对社会的责任表面上和普通大学生没有区别,但公安院校学生有着预备警官的称号,这使他们必须比普通大学生更具有责任感。学者段志光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这样定义的:从逻辑结构上看,公安院校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表层上都属于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中层都属于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里层都属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而再里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特点是其具有大学生和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他们具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切特性:道德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等。这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公安院校学生应当挺身而出。
3 对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把握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有针对性地加深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笔者对江西警察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部分调查。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讨论法等针对调查目的的研究方法,对考察的内容认真思考后,设计出一份问卷调查(内容详见表1)。
首先,笔者在江西警察学院内进行了试验调查,发放问卷近150份,收回后认真分析总结。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三种:一是利用教师在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上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发放到2010级、2012级中队,这一渠道的好处是回收快且回收率高;二是课题组成员在图书馆自习室中进行随机发放,这一渠道涵盖了江西警察学院2009、2010、2011各级学生,得出的数据比较真实但费时费力;三是通过人脉(老乡、社团活动)发放,此方法在数据回收上较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302份。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主体是江西警察学院本科和专科各中队的学生,总数是1302名,其中男生1012名,女生290名。经过调查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大体积极向上。在回答:“你在警校学习期间的首要任务是”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和“学会做人”。在回答:“在上课之外的业余时间你会做什么”时,选择“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看书”、“锻炼身体”的分别占42%、38%、25%,而选择“上网玩游戏”的人占32%。在回答“你看新闻时常关注哪些内容?”时,选择“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和”体育运动”的分别占50%和25%,选择“娱乐节目”的只占12.5%。警校学生作为预备警官,需要满足社会对警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要比地方大学生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社会因素对其的要求,而且是其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通过此次调查得出:公安院校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爱家庭并为自己的前途积极地学习相应的知,这说明他们本质上可以被塑造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警察。因为只有为自己负责,学好知识,提升能力之后,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才有资格对社会负责。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一定弱化趋势。虽然学生社会责任感大体上积极向上,但也有一些不好的趋势。
①重视个人利益,轻视社会利益。在回答“如果申请入党,你的动机是什么?”时, 有65%的学生选择“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而只有42%的学生选择“为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回答“你会切实将社会责任感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联系起来吗”时,有62%的人选择了“不一定”,只有21%的人选择“能”。这说明公安院校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关心更多的是自身发展和现实利益。他们强调首先应对自身发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个人生活,而不是先考虑社会利益。 ②做事情只看兴趣,工作敷衍了事。在回答“下列哪一项最能激发你对工作的热情”时,选择“工作的重要性”的只占61%,但是73%的人选择了“工作的回报”,65%的人选择“自己对工作的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办事只看兴趣,对待工作缺乏负责感。对待工作无论有没有兴趣,都应该把它做好,如果办事只凭自己的兴趣,那社会上那些重要但缺乏兴趣性的工作就没有人做了。
③职责意识薄弱,缺少奉献精神。在回答“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你在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之间徘徊时,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时,分别有61%的人选择了“切身利益”,只有39%选择了“社会责任”。这种回答完全忘记了警察的职责。警察职责是保障人民利益,有的学生身穿警服,但是缺乏警察应有的责任感,缺少牺牲奉献的精神。
④做事灵活有余,处世原则不足。在回答“当你做了一件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而被别人嘲笑时你会有感觉”时,有60%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但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预备警官应有的素质,作为一个公安院校的大学生,要坚持社会原则,敢于同不公平现象作斗争,在原则上必须坚持做的,就不应该管别人怎么看。
⑤对家庭考虑过多,对社会考虑过少。在回答“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时,只有65%的人选择了“比较关心”和“关心”。在回答““你认为你的人生目标是”时,有72%的人选择了“谋求经济利益、权利和荣誉”,60%的人选择“构建美好的家庭”,只有38%的人选择了“奉献社会”。在回答“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时,只有37%的人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有70%的人选择了“自己能够享受行乐”有80%的人选择了“一家人能够快乐的生活”。公安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大家和小家之间发生冲突无法兼顾时,他们往往会先顾小家再顾大家。但是大家是小家的保障,没有顾好了大家,怎么有基础建设小家?
4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主因分析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所影响。这些影响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在过程中进行相互渗透和转换。通过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弱化的根源。
4.1 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社会根源
(1)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自身的道德原则。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人民之间的利益差距。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相对的回报。警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过多的在社会上追求个人利益将对其社会责任感产生不利影响。(2)新的社会思潮。首先,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其他社会思潮提倡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不少学生崇尚这种价值观。其次,社会风气正进行内在的嬗变。在过去的社会生活主要起作用的两种伦理(一种是几千年积累的传统道德;一种是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核心思想),已经逐渐演变成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
4.2 公安院校学生杜会责任感弱化的内因
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现实的错误认识。总体上公安院校学生的目标是明确的。但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如果缺乏使命感,往往很难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他们不能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2)虚无的奋斗目标。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中学以前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的规划却是一片空白。他们很难确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目标往往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3)低迷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思想、行为与潜能采取的自觉态度”。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有错误的认识。因此,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却不能使之成为内心的信念和义务。
5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论
5.1 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应该加强培养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今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公安大学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公安院校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教学途径和非教学途径。教学途径包括高校主流的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程。非教学途径是本校的特色,主要包括:新生入学军训教育、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思想教育、学校的党团活动以及学校学生会部门组织的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5.2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不足
(1)培养机制不健全。学校的组织教育过剩,但是实践性教育较缺乏。学校组织的责任感教育活动一般有政治理论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但是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育却很少,这导致公安院校学生在课外活动上比较有限,不少学生课外时间在宿舍上网,基本上不参加课外活动。若能经常性安排学生外出实训或者其他性质类型的实践性活动将能对培养机制进行补充。(2)教育不科学。公安院校对其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偏重于政治教育,缺少其他方面的教育。公安院校政治教育上题材丰富,但是在其他教育上太空洞无力,学生往往上课接受政治教育,下课就忘,这样很难达到责任感教育的科学合理性。(3)培养平台不完善。公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卫士。而当下公安院校学生的实践机会只有学校安排的执勤活动,他们对面临的挑战没有亲身经历,这容易导致社会责任感在公安院校学生中没有落脚点。
总结: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由此提出了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初浅阐述,希望本文能为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分析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公安院校 大学生 社会 责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21-02
通过对江西警察学院2008、2009、2010、2011、2012各年级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十分重要。在本文中,课题小组成员对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前期研究。
1 公安院校学生的成员构成
公安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的人员构成有以下两个特点:(1)独生子女多。当前公安院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约占总数的41%。大部分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溺爱,孩子在家中往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他们进入学校后,通常表现出独立程度不高、过于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从而导致不习惯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生活。(2)农村子女多。农村子女约占公安院校学生总数的57%。他们具有独立意识强、争强好胜的特点,比城市大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更强。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交流中容易引发他们的自卑、害羞心理,进而易导致他们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两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是当前公安院校主导性的群体。大部分的父母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竞争剧烈中,不经意的把自己受到的压力加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很多大学生背着父母压给他的“包袱”走进大学。同时也把压力之下隐藏起来的腻烦、厌学、反抗心理等责任感缺失性问题带进了大学。
2 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安院校学生身处校园,但却和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对社会负有难以推脱的责任。公安院校学生是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对社会的责任表面上和普通大学生没有区别,但公安院校学生有着预备警官的称号,这使他们必须比普通大学生更具有责任感。学者段志光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这样定义的:从逻辑结构上看,公安院校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表层上都属于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中层都属于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里层都属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而再里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特点是其具有大学生和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他们具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切特性:道德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等。这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公安院校学生应当挺身而出。
3 对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把握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有针对性地加深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笔者对江西警察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部分调查。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讨论法等针对调查目的的研究方法,对考察的内容认真思考后,设计出一份问卷调查(内容详见表1)。
首先,笔者在江西警察学院内进行了试验调查,发放问卷近150份,收回后认真分析总结。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三种:一是利用教师在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上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发放到2010级、2012级中队,这一渠道的好处是回收快且回收率高;二是课题组成员在图书馆自习室中进行随机发放,这一渠道涵盖了江西警察学院2009、2010、2011各级学生,得出的数据比较真实但费时费力;三是通过人脉(老乡、社团活动)发放,此方法在数据回收上较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302份。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主体是江西警察学院本科和专科各中队的学生,总数是1302名,其中男生1012名,女生290名。经过调查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大体积极向上。在回答:“你在警校学习期间的首要任务是”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和“学会做人”。在回答:“在上课之外的业余时间你会做什么”时,选择“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看书”、“锻炼身体”的分别占42%、38%、25%,而选择“上网玩游戏”的人占32%。在回答“你看新闻时常关注哪些内容?”时,选择“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和”体育运动”的分别占50%和25%,选择“娱乐节目”的只占12.5%。警校学生作为预备警官,需要满足社会对警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要比地方大学生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社会因素对其的要求,而且是其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通过此次调查得出:公安院校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爱家庭并为自己的前途积极地学习相应的知,这说明他们本质上可以被塑造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警察。因为只有为自己负责,学好知识,提升能力之后,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才有资格对社会负责。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一定弱化趋势。虽然学生社会责任感大体上积极向上,但也有一些不好的趋势。
①重视个人利益,轻视社会利益。在回答“如果申请入党,你的动机是什么?”时, 有65%的学生选择“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而只有42%的学生选择“为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回答“你会切实将社会责任感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联系起来吗”时,有62%的人选择了“不一定”,只有21%的人选择“能”。这说明公安院校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关心更多的是自身发展和现实利益。他们强调首先应对自身发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个人生活,而不是先考虑社会利益。 ②做事情只看兴趣,工作敷衍了事。在回答“下列哪一项最能激发你对工作的热情”时,选择“工作的重要性”的只占61%,但是73%的人选择了“工作的回报”,65%的人选择“自己对工作的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办事只看兴趣,对待工作缺乏负责感。对待工作无论有没有兴趣,都应该把它做好,如果办事只凭自己的兴趣,那社会上那些重要但缺乏兴趣性的工作就没有人做了。
③职责意识薄弱,缺少奉献精神。在回答“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你在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之间徘徊时,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时,分别有61%的人选择了“切身利益”,只有39%选择了“社会责任”。这种回答完全忘记了警察的职责。警察职责是保障人民利益,有的学生身穿警服,但是缺乏警察应有的责任感,缺少牺牲奉献的精神。
④做事灵活有余,处世原则不足。在回答“当你做了一件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而被别人嘲笑时你会有感觉”时,有60%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但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预备警官应有的素质,作为一个公安院校的大学生,要坚持社会原则,敢于同不公平现象作斗争,在原则上必须坚持做的,就不应该管别人怎么看。
⑤对家庭考虑过多,对社会考虑过少。在回答“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时,只有65%的人选择了“比较关心”和“关心”。在回答““你认为你的人生目标是”时,有72%的人选择了“谋求经济利益、权利和荣誉”,60%的人选择“构建美好的家庭”,只有38%的人选择了“奉献社会”。在回答“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时,只有37%的人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有70%的人选择了“自己能够享受行乐”有80%的人选择了“一家人能够快乐的生活”。公安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大家和小家之间发生冲突无法兼顾时,他们往往会先顾小家再顾大家。但是大家是小家的保障,没有顾好了大家,怎么有基础建设小家?
4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主因分析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所影响。这些影响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在过程中进行相互渗透和转换。通过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弱化的根源。
4.1 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社会根源
(1)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自身的道德原则。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人民之间的利益差距。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相对的回报。警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过多的在社会上追求个人利益将对其社会责任感产生不利影响。(2)新的社会思潮。首先,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其他社会思潮提倡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不少学生崇尚这种价值观。其次,社会风气正进行内在的嬗变。在过去的社会生活主要起作用的两种伦理(一种是几千年积累的传统道德;一种是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核心思想),已经逐渐演变成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
4.2 公安院校学生杜会责任感弱化的内因
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现实的错误认识。总体上公安院校学生的目标是明确的。但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如果缺乏使命感,往往很难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他们不能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小事情与大事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2)虚无的奋斗目标。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中学以前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的规划却是一片空白。他们很难确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目标往往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3)低迷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思想、行为与潜能采取的自觉态度”。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有错误的认识。因此,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却不能使之成为内心的信念和义务。
5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论
5.1 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应该加强培养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今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公安大学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公安院校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教学途径和非教学途径。教学途径包括高校主流的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程。非教学途径是本校的特色,主要包括:新生入学军训教育、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思想教育、学校的党团活动以及学校学生会部门组织的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5.2 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不足
(1)培养机制不健全。学校的组织教育过剩,但是实践性教育较缺乏。学校组织的责任感教育活动一般有政治理论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但是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育却很少,这导致公安院校学生在课外活动上比较有限,不少学生课外时间在宿舍上网,基本上不参加课外活动。若能经常性安排学生外出实训或者其他性质类型的实践性活动将能对培养机制进行补充。(2)教育不科学。公安院校对其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偏重于政治教育,缺少其他方面的教育。公安院校政治教育上题材丰富,但是在其他教育上太空洞无力,学生往往上课接受政治教育,下课就忘,这样很难达到责任感教育的科学合理性。(3)培养平台不完善。公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卫士。而当下公安院校学生的实践机会只有学校安排的执勤活动,他们对面临的挑战没有亲身经历,这容易导致社会责任感在公安院校学生中没有落脚点。
总结: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由此提出了公安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初浅阐述,希望本文能为公安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分析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