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教育思想、认知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角色迅速而准确的定位,建立适合该学科的课改理念以及要求的科学教法,才能成为课改的最大受益者。
1 教学的选择
1.1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要求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这里应注意感情激发的过程。首先,教师所设定的场景要蕴含特定的“情”和“理”。其次,教师把激情带入课堂,以饱满的情绪去奖励学生的感情;把微笑带入课堂,用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心和赞美;把趣味带进课堂,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情趣,从而为政治理论教学注入深情和活力。
1.2现实材料为主的情境创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这一目标引导下。尝试了许多办法,如将现实材料引入课堂,布置实践作业,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过于虚拟的材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只会诱导学生说假话,材料的选择应该具备真实性,全理性,典型性原则。其次的引入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升,还需有真正的民主的平等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艺术也十分重要的。
1.3在设定的情形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置问,学生通过主动感悟探究,共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催化和激化学生的思维,使之曲径通幽,觉悟内化。这里所指的“问题”,既包括因教学内容本身转化而成的旧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充分投入,达到“高峰体验”,之后形成的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设之以疑。
1.4在师生说理这一环节中,应加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要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教师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融化课堂上古版气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同时也重视他人的存在。
2学法
2.1合作学习法。类似于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波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及全班性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形成多向互动,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2.2參与学习法。正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多的制造参与,有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火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具体做法
3.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学习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应成为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一变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由于教科书已不是唯一的教程资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例如,学习《抵制不良诱惑》时,可根据相关知识点的调查报告,分析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侵害、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诱惑,采取哪些方法,就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另外我在学法上主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运用。首先按座次确立小组,并分担具体责任,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引领学生自我超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本质要求。在学习《珍爱生命》一课中,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情形?”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形容:悲凉、凄惨、黑暗等,而只有一位同学说:“没有生命的世界将会一望无垠,非常美丽。”然后他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由:破坏环境,造成各种环境问题的不就是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吗?然后他又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他的观点,如月球、火星等,我们通过各种卫星及各种手段的探索,发现那里幽静、广阔,没有纷争……虽然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但这却正体现了课改所需要精神啊!
3.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和自我体验。
即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使其亲历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感悟人生道理。如在学习《快乐的自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学生写出最欣赏的几个同学的几条优点,收集后选取一部分读给学生,多数学生能猜出是哪位同学,这样被人欣赏、肯定,自然的就体会到了自尊与被他人尊重所带来的快乐。所以,对于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等哲理性知识,我们更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训练和解答,而且经常设计相宜的、灵活的、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中感悟和发展。
1 教学的选择
1.1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要求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这里应注意感情激发的过程。首先,教师所设定的场景要蕴含特定的“情”和“理”。其次,教师把激情带入课堂,以饱满的情绪去奖励学生的感情;把微笑带入课堂,用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心和赞美;把趣味带进课堂,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情趣,从而为政治理论教学注入深情和活力。
1.2现实材料为主的情境创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这一目标引导下。尝试了许多办法,如将现实材料引入课堂,布置实践作业,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过于虚拟的材料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只会诱导学生说假话,材料的选择应该具备真实性,全理性,典型性原则。其次的引入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升,还需有真正的民主的平等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艺术也十分重要的。
1.3在设定的情形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置问,学生通过主动感悟探究,共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催化和激化学生的思维,使之曲径通幽,觉悟内化。这里所指的“问题”,既包括因教学内容本身转化而成的旧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充分投入,达到“高峰体验”,之后形成的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设之以疑。
1.4在师生说理这一环节中,应加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要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教师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融化课堂上古版气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同时也重视他人的存在。
2学法
2.1合作学习法。类似于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波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及全班性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形成多向互动,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2.2參与学习法。正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多的制造参与,有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火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具体做法
3.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学习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应成为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一变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由于教科书已不是唯一的教程资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例如,学习《抵制不良诱惑》时,可根据相关知识点的调查报告,分析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侵害、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诱惑,采取哪些方法,就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另外我在学法上主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运用。首先按座次确立小组,并分担具体责任,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引领学生自我超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本质要求。在学习《珍爱生命》一课中,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情形?”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形容:悲凉、凄惨、黑暗等,而只有一位同学说:“没有生命的世界将会一望无垠,非常美丽。”然后他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由:破坏环境,造成各种环境问题的不就是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吗?然后他又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他的观点,如月球、火星等,我们通过各种卫星及各种手段的探索,发现那里幽静、广阔,没有纷争……虽然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但这却正体现了课改所需要精神啊!
3.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和自我体验。
即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使其亲历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感悟人生道理。如在学习《快乐的自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学生写出最欣赏的几个同学的几条优点,收集后选取一部分读给学生,多数学生能猜出是哪位同学,这样被人欣赏、肯定,自然的就体会到了自尊与被他人尊重所带来的快乐。所以,对于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等哲理性知识,我们更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训练和解答,而且经常设计相宜的、灵活的、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中感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