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作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所创设的情境中发生认知冲突、发现数学问题,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培养其学习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的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进而启发和鼓励学生充分猜想、发表见解,主动探索,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兔妈妈有两个孩子,一天,它到菜地里拔回12个萝卜,它想考考两个孩子,于是就说:“我想把12个萝卜平均分成2份,给你们每人一份;二是平均分成6份,给你们每人3份;三是平均分成12份,给你们每人6份,你们喜欢哪一种分法?”小兔刚听完,就争着要第三种分法。大家想想,小兔的想法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兴趣高涨,经过讨论都认为三种分法是一样的。老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呢?”这一问,便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渴望解开其中奥秘的心理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中位数众数》一课,课前创设生活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将举行一场集体舞比赛。五(1)班准备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这次比赛(出示下题)。
  五(1)班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8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然后展开争论,再形成一致观点。
  学生总结出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美观!
  二、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1.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三角形的彩纸,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边思考、边操作、边讨论,不断地画、折、剪、摆、拼,在探索中发现其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创设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探究“鸡兔同笼”问题:“一个农户把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20个头,从下面数有48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路,经讨论形成了假设法、列方程、通过列举和借助表格寻找规律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同学既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研究,又可以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合作达到最优化。
  三、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2.评价语言的激励性。课堂评价时,教师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的“喊好”,而是要从内心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
  3.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评价可采用单向评价,即师评生、师评组、生评生、生评组;双向互评;自评,即生自评、师自评。通过让学生大胆评价,既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又认识和完善了自己。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精心创设有效的情境,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随着现代合作教学方法的不断普及,其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初中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并且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使得合作学习的作用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其中存
[摘要]一般认为,幼儿是孩子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如果教育失当,就可能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不过,在我看来,幼儿教育除了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够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变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本文通过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对于现代幼儿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创造
【摘 要】 学习知识产权时,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同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对于实现学习知识产权重要目标具有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利用法律知识解释知识产权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实际生活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关键词】 法律知识;类型化;知识产权;学习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童玩理念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小学生个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以“玩”的心态带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教师在讲解
分析气体灭火系统规范采用的中期压力计算方法,假定NOVEC1230灭火剂在管路中为液相流动,根据流体力学管流损失的达西公式和阻力平方区的尼古拉茨公式,结合沿程阻力损失系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