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它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全球生态安全勇于担责的坚定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既为践行经济、社会责任提供了生态利益动力、环境保障,也可以缓解当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推進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基于此,全国各地开展了“美丽乡村”行动,以生态文化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顺利实现传统与现代、绿色与发展的延续及演化。本期“圆桌会”,我们走进浙江安吉。目前,安吉“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美丽缩影。
编者
美丽中国,最美是安吉。浙江安吉以“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为根基,开拓出中国第一个“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生态县,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美丽缩影。2012年9月,安吉获“联合国人居奖”,这是中国1990年参评“联合国人居奖”以来唯一获奖的县。
天地不言有大美。而今,“美丽乡村”已成为安吉的最大经济来源:仅2012年,这个46万人的县就吸引了870多万名游客,旅游收入高达60亿元;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既是最美的风景,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源泉(占人均收入的60%和27%);另外,作为全球“竹碳汇试验示范区”,安吉县的植被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71%,因此当地的空气都成了抢手货。
在2012年12月18日举行的“2012·美丽中国安吉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围绕“美丽中国”这一议题,结合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我们为什么来安吉?
文/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胡坚
安吉从2008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第一,打造美丽经济,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我们在发展中常感到困惑与纠结的是经济不生态、生态不经济,如何突破这一困局,安吉制造了一个样板。安吉让生态成为一种经济,让经济服务于生态。同时一、二、三产业联动,经济的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走出了一条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塑造美丽心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近年来,安吉在人的生态理念的提升,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强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大力传承生态文化,将生态理念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生态实践活动,建立生态道德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老百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
第三,创造美丽环境,探索美丽生活之路。近年来,安吉一直把生态环境的整治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建管并重、整治并举,城市、农村、企业分类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各种美化、绿化、亮化、洁化等等,打造美丽家园。
第四,构建美丽制度,探索具有长效机制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安吉将一个县城作为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出台了各种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形成一种长效的制度和机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安吉实践的研究,让我们对“美丽”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
美丽是一种理想,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和梦想,是走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未来之梦;
美丽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
美丽是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统一;
美丽是一种制度和机制,是一种永久流淌的文化与历史进程。
安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文/光明日报总编辑 何东平
安吉素来有“中国最美丽乡村”的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了一个热词,大家都在探讨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对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各地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经验总结。其中,浙江生态省创新经验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浙江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区。
我们现在讲的生态文明是超越了简单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是在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基础上才有可能来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从城镇化到生态省建设,再到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浙江”,浙江在很多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浙江谈生态文明建设是站在至高点上,是主动的、能动的,不像有的地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生态建设”就是要维护生态现状,改变生态现状。浙江的生态建设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生产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产业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统筹规划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建设,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安吉县以生态文化为指导,以生态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化,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要绿水青山,最早也有过不要金山银山的一段,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朴素的话中有深刻的道理。
中国发展方略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深刻地融入并全面贯彻到四个建设当中去,贯穿到各方面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是新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的建议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更生博士
基于安吉县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我慎重建议安吉县将生态建设转向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率先生产出消费者信赖的安全食品供应市场。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
首先,吉安拥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好山好水、肥沃土壤和清新空气等都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基本前提,利用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让他们放心的安全食品,既是安吉人民致富的需要,更是安吉人对全国消费者应该担负的重大责任。
第二,經过生态建设,安吉人,从领导到平民百姓已经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土壤、水和空气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不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是,现在的安吉人,不仅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尝到了“保护”和“发展”兼得的甜头,从而可以齐心协力地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是成功建设食品安全产销体系的重要保证。
第三,“保护”和“发展”是矛盾体,只有找到好项目才能两头兼顾。“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就是这样的项目,因为安全食品只能在清洁的、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下才能生产出来,而农业生态环境又必须在生态农业制度下才能得到保护和改善。不仅如此,安全食品生产还可以加快致富的步伐,使“保护”和“发展”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
第四,先前安吉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竹产业的创新发展。但是,无论是国内的“生态农业”还是国外发达国家提倡的“有机农业”,都强调促进“生物多样性”。对一个县城经济的发展而言,一个产业的发展总不如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有了竹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我相信,安吉县一定能把“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得更好,从而为浙江以至全国树立一个“安全食品生产县”的典型。
县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浙江实践
文/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任重
安吉自2008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形成了特色鲜明、鲜活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县域发展模式。
变特色为产业
安吉走了一条让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合作社逐步实现区域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同时,安吉县政府对具有良好生产和发展前景的产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有关产业的大规模发展。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创业人居品味,在农村区域大力发展依托第一产业的第二产业加工业与第三产业休闲业,从而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发展高价值农业
近年来,为使安吉县广大农民利用更多的耕地生产高价值产品,实现致富目标,安吉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培育了安吉白茶、富硒米、笋干等一批具有良好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不仅供应了方兴未艾的长三角大市场,而且还出口世界市场,促使当地经济完成了从单一的种粮结构到以家禽养殖和芦笋种植为主要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农业一体化
农民只有摆脱原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地位,参与农产品的加工,才能把农产品加工增值部分尽可能多地留在自己的手中,使自己尽快富裕起来。
安吉破解三农难题的途径,是通过拓展山区农业、生态、文化的多种功能,向休闲养生、观光旅游和环保等新型绿色产业方面转移,实现山区农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地就业;通过县域整体化设计,使农民不离开自己的故土就可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并享受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现代文明。
生态文化视角下的竹产业自主创新
文/浙江农林大学 张国良教授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县竹产值居全国第一。安吉真正实现了因竹而变、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名。
促进竹集群优化升级
把自主创新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竹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抓住新机遇,着重加速文化创意产品多元化开发,全面推进现有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打造竹产业特色品牌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名牌经济,竞争的最终局面是名牌瓜分天下,精品扮演主角。品牌是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因此我们在设计竹产业发展战略时,只有将品牌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树立名牌质量意识,保护民族工业精品,才能弘扬国粹,竞争致胜。
发挥园区功能
坚持将融资工作摆在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务实的策略,加大了争取政策资金力度、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努力形成了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从全省来看,已形成立体式、多层次、梯度式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为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加强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地区和产业声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来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整合各种要素,有效提升块状经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营销体系、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能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以文化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用低碳文化指导企业行为,就能推动企业形成清洁集约的生产方式,创造绿色产品,节约资源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将低碳企业文化流程化、制度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落地”并在员工心中“生根”才是硬道理。
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沈满洪教授
绿色发展是实现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科学命题。生态文明制度也可以称之为“绿色制度”。绿色制度是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等所构成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 推进绿色发展,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运用约束性制度,例如通过禁令、标准、准入、环境税等制度遏制“黑色经济”活动(或“经济不绿色”行为)。另一方面,运用激励性制度,例如通过生态补偿、财政补贴、意识形态引导等制度激励绿色经济纺织。
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果:第一层次是企业层面做到绿色又经济,社会层面也能做到绿色又经济。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加以宣传、示范、推广、普及即可。第二层次是企业层面绿色不经济,社会层面绿色又经济。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继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使得企业层面做到“绿色又经济”。第三个层次是无论是企業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是“绿色不经济”的,而这个产品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这时,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
发展养生旅游,建设美丽中国
文/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养生旅游专业委员会 张跃西教授
“美丽中国”需要示范工程,美丽乡村和山水城市都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圣地和样板,形成了具有国际辐射能力的美丽中国“安吉经验”,其主要内容是,确立了“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重视、部门联动、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和宣传引导,强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安吉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生态化,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群众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竹制品、转椅等生态工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了富裕文明之路。
“安吉经验”启示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大力实施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率先建成“中国美丽乡村”。新形势下,安吉需要进一步依托竹文化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笔者认为安吉可以依托“中国美丽乡村”优势品牌,积极创建“中国生态文化博览园”,丰富和提升安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竹文化生态产业的养生功能,不断壮大和提升安吉美丽乡村的旅游服务与辐射能力。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要建设美丽乡村,也要建设山水城市。放眼世界,只有中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并拥有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要将山水文化、山水园林融入城市建设,要大力发展山水城市。并明确指出“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山水城市符合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要求,山水城市的建设成果,也一定能够成为养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进而推动养生旅游获得更高层次跨越与发展。积极开展“山水城市”的探索与创建工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浙江义不容辞
文/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鲍健强教授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浙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而且是践行浙江历届省委领导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期许。
十多年来,浙江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从提出绿色浙江到践行生态浙江,展示了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硕成果。
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载体。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现实,要求我们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把浙江蓝色海洋经济与绿色山区经济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我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强化资源节约优先战略。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性作用,为技术节能提供支撑。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清洁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森林浙江。切实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政府“有形的手”来引导,也需要市场“无形的手”来推动,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企业、公众的多方合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生态伦理与建设美丽中国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余谋昌教授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伟大的祖国向来是美丽中国,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生活受到损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受到损害。建设生态文明,使受到损害的中国重新变得美丽。这是中国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人民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正在使梦想变为现实。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中国”是一体的。传播和践行生态伦理,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这是我们的责任。
2003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正式启动生态省建设;安吉2006年6月建成全国第一个生态县,第一个“中国美丽乡村”,浙江为中国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作了出重大贡献。而今,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已普遍兴起。
我们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新文明,这是宝贵的战略机遇。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才能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文/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余杰
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浙江省走在全国的前列,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又雄辩地证明,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代价。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目标方向、路径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方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可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三大标准来检验衡量,归根到底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在这一方面,安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它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全球生态安全勇于担责的坚定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既为践行经济、社会责任提供了生态利益动力、环境保障,也可以缓解当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推進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基于此,全国各地开展了“美丽乡村”行动,以生态文化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顺利实现传统与现代、绿色与发展的延续及演化。本期“圆桌会”,我们走进浙江安吉。目前,安吉“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美丽缩影。
编者
美丽中国,最美是安吉。浙江安吉以“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为根基,开拓出中国第一个“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生态县,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美丽缩影。2012年9月,安吉获“联合国人居奖”,这是中国1990年参评“联合国人居奖”以来唯一获奖的县。
天地不言有大美。而今,“美丽乡村”已成为安吉的最大经济来源:仅2012年,这个46万人的县就吸引了870多万名游客,旅游收入高达60亿元;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既是最美的风景,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源泉(占人均收入的60%和27%);另外,作为全球“竹碳汇试验示范区”,安吉县的植被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71%,因此当地的空气都成了抢手货。
在2012年12月18日举行的“2012·美丽中国安吉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围绕“美丽中国”这一议题,结合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我们为什么来安吉?
文/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胡坚
安吉从2008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第一,打造美丽经济,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我们在发展中常感到困惑与纠结的是经济不生态、生态不经济,如何突破这一困局,安吉制造了一个样板。安吉让生态成为一种经济,让经济服务于生态。同时一、二、三产业联动,经济的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走出了一条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塑造美丽心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近年来,安吉在人的生态理念的提升,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强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大力传承生态文化,将生态理念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生态实践活动,建立生态道德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老百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
第三,创造美丽环境,探索美丽生活之路。近年来,安吉一直把生态环境的整治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建管并重、整治并举,城市、农村、企业分类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各种美化、绿化、亮化、洁化等等,打造美丽家园。
第四,构建美丽制度,探索具有长效机制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安吉将一个县城作为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出台了各种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形成一种长效的制度和机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安吉实践的研究,让我们对“美丽”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
美丽是一种理想,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和梦想,是走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未来之梦;
美丽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
美丽是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统一;
美丽是一种制度和机制,是一种永久流淌的文化与历史进程。
安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文/光明日报总编辑 何东平
安吉素来有“中国最美丽乡村”的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了一个热词,大家都在探讨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对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各地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经验总结。其中,浙江生态省创新经验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浙江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区。
我们现在讲的生态文明是超越了简单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是在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基础上才有可能来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从城镇化到生态省建设,再到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浙江”,浙江在很多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浙江谈生态文明建设是站在至高点上,是主动的、能动的,不像有的地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生态建设”就是要维护生态现状,改变生态现状。浙江的生态建设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生产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产业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统筹规划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建设,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安吉县以生态文化为指导,以生态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化,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要绿水青山,最早也有过不要金山银山的一段,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朴素的话中有深刻的道理。
中国发展方略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深刻地融入并全面贯彻到四个建设当中去,贯穿到各方面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思想,是新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的建议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更生博士
基于安吉县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我慎重建议安吉县将生态建设转向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率先生产出消费者信赖的安全食品供应市场。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
首先,吉安拥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好山好水、肥沃土壤和清新空气等都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基本前提,利用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让他们放心的安全食品,既是安吉人民致富的需要,更是安吉人对全国消费者应该担负的重大责任。
第二,經过生态建设,安吉人,从领导到平民百姓已经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土壤、水和空气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不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是,现在的安吉人,不仅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尝到了“保护”和“发展”兼得的甜头,从而可以齐心协力地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是成功建设食品安全产销体系的重要保证。
第三,“保护”和“发展”是矛盾体,只有找到好项目才能两头兼顾。“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就是这样的项目,因为安全食品只能在清洁的、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下才能生产出来,而农业生态环境又必须在生态农业制度下才能得到保护和改善。不仅如此,安全食品生产还可以加快致富的步伐,使“保护”和“发展”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
第四,先前安吉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竹产业的创新发展。但是,无论是国内的“生态农业”还是国外发达国家提倡的“有机农业”,都强调促进“生物多样性”。对一个县城经济的发展而言,一个产业的发展总不如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有了竹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我相信,安吉县一定能把“农产安全食品产销体系”建设得更好,从而为浙江以至全国树立一个“安全食品生产县”的典型。
县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浙江实践
文/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任重
安吉自2008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形成了特色鲜明、鲜活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县域发展模式。
变特色为产业
安吉走了一条让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合作社逐步实现区域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同时,安吉县政府对具有良好生产和发展前景的产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有关产业的大规模发展。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创业人居品味,在农村区域大力发展依托第一产业的第二产业加工业与第三产业休闲业,从而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发展高价值农业
近年来,为使安吉县广大农民利用更多的耕地生产高价值产品,实现致富目标,安吉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培育了安吉白茶、富硒米、笋干等一批具有良好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不仅供应了方兴未艾的长三角大市场,而且还出口世界市场,促使当地经济完成了从单一的种粮结构到以家禽养殖和芦笋种植为主要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农业一体化
农民只有摆脱原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地位,参与农产品的加工,才能把农产品加工增值部分尽可能多地留在自己的手中,使自己尽快富裕起来。
安吉破解三农难题的途径,是通过拓展山区农业、生态、文化的多种功能,向休闲养生、观光旅游和环保等新型绿色产业方面转移,实现山区农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地就业;通过县域整体化设计,使农民不离开自己的故土就可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并享受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现代文明。
生态文化视角下的竹产业自主创新
文/浙江农林大学 张国良教授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县竹产值居全国第一。安吉真正实现了因竹而变、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名。
促进竹集群优化升级
把自主创新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竹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抓住新机遇,着重加速文化创意产品多元化开发,全面推进现有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打造竹产业特色品牌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名牌经济,竞争的最终局面是名牌瓜分天下,精品扮演主角。品牌是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因此我们在设计竹产业发展战略时,只有将品牌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树立名牌质量意识,保护民族工业精品,才能弘扬国粹,竞争致胜。
发挥园区功能
坚持将融资工作摆在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务实的策略,加大了争取政策资金力度、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努力形成了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从全省来看,已形成立体式、多层次、梯度式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为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加强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地区和产业声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来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整合各种要素,有效提升块状经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营销体系、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能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以文化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用低碳文化指导企业行为,就能推动企业形成清洁集约的生产方式,创造绿色产品,节约资源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将低碳企业文化流程化、制度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落地”并在员工心中“生根”才是硬道理。
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沈满洪教授
绿色发展是实现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科学命题。生态文明制度也可以称之为“绿色制度”。绿色制度是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等所构成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 推进绿色发展,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运用约束性制度,例如通过禁令、标准、准入、环境税等制度遏制“黑色经济”活动(或“经济不绿色”行为)。另一方面,运用激励性制度,例如通过生态补偿、财政补贴、意识形态引导等制度激励绿色经济纺织。
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果:第一层次是企业层面做到绿色又经济,社会层面也能做到绿色又经济。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加以宣传、示范、推广、普及即可。第二层次是企业层面绿色不经济,社会层面绿色又经济。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继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使得企业层面做到“绿色又经济”。第三个层次是无论是企業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是“绿色不经济”的,而这个产品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这时,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
发展养生旅游,建设美丽中国
文/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养生旅游专业委员会 张跃西教授
“美丽中国”需要示范工程,美丽乡村和山水城市都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圣地和样板,形成了具有国际辐射能力的美丽中国“安吉经验”,其主要内容是,确立了“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重视、部门联动、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和宣传引导,强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安吉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生态化,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群众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竹制品、转椅等生态工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了富裕文明之路。
“安吉经验”启示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大力实施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率先建成“中国美丽乡村”。新形势下,安吉需要进一步依托竹文化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笔者认为安吉可以依托“中国美丽乡村”优势品牌,积极创建“中国生态文化博览园”,丰富和提升安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竹文化生态产业的养生功能,不断壮大和提升安吉美丽乡村的旅游服务与辐射能力。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要建设美丽乡村,也要建设山水城市。放眼世界,只有中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并拥有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要将山水文化、山水园林融入城市建设,要大力发展山水城市。并明确指出“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山水城市符合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要求,山水城市的建设成果,也一定能够成为养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进而推动养生旅游获得更高层次跨越与发展。积极开展“山水城市”的探索与创建工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浙江义不容辞
文/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鲍健强教授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浙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而且是践行浙江历届省委领导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期许。
十多年来,浙江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从提出绿色浙江到践行生态浙江,展示了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硕成果。
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载体。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现实,要求我们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把浙江蓝色海洋经济与绿色山区经济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我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强化资源节约优先战略。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性作用,为技术节能提供支撑。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清洁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森林浙江。切实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政府“有形的手”来引导,也需要市场“无形的手”来推动,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企业、公众的多方合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生态伦理与建设美丽中国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余谋昌教授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伟大的祖国向来是美丽中国,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生活受到损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受到损害。建设生态文明,使受到损害的中国重新变得美丽。这是中国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人民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正在使梦想变为现实。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中国”是一体的。传播和践行生态伦理,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这是我们的责任。
2003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正式启动生态省建设;安吉2006年6月建成全国第一个生态县,第一个“中国美丽乡村”,浙江为中国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作了出重大贡献。而今,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已普遍兴起。
我们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新文明,这是宝贵的战略机遇。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才能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文/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余杰
生态文明作为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浙江省走在全国的前列,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又雄辩地证明,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代价。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目标方向、路径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拓展了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突破贸易壁垒的国际市场空间。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方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可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三大标准来检验衡量,归根到底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在这一方面,安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