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居家维护不便、皮肤过敏样改变、静脉炎、导管脱出等因素密切相关;实验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44.12%),且护理满意度(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4.7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PICC置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肿瘤;PICC;计划外拔管;原因;护理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周围静脉导入、确保末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一种深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长期输液、肠外营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留置时间长、安全可靠,且并发症相对交少。目前,据有关调查发现,因各种原因诱发导管功能丧失,于患者预定治疗并未结束的前提下往往容易发现拔管现象[1]。为了深入探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40例,女性28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在(48.23±2.28)岁之间。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入院讲解、病情观察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推行临床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肿瘤患者易显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引起行为异常,最终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现象,故护士应强化与患者的交流,以成功病例为诱导,树立治愈信心;(2)健康教育指导:强化入院教育,告知PICC置管适应证与并发症预防知识,并讲解其维护及自我护理常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3)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控制PICC置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①积极预防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消毒所需用品;穿刺点伴有红肿者可采用百多帮软膏,避免出现感染;及时更换和消毒贴膜,发放导管维护手册;②预防导管堵塞。输液时应用精密器皿,预防PICC导管尖端过深置入而诱导血液侵入导管致堵塞;于留置期间禁止带管侧上臂过于用力,把控药物配伍禁忌,应用高浓度营养液及乳剂后应用生理盐水作冲管处理;③预防静脉炎。置管前测量臂围,择取适当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于置管后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并作实时调整;注意分析患者局部症状,出现异常予以及时处理;④防止皮肤过敏反应。置管前掌握患者过敏史,置管后观察皮肤情况。刺痒、皮肤发红者可应用湿毛巾热敷穿刺点周围,并涂于喜疗妥软膏。固定导管时,禁止双手牵拉着敷帖予以固定;及时更换敷贴;⑤防止导管脱出。置管完毕时应用固定导管,于术肢上套上弹力丝袜。每周更换敷贴,并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时穿易吸汗、宽松棉质衣服;⑥防止出院维护不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与PICC维护手册,指导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主要包括不满意、满意、较满意及非常满意四个级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系统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PICC置管操作简易易行、安全可靠,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就肿瘤患者而言,由于其需长期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积极应用PICC,可有效维护周围血管,缓解静脉重复穿刺所引起的痛苦,预防化疗药物破坏外周静脉而引起局部组织刺激,对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意义[2]。
有学者表示,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居家维护不便、静脉炎皮肤过敏样改变、导管脱出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对肿瘤PICC留置导管者推行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计划拔管率,这与上述结论一致。究其根源,强化肿瘤PICC留置导管者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认识到PICC置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可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强化专职护士培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总结出现计划拔管原因,并对各种潜在高危因素进行处理,可降低PICC置管计划拔管率[4]。就潜在风险因素而言,于本文研究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预防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脱出,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消毒所需用品,及时更换和消毒贴膜,发放导管维护手册,注意分析患者局部症状,出现异常予以及时处理。同时,于置管前掌握患者过敏史,置管后观察皮肤情况,并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预防皮肤过敏反应;并指导患者活动时穿易吸汗衣服,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强化定期来院复查指导,可有效预防出院后维护不便[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能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英珍.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1,21(07):1022-1023.
[2]周红芳,汪新菊.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20):25-27.
[3]詹凤丽.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5(11):19-21.
[4]金瑛,陈建英,章国英,等.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04):476-478.
[5]刘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08):1912-1913.
关键词:肿瘤;PICC;计划外拔管;原因;护理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周围静脉导入、确保末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一种深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长期输液、肠外营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留置时间长、安全可靠,且并发症相对交少。目前,据有关调查发现,因各种原因诱发导管功能丧失,于患者预定治疗并未结束的前提下往往容易发现拔管现象[1]。为了深入探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40例,女性28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在(48.23±2.28)岁之间。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入院讲解、病情观察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推行临床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肿瘤患者易显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引起行为异常,最终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现象,故护士应强化与患者的交流,以成功病例为诱导,树立治愈信心;(2)健康教育指导:强化入院教育,告知PICC置管适应证与并发症预防知识,并讲解其维护及自我护理常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3)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控制PICC置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①积极预防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消毒所需用品;穿刺点伴有红肿者可采用百多帮软膏,避免出现感染;及时更换和消毒贴膜,发放导管维护手册;②预防导管堵塞。输液时应用精密器皿,预防PICC导管尖端过深置入而诱导血液侵入导管致堵塞;于留置期间禁止带管侧上臂过于用力,把控药物配伍禁忌,应用高浓度营养液及乳剂后应用生理盐水作冲管处理;③预防静脉炎。置管前测量臂围,择取适当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于置管后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并作实时调整;注意分析患者局部症状,出现异常予以及时处理;④防止皮肤过敏反应。置管前掌握患者过敏史,置管后观察皮肤情况。刺痒、皮肤发红者可应用湿毛巾热敷穿刺点周围,并涂于喜疗妥软膏。固定导管时,禁止双手牵拉着敷帖予以固定;及时更换敷贴;⑤防止导管脱出。置管完毕时应用固定导管,于术肢上套上弹力丝袜。每周更换敷贴,并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时穿易吸汗、宽松棉质衣服;⑥防止出院维护不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与PICC维护手册,指导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主要包括不满意、满意、较满意及非常满意四个级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系统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PICC置管操作简易易行、安全可靠,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就肿瘤患者而言,由于其需长期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积极应用PICC,可有效维护周围血管,缓解静脉重复穿刺所引起的痛苦,预防化疗药物破坏外周静脉而引起局部组织刺激,对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意义[2]。
有学者表示,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居家维护不便、静脉炎皮肤过敏样改变、导管脱出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对肿瘤PICC留置导管者推行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计划拔管率,这与上述结论一致。究其根源,强化肿瘤PICC留置导管者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认识到PICC置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可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强化专职护士培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总结出现计划拔管原因,并对各种潜在高危因素进行处理,可降低PICC置管计划拔管率[4]。就潜在风险因素而言,于本文研究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预防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脱出,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消毒所需用品,及时更换和消毒贴膜,发放导管维护手册,注意分析患者局部症状,出现异常予以及时处理。同时,于置管前掌握患者过敏史,置管后观察皮肤情况,并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预防皮肤过敏反应;并指导患者活动时穿易吸汗衣服,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强化定期来院复查指导,可有效预防出院后维护不便[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能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英珍.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1,21(07):1022-1023.
[2]周红芳,汪新菊.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20):25-27.
[3]詹凤丽.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5(11):19-21.
[4]金瑛,陈建英,章国英,等.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04):476-478.
[5]刘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08):191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