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与素质就业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就业素质导向”问题。在就业问题上必须推进和实施“素质就业”,把就业的素质当作目标、尺度和育人方向,改变实践中的偏移性做法,对学校、企业、学生进行正确导引,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把人才的“高素质”摆在突出地位,转变育人机制,开放办学,完善学生素质构成,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素质就业 高职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就业素质导向”的问题。校企合作方式,因地制宜,多种多样,使“就业导向”问题很复杂。校企合作是教育与方式问题,“就业素质导向”是教育实质问题。“素质就业”的提出,回答了这一实质问题。校企合作与素质就业,由方式到实质,由实质到方式,是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其具体做法和相关理论问题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此,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 多渠道多方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一)借助政府主导,依托并参与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的校企合作方式。
  相互沟通和了解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在“一对多”的关系结构中,要取得好的效果,借助政府主导,依托并参与行业协会是切实有效的好方式。学院通过市经委及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和牵线搭桥,积极主动参与行业协会,成为协会会员或者副会长单位,以此身份参与协会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行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等形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也让企业了解学校,让企业把学校当成所需人才培养与供给基地,获得功利性需求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结成人才培养伙伴关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兼课教师,根据行业现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同时,把“伙伴”企业选定为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实地培养所需人才,解决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目前,学院已与重庆市建筑业协会、重庆市水泥协会等多个协会及其多个委员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
  (二)依托大企业集团,把企业引进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
  学院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达成在学院电子系、通信系、机电系等相关专业开办“富士康定向班”长期合作协议。富士康科技集团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在校内建设一条SMT和PCRA生产线,把企业引进学校,实现企业借助学校培养所需人才目的,同时也帮助学校建立起“生产性实习”基地。根据协议,学校采用“富士康三年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进校后,前三个学期为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基础理论。第四学期为“认知顶岗学习与实训”阶段,到富士康集团企业按企业要求进行认知顶岗学习与实训。第五学期为“高技能工学结合的学习和实训”阶段,在学院内建成的生产线上进行真实生产性的学习与实训。第六学期为“顶岗毕业实习阶段”,到富士康相关企业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接受企业的全面检验,合格者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三)借助政府主导和政策优惠,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把学校办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
  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比邻大学城,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有鼓励合作的系列优惠政策。学院借助政府的主导和政策优惠,在园区内搞开发与技术服务,与园区签订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了产学研中心,下设师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把学校办进了企业,依托产业园区庞大企业集群,搞校企合作。
  (四)与服务外包型企业合作,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校企合作方式。
  学院与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重庆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用学校教师资力量和教學设备与企业联合培训IT业人才和酒店管理人才,赴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五星级酒店、销售公司、贸易公司和沿海IT企业工作。
  除上述几种方式外,学院采用的校企合作方式还有: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协议,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到企业工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方式;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企业选择学生到企业工作的合作方式;企业在学生毕业学年到学校选人,学校组班按企业要求培训学生,学生毕业时,企业挑选合格人才到企业工作的合作方式;由学校出资给企业,学生不拿报酬,毕业前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合作方;学校不出资,学生在企业与生产工人完全一样顶岗生产并领取工资,毕业时间到了后,即转为企业正式职工的合作方式,等等。课题组还调查了其他八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状况,从方式上看,大体如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是有差别的。为提高就业率,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产生了问题,好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就是为了一个问题:就业。在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处理上、在技能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处理上、在学生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状况就业等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二、校企合作方式的理性审视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是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改造和创新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对学校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使之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企业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较好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用较低成本获得较为满足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功利性需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作为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对象——学生,即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之符合各自的价值追求。而对学生而言,体现的是在怎样的环境、情景、氛围、方式中被塑造,最终以什么样的才能和素质去就业。这里就有一个“就业素质”导引问题,对学校是导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学生是导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以主体人姿态接受教育培养,集国民素质、企业素质于一体而就业,即素质就业。所谓企业素质,是指企业人应具备的品质和才干,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利益、企业发展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劳动技能、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人际协调能力、企业纪律性、诚信、毅力、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等方面素质的集合。所谓国民素质,是指国家在社会层面上要求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品质和才干,是社会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水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以及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素质的集合。国民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基础,国民素质低下,就不会有好的企业素质。现代企业有很强的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融入性,对人才的国民素质很重视,在招录人才时,普遍遵循“德为先,才为后”的准则。这里的“德”,就是从表述上方便的国民素质的指称。所谓素质就业,就是学生集企业素质和国民素质于一体,以主体姿态进入企业工作。与技能就业、岗位就业相比,素质就业显然能更好地显示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丰厚的才能功底,人才的即时应用与隐含的发展潜能,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意志的统一。这里有一个特别的现象,企业在招录用人时的标准,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是着重于学生企业素质方面的培养与要求的。对于国民素质方面,企业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意,是教育之义务,企业有这个要求也无条件来做。目前的学校,研究企业浮于表面,只看表象,加之就业的压力,片面就业率的追求,在校企合作中,很容易就出现了偏移性做法:以职业培训代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代素质培养,以近利代长效,结果人才企业素质与国民素质两方面都重视不够,企业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素质很有看法。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学生数量剧增状况下,企业却认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难求,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却不能得到满足,人才严重短缺。检查很高就业率的背后,是相当部分学生在干小学生甚至文盲都能干都在干的工作,对此,难道不值得我们办教育的人深思吗?课题组还在1000多名学生中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了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95%以上的学生都把“要有好的素质去就业”作为在校学习的主要追求。素质,这已是企业、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诉求。高职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素质”摆在第一位,在就业问题上必须推进和实施“素质就业”。推进和实施素质就业,把就业的素质当作目标、尺度和育人方向,改变实践中的偏移性做法,对学校、企业、学生进行正确导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于企业,用高素质人才武装,改变人才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添了活的生产力,增强了竞争力;于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宗旨,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既能满足企业,又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达到育人目的;于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明确努力方向,以主体人姿态从事职业,既能做事更能做人,不管在哪里,都掷地有声,干出成绩,实现人生价值。
  三、在校企合作中推进素质就业的教育实践
  素质就业,是“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深化,是校企合作的本质性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职业教育落实,对如何实现素质就业,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了有益探索。
  (一)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把人才的“高素质”摆在突出地位。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培养先进制造业、制造类服务业等领域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从构课程体系,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教学,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突出学生主体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就业”的六环相扣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立足点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素质就业”,并且表现出大覆盖面、强适应性,没有“高素质”是做不到的。在加强多渠道多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同时,还应坚持重视和突出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培养原则、重视和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原则、重视和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原则、重视和突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改造能力原则,把能否实现素质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引尺度和方向,针对校企合作中易出现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监管,始终做到坚持职业教育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转变育人机制,开放办学,完善学生素质构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把学生推向社会推向企业,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仿真工作体验,让学生接触、体验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在情景化的育人环境中,感受企业需求,养成企业素质。
  2.改变封闭育人方式,在育人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专业建設、管理措施、考核评价甚至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招生对象都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实现育人机制向素质就业的开放式转变,实现与就业与企业需求的高能级对接。
  3.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互融互利互动基础上,促进企业实习实训指导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性和兼容性,增强育人效力。
  4.不论何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都要做到四不放松不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不放松不削弱,党团组织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不削弱,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不放松不削弱,多种形式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不放松不削弱。
  5.对全校学生用讲座形式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以选修课形式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立自强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
  (三)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弘扬主体性,导引学生就业素质的发展与健全。
  校企合作实际是学校?圮学生?圮企业之间以学生为纽带的合作。素质就业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育人目标、价值追求,学生是载体,是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是核心是主体,学院要始终做到: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握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向,绝不为了某些不合时宜的要求而放弃学生主体地位。
  2.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完善素质构成、提升道德人格需要,以此作为校企合作的准则。
  3.弘扬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在育人过程中,凡涉及学生的,尽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有知情权、话语权、选择权,使学生以主体姿态在实践中自我改造自我发展。
  4.重视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态势和发展动向,了解现代人有哪些素质要求,明确怎样才能做符合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企业人,从而导引学生就业素质的发展与健全。
  以校企合作推进学生素质就业,以素质就业导引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走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丁得果.“素质就业”及其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王桂娟.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5).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得明白、说得清清楚楚之外,还要根据对象和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注重的是“双向互动”。如何在双方互动的评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消除胆怯心理,激发兴趣  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在教学中,要
摘 要: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他在禁欲主义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找到了一条内在发展路径。马克思·韦伯看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禁欲主义精神缺失,人们失去了自主精神。但是,他对矛盾背后成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究竟资本主义的文明病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
中学班主任在工作中与家长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维的具有丰富社会阅历的家长,是否具有良好的讲话艺术,会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影响班主任工作效率。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巧妙运用谈话技巧,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接受自己的教育观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学生的效果呢?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谈话态度要真诚  无论是家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更新了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转化,还音乐以本色,探索体现人文教育的审美教育。本文对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的关系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 知识技能 审美体验    在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一种崭新的理念形成了——注重审美培养,还音乐课以本色。每一位音乐教师也都转变了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实施新教学理
摘 要: 知识管理应该以情报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以内部管理为基础,走情报服务经济之路。需处理好以下关系:文献管理与知识管理,客观知识管理與主观知识管理,帮助学习与促进创新,知识管理中的技术与人,图书馆内部知识管理与外部知识管理服务。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管理 情报经济 持续发展    图书馆的情报资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文献资源,是指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图书馆类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
摘 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造就了“中国奇迹”的产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用“套种”的方法、“求同存异”的开放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这是造就“中国奇迹”,避免陷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因改革而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奇迹” “套种” “求同存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近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改良运动风起云涌。为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又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学科教学的“每个角落”。创新能力作为体现学生学习知识效能和展现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尺,已经引起并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江泽民
摘 要: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营造美好的活动氛围,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掌握课堂内容,并能够积极地和教师一起创造性地完成课堂作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方法探究    二十一世摘 要: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营造美好的活动氛围,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掌握课堂内容,并
摘 要: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为了追求精准度强调量化管理,有些班主任更是发现蛛丝马迹便“一查到底”、“严惩不贷”、“谆谆教导”,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失落,个性与情感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会巧妙地运用模糊管理,完成在班主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模糊管理 班主任 “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