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单应用题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它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端,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发展与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又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探求问题的方法。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基础作用。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简单应用题组成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端,为此要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在一二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即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初步发展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中不再把应用题作为独立单元而是分散到各个部分的教学中去,这样做并不是取消应用题,反而是加强了应用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真正要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系统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使简单应用题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方法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的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題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的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方法,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只要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因此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3 结语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开端,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如何开展研究,形成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更为完善的策略,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项工作对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2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发展与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又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探求问题的方法。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基础作用。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简单应用题组成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端,为此要重视简单应用题教学,在一二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即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初步发展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中不再把应用题作为独立单元而是分散到各个部分的教学中去,这样做并不是取消应用题,反而是加强了应用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真正要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系统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使简单应用题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有关教学策略的各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如高文认为,教学策略是作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二是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方针、方案等。例如,张大均等人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第三种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类有关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如黄高庆等人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可以看出第一类定义关注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目的指导性,但这种定义容易与教学方法相混淆。第二类定义则易与教学模式混为一谈。第三类定义是从教学策略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形式入手,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这同样存在与其它概念难以区分的弊病。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的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使解題更加容易。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抓住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然而单纯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有时并不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教师有必要适时的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相互补充讨论,认识到其他同学的分析方法,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观察到学生的思维过程。除了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还可以出示简单应用题题目,学生回答后,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相互补充,集思广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这时,教师不做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已知量、未知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解题思路,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坚持长期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自觉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只要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结合说算训练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因此低年级阶段在教学中就渗透自我评价的思想是完全可行的。
3 结语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开端,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解题的策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以及自我评价反思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如何开展研究,形成关于简单应用题教学的更为完善的策略,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这项工作对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2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