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9年1月~2020年5月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双盲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均等各6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药消渴方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的血糖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2型糖尿病相關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经过为期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消渴症;2型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18-03
2型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引起内分泌及血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1]。西医主要是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只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2],没有深入病因,治标不治本。因此,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笔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药进行治疗。选取近年来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采用西药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观察组(n=64)在西药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药消渴方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9年1月~2020年5月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双盲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51~72岁,平均(59.24±2.18)岁;病程1~11年,平均(5.87±1.96)年。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0~73岁,平均(59.67±2.54)岁;病程1~12年,平均(5.93±1.78)年。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来看,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均为知情、自愿情况下纳入本次实验;③所纳入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②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如神经功能受损、阿尔兹海默症、精神类疾病或语言、听力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国药准字H20100180),15 mg/片,30片/盒。每日早餐及晚餐的餐后服用,1片/次,用药2个月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渴方,方中组成:地黄(生)20 g、知母15 g、麦冬15 g、黄连10 g、天花粉15 g、玄参15 g、五味子10 g、丹参10 g、黄芪12 g、黄精12 g、玉竹15 g,天花粉15 g。药材均来自医院中药房,以水煎服,首先将药物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 min,水的药高出药物约1寸左右,之后以火煮沸,沸腾后改用小火煮制30~40 min。去渣取服,1副/d,分为2次餐后口服,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经过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的血糖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II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
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由专业中医师分别列出主证与次证[3],其中主证根据0分、2分、4分、6分进行评分。次证根据0分、1分、2分、3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相关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糖升高,导致内分泌及血糖代谢紊乱,并导致血脂、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异常[4],引发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西医主要是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没有深入病因,治标不治本。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症[5],认为是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肾气虚耗、阴虚燥热,热则肾燥,而肾燥又会表现为渴,使患者多饮、多食、消瘦无力,故称之为消渴症。针对病因,中医采用养阴清热、走血活气的消渴方进行治疗,方中的生地黄滋阴散寒,玄参养阴润燥,麦冬滋养阴津、知母黄连泻火、天花粉清热,丹参活气通血。再加入黄芪配伍黄精补肺脾,防止气阴两伤。以及淫羊藿补肾益气。上述诸药合效,共同起到养阴清热、走血活气之功效,并且兼顾了上、中、下三消,正对消渴症的病机病因。故决定采用此种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
为进一步明确这种中医学治疗思想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东明县人民医院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经为期2个月的治疗周期后,加入中医药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下降,仅用西药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下降,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临床研究结果,也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基本相一致[6]。
由此可见,中医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崔健伶.芪地消渴方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68-70.
[2]战晓芳,马丽,宋磊.近五年来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概况[J].新疆中医药,2020,38(2):125-126.
[3]王嘉祺,冯燕飞,张政,等.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3):187-192.
[4]李美彧.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6-217.
[5]雷远洪,鄢然,陈明秀,等.试论消渴症的同症异治[J].光明中医,2018,33(6):771-773.
[6]韩凤波.消渴症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7-48.
关键词:中医药;消渴症;2型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18-03
2型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引起内分泌及血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1]。西医主要是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只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2],没有深入病因,治标不治本。因此,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笔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药进行治疗。选取近年来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采用西药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观察组(n=64)在西药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药消渴方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9年1月~2020年5月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双盲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51~72岁,平均(59.24±2.18)岁;病程1~11年,平均(5.87±1.96)年。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0~73岁,平均(59.67±2.54)岁;病程1~12年,平均(5.93±1.78)年。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来看,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均为知情、自愿情况下纳入本次实验;③所纳入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②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如神经功能受损、阿尔兹海默症、精神类疾病或语言、听力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国药准字H20100180),15 mg/片,30片/盒。每日早餐及晚餐的餐后服用,1片/次,用药2个月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渴方,方中组成:地黄(生)20 g、知母15 g、麦冬15 g、黄连10 g、天花粉15 g、玄参15 g、五味子10 g、丹参10 g、黄芪12 g、黄精12 g、玉竹15 g,天花粉15 g。药材均来自医院中药房,以水煎服,首先将药物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 min,水的药高出药物约1寸左右,之后以火煮沸,沸腾后改用小火煮制30~40 min。去渣取服,1副/d,分为2次餐后口服,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经过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的血糖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II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
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由专业中医师分别列出主证与次证[3],其中主证根据0分、2分、4分、6分进行评分。次证根据0分、1分、2分、3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相关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的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糖升高,导致内分泌及血糖代谢紊乱,并导致血脂、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异常[4],引发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西医主要是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没有深入病因,治标不治本。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症[5],认为是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肾气虚耗、阴虚燥热,热则肾燥,而肾燥又会表现为渴,使患者多饮、多食、消瘦无力,故称之为消渴症。针对病因,中医采用养阴清热、走血活气的消渴方进行治疗,方中的生地黄滋阴散寒,玄参养阴润燥,麦冬滋养阴津、知母黄连泻火、天花粉清热,丹参活气通血。再加入黄芪配伍黄精补肺脾,防止气阴两伤。以及淫羊藿补肾益气。上述诸药合效,共同起到养阴清热、走血活气之功效,并且兼顾了上、中、下三消,正对消渴症的病机病因。故决定采用此种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
为进一步明确这种中医学治疗思想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东明县人民医院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经为期2个月的治疗周期后,加入中医药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下降,仅用西药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下降,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和消渴症中医症状积分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临床研究结果,也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基本相一致[6]。
由此可见,中医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崔健伶.芪地消渴方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68-70.
[2]战晓芳,马丽,宋磊.近五年来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概况[J].新疆中医药,2020,38(2):125-126.
[3]王嘉祺,冯燕飞,张政,等.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3):187-192.
[4]李美彧.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6-217.
[5]雷远洪,鄢然,陈明秀,等.试论消渴症的同症异治[J].光明中医,2018,33(6):771-773.
[6]韩凤波.消渴症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