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制度的根本性改变,为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改革中存有不少问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提出要对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模式进行重构。
关键词:社会化;高效;后勤;管理模式;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0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后勤系统和行政管理部门互相独立,这使得社会化程度不同的后勤服务集团不断地成立起来。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大大提高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是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给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高等院校在基本实现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之后,应该着重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加以反思,进行重构。
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地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而且高校后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党的高度重视。我国有明确的规定,高校的后勤一定要和高校的行政管理相互独立,与此同时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一定要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后勤服务公司要进行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后勤生活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够对高校的后勤制度进行社会化改革。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以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为基础,高等院校把跟学生紧密联系的食堂作为进行改革的切入点,这是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有益探索。之后的改革开始从点到面、从深到浅,不断扩展到整个后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后勤系统单纯的管理体制,引进了半企业化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基本上实现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这为我国高校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一个不错的制度环境。后勤实体根据企业化、专业化以及市场化的具体要求,改变了整个后勤的运行机制,使得后勤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改革给后勤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后勤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和领导队伍。
二、重构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
1、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后勤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大体上已经完成了,不过学者们对后勤管理在改革中形成的具体模式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互相独立的模式、企业性行政管理的模式、承包或者是托管协议的模式。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在进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探索了多种模式,主要有四种:整体托管下的集团化模式、行业管理的模式、后勤总务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的模式。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七种:BOT模式、学校共给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模拟市场模式、承包模式、联合模式。以上这些模式是各个学者对我国现行后勤管理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总结,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只是都没有反映出实质的内容。
本文的观点是,我国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式:附属模式、独立模式。附属模式是指将后勤系统分离出高校的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后勤实体仍然要依托于高校,不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要源于高校,并将立足于高校、服务于高校作为其基本的定位目标。独立模式是指整个后勤系统完全和原本的高校行政分离开来,使后勤系统成为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并将集约化、产业化还有专业化和企业化作为其基本的定位目标。主要的具体模式有以下两种:区域联办模式、校级联办模式。区域联办模式主要是指重新将各个高校所具有的后勤系统组合起来,改变原来各个高校后勤独自为战的格局,成立与高校行政单位完全相分离的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公司,把一定范围内的高校全部纳入其服务的网络。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资源实现最大化的配置,可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这样才可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之后,我国高等院校在后勤管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在思想、利益、产权、人员素质、经营权等方面仍旧存不少问题。
二、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
1、把高校后勤宗旨作为模式重构的导向
国家教委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后勤工作一定要以三个服务、两个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三个服务分别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以及服务于师生员工。两个育人是指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
2、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行重构
最近几年,社会与高校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够完备,整个社会仍旧没有能力承担起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以及校情,合理地对待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运行的企业化、管理的契约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一个合理的后勤管理模式。
结语
纵观世界各国的后勤管理模式及其整体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中独立模式会成为最佳的选择。我国应该更好地让市场规律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后勤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为高等院校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林权.社会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1)
[2]李妍.管理模式创新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中国发展,2010(2)
[3]李跃建.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张慧.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与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2009(3)
关键词:社会化;高效;后勤;管理模式;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0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后勤系统和行政管理部门互相独立,这使得社会化程度不同的后勤服务集团不断地成立起来。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大大提高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是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给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高等院校在基本实现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之后,应该着重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加以反思,进行重构。
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地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而且高校后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党的高度重视。我国有明确的规定,高校的后勤一定要和高校的行政管理相互独立,与此同时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一定要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后勤服务公司要进行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后勤生活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够对高校的后勤制度进行社会化改革。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以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为基础,高等院校把跟学生紧密联系的食堂作为进行改革的切入点,这是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有益探索。之后的改革开始从点到面、从深到浅,不断扩展到整个后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后勤系统单纯的管理体制,引进了半企业化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基本上实现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这为我国高校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一个不错的制度环境。后勤实体根据企业化、专业化以及市场化的具体要求,改变了整个后勤的运行机制,使得后勤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改革给后勤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后勤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和领导队伍。
二、重构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
1、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后勤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大体上已经完成了,不过学者们对后勤管理在改革中形成的具体模式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互相独立的模式、企业性行政管理的模式、承包或者是托管协议的模式。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在进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探索了多种模式,主要有四种:整体托管下的集团化模式、行业管理的模式、后勤总务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的模式。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七种:BOT模式、学校共给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模拟市场模式、承包模式、联合模式。以上这些模式是各个学者对我国现行后勤管理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总结,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只是都没有反映出实质的内容。
本文的观点是,我国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式:附属模式、独立模式。附属模式是指将后勤系统分离出高校的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后勤实体仍然要依托于高校,不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要源于高校,并将立足于高校、服务于高校作为其基本的定位目标。独立模式是指整个后勤系统完全和原本的高校行政分离开来,使后勤系统成为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并将集约化、产业化还有专业化和企业化作为其基本的定位目标。主要的具体模式有以下两种:区域联办模式、校级联办模式。区域联办模式主要是指重新将各个高校所具有的后勤系统组合起来,改变原来各个高校后勤独自为战的格局,成立与高校行政单位完全相分离的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公司,把一定范围内的高校全部纳入其服务的网络。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资源实现最大化的配置,可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这样才可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之后,我国高等院校在后勤管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在思想、利益、产权、人员素质、经营权等方面仍旧存不少问题。
二、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
1、把高校后勤宗旨作为模式重构的导向
国家教委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后勤工作一定要以三个服务、两个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三个服务分别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以及服务于师生员工。两个育人是指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
2、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行重构
最近几年,社会与高校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够完备,整个社会仍旧没有能力承担起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以及校情,合理地对待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运行的企业化、管理的契约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一个合理的后勤管理模式。
结语
纵观世界各国的后勤管理模式及其整体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中独立模式会成为最佳的选择。我国应该更好地让市场规律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后勤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为高等院校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林权.社会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1)
[2]李妍.管理模式创新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中国发展,2010(2)
[3]李跃建.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张慧.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与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