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扬两优6号经在豫南稻区多年的区域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已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品种之一。对扬两优6号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总结,以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示范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扬两优6号;种植表现;豫南稻区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S与扬稻6号配组而成。2001~200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一般产量9 750kg/hm2,高产田块可达10 500kg/hm2以上;并且具有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稳产性好、耐肥抗倒、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对纹枯病、疫霉病、水稻恶苗病也有很强的抗性。2004年3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稻2004006。是目前豫南稻区种植品种中抗性、米质及产量等综合性状最为理想的品种,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该地区主导品种之一。
1引进经过
2001年信阳市种子管理站引进了扬两优6号,2001~2002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水稻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水稻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且边试验示范推广,并对其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在豫南稻区正常栽培条件下,达到两系杂交稻主栽品种的产量水平。是目前豫南稻区主栽品种中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水平较高、米质较优的品种之一。
2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情况
2.1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001年扬两优6号被推荐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8个参试点,除桐柏县农试站试点、固始县石佛乡试点减产外,其余6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产量10 000.5kg/hm2,比对照豫籼3号(平均产量8 886kg/hm2)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组合的第1位。2002年继续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7个参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产量8 706kg/hm2,比对照豫籼3号(平均产量7 342.5kg/hm2)增产18.5%,达极显著水平,居11个参试组合的第3位。200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各试点平均产量6 150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平均产量6 121.5kg/hm2)增产0.5%,居7个参试组合的第1位。
2.2特征特性
2.2.1植物学特征。扬两优6号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片形态直立,叶略宽,叶势平展,株型较紧凑,株叶形态好,株高113cm;穗长25cm,穗弧形,穗分枝较多,后期青秆黄熟,穗粒数160~190粒,结实率85%,粒金黄色,细长,千粒重28.5g。籽粒饱满,长宽比3∶1,属穗粒数并重型。
2.2.3生物学特性。扬两优6号属中熟两系杂交籼稻品种,生育期145d。该品种分蘖能力强,分蘖增生速度快,繁茂性好,成穗率高。抽穗速度快整齐度好,主茎与分蘖成穗大小均匀一致,灌浆速度快,籽粒充实饱满,叶片功能期长。茎秆粗壮弹性好,根系活力强,耐肥抗倒,成熟转色好。
2.2.4 抗性鉴定。2002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ZB5、ZD1、ZE3、ZF1、ZG1等5个生理小种表现高抗(0级),对ZC15小种感(5级);对白叶枯病菌群Ks-6-6、Px079、Js49-6、浙173表现抗(1级);对穗颈瘟表现抗(1级),并且有耐寒性强、抗旱、抗倒伏等突出特点。
2.2.5米质分析。扬两优6号2001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糙米率80.1%,精米率73.8%,整精米率71.5%,粒长6.6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9mm,籽粒蛋白质含量9.6%,直链淀粉含量15.0%。米饭软硬适中,适口性好。
2.3 大面积示范种植情况
2001年信阳市种子管理站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引种100kg,在正阳、桐柏、潢川、罗山、固始、光山、商城 等县区示范种植,一般产量9 900kg/hm2。2002~2003年继续在河南省豫南稻区大面积示范种植,潢川、光山、罗山、固始、平桥等地连片种植3.3~6.7hm2,特别在2003年特殊气候条件下,扬两优6号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大面积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收成。由于其米质特优、抗性好,深受广大稻农的喜欢,为下一年大面积推广打下基础;特别是在固始县蒋集镇等一些白叶枯病重疫区示范种植,抗病性明显优于其它品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大面积示范利用,并作为信阳市重点示范利用品种之一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并成为信阳市部分县水稻主导品种之一。2004~2005年作为863计划“江淮流域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高产栽培示范品种。据统计,在豫南稻区应用面积已达21.2万公顷左右。2007年仍被纳入全市主导品种中,将进一步扩大其示范应用范围。
3参考文献
[1] 陈翻身.扬两优6号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6(5):18.
关键词 扬两优6号;种植表现;豫南稻区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S与扬稻6号配组而成。2001~200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一般产量9 750kg/hm2,高产田块可达10 500kg/hm2以上;并且具有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稳产性好、耐肥抗倒、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对纹枯病、疫霉病、水稻恶苗病也有很强的抗性。2004年3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稻2004006。是目前豫南稻区种植品种中抗性、米质及产量等综合性状最为理想的品种,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该地区主导品种之一。
1引进经过
2001年信阳市种子管理站引进了扬两优6号,2001~2002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水稻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水稻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且边试验示范推广,并对其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在豫南稻区正常栽培条件下,达到两系杂交稻主栽品种的产量水平。是目前豫南稻区主栽品种中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水平较高、米质较优的品种之一。
2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情况
2.1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001年扬两优6号被推荐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8个参试点,除桐柏县农试站试点、固始县石佛乡试点减产外,其余6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产量10 000.5kg/hm2,比对照豫籼3号(平均产量8 886kg/hm2)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组合的第1位。2002年继续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7个参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产量8 706kg/hm2,比对照豫籼3号(平均产量7 342.5kg/hm2)增产18.5%,达极显著水平,居11个参试组合的第3位。200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各试点平均产量6 150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平均产量6 121.5kg/hm2)增产0.5%,居7个参试组合的第1位。
2.2特征特性
2.2.1植物学特征。扬两优6号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片形态直立,叶略宽,叶势平展,株型较紧凑,株叶形态好,株高113cm;穗长25cm,穗弧形,穗分枝较多,后期青秆黄熟,穗粒数160~190粒,结实率85%,粒金黄色,细长,千粒重28.5g。籽粒饱满,长宽比3∶1,属穗粒数并重型。
2.2.3生物学特性。扬两优6号属中熟两系杂交籼稻品种,生育期145d。该品种分蘖能力强,分蘖增生速度快,繁茂性好,成穗率高。抽穗速度快整齐度好,主茎与分蘖成穗大小均匀一致,灌浆速度快,籽粒充实饱满,叶片功能期长。茎秆粗壮弹性好,根系活力强,耐肥抗倒,成熟转色好。
2.2.4 抗性鉴定。2002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ZB5、ZD1、ZE3、ZF1、ZG1等5个生理小种表现高抗(0级),对ZC15小种感(5级);对白叶枯病菌群Ks-6-6、Px079、Js49-6、浙173表现抗(1级);对穗颈瘟表现抗(1级),并且有耐寒性强、抗旱、抗倒伏等突出特点。
2.2.5米质分析。扬两优6号2001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糙米率80.1%,精米率73.8%,整精米率71.5%,粒长6.6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9mm,籽粒蛋白质含量9.6%,直链淀粉含量15.0%。米饭软硬适中,适口性好。
2.3 大面积示范种植情况
2001年信阳市种子管理站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引种100kg,在正阳、桐柏、潢川、罗山、固始、光山、商城 等县区示范种植,一般产量9 900kg/hm2。2002~2003年继续在河南省豫南稻区大面积示范种植,潢川、光山、罗山、固始、平桥等地连片种植3.3~6.7hm2,特别在2003年特殊气候条件下,扬两优6号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大面积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收成。由于其米质特优、抗性好,深受广大稻农的喜欢,为下一年大面积推广打下基础;特别是在固始县蒋集镇等一些白叶枯病重疫区示范种植,抗病性明显优于其它品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大面积示范利用,并作为信阳市重点示范利用品种之一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并成为信阳市部分县水稻主导品种之一。2004~2005年作为863计划“江淮流域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高产栽培示范品种。据统计,在豫南稻区应用面积已达21.2万公顷左右。2007年仍被纳入全市主导品种中,将进一步扩大其示范应用范围。
3参考文献
[1] 陈翻身.扬两优6号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