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判断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考虑到整体治疗方式不同,因此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保胎灵以及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整体效果评价。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94.2%>7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5.7%<11.4%,乙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胶囊;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效果分析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该症状会出现孕酮分泌不足的现象,针对病症特殊性,要及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临床妇科医学取得突出的成就,黄体酮在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流产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具体效果,选择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分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最后结合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采用随机数字模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保胎灵以及黄体酮胶囊治疗。两组都是35例患者,甲组患者中最小患者24岁,最大患者34岁,平均年龄(26.9±0.5)岁,乙组中最小患者22例,最大患者33岁,平均年龄(26.9±0.4)岁,资料对比可知,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保胎灵治疗,3粒/次,一日三次。乙组则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100mg/次,一日两次。两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后对效果分析[1]。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用 X2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成功率74.2%,乙组成功率94.2%,94.2%>7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如表一:
不良反应率对比也能显示治疗效果,实践可知,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乙组优势突出,如表二:
3.讨论
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比较高,该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黄体功能不全,染色体病变以及生殖系统病症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是黄体功能不全是当前先兆流产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正常状态卵巢妇黄体会直接分泌酮,用来帮助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过渡到分泌期,对子宫本身能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2]。
母亲对胎儿抗原体免疫应答以及滋养细胞产生排斥后会形成制约,孕激素对胚胎植入有一定的影响,实践可知,黄体妊娠3个月后逐渐萎缩,胎盘分泌孕酮后能保持妊娠需要,妊娠3个月前或者7周前,孕妇体内孕酮情况对胎儿茁壮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出现黄体功能不全的现象,则会胚胎植入以及妊娠维系等会直接产生影响,出现先兆流产的现象。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当前在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流产中,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孕激素,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一定的影响,能起到维持妊娠需要的作用[3]。在干预治疗过程中,该药物能帮助子宫内膜从增殖期到分泌期,保证子宫供养和供血的正常,子宮内膜加厚给受精卵附着供给良好的环境,适当对孕激素进行补充其效果明显。先兆流产后采用有效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能避免出现其他不良炎症。黄体酮注射液在治疗先兆流产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肌肉吸收虽然比较快,但是可能会出现相关不良炎症,包括红肿、疼痛以及硬结等,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药物吸收程度,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给药方式方便,结合患者病症确定疾病,效果稳定。当前对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干预治疗,能最大程度缓解不良反应,让患者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适当的干预治疗能让患者尽快康复,在干预指导阶段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指导工作,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避免出现抵触治疗的现象,导致出现其他炎症。
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成功率74.2%,乙组成功率9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践可知,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说明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黄体酮在干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中能起到明显的优势,对患者自身无明显消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秀丽.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观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7):330-331.
[2]孙佳,高卫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833-4835.
[3]苗建华.黄体酮不同给药方式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5(01):194+189.
关键词:黄体酮胶囊;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效果分析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该症状会出现孕酮分泌不足的现象,针对病症特殊性,要及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临床妇科医学取得突出的成就,黄体酮在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流产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具体效果,选择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分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最后结合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为研究案例,采用随机数字模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保胎灵以及黄体酮胶囊治疗。两组都是35例患者,甲组患者中最小患者24岁,最大患者34岁,平均年龄(26.9±0.5)岁,乙组中最小患者22例,最大患者33岁,平均年龄(26.9±0.4)岁,资料对比可知,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保胎灵治疗,3粒/次,一日三次。乙组则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100mg/次,一日两次。两组患者治疗半个月后对效果分析[1]。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用 X2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成功率74.2%,乙组成功率94.2%,94.2%>7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如表一:
不良反应率对比也能显示治疗效果,实践可知,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乙组优势突出,如表二:
3.讨论
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比较高,该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黄体功能不全,染色体病变以及生殖系统病症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是黄体功能不全是当前先兆流产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正常状态卵巢妇黄体会直接分泌酮,用来帮助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过渡到分泌期,对子宫本身能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2]。
母亲对胎儿抗原体免疫应答以及滋养细胞产生排斥后会形成制约,孕激素对胚胎植入有一定的影响,实践可知,黄体妊娠3个月后逐渐萎缩,胎盘分泌孕酮后能保持妊娠需要,妊娠3个月前或者7周前,孕妇体内孕酮情况对胎儿茁壮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出现黄体功能不全的现象,则会胚胎植入以及妊娠维系等会直接产生影响,出现先兆流产的现象。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当前在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流产中,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孕激素,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一定的影响,能起到维持妊娠需要的作用[3]。在干预治疗过程中,该药物能帮助子宫内膜从增殖期到分泌期,保证子宫供养和供血的正常,子宮内膜加厚给受精卵附着供给良好的环境,适当对孕激素进行补充其效果明显。先兆流产后采用有效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能避免出现其他不良炎症。黄体酮注射液在治疗先兆流产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肌肉吸收虽然比较快,但是可能会出现相关不良炎症,包括红肿、疼痛以及硬结等,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药物吸收程度,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给药方式方便,结合患者病症确定疾病,效果稳定。当前对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进行干预治疗,能最大程度缓解不良反应,让患者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适当的干预治疗能让患者尽快康复,在干预指导阶段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指导工作,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避免出现抵触治疗的现象,导致出现其他炎症。
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成功率74.2%,乙组成功率94.2%,乙组的成功率高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践可知,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说明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黄体酮在干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中能起到明显的优势,对患者自身无明显消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秀丽.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观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7):330-331.
[2]孙佳,高卫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833-4835.
[3]苗建华.黄体酮不同给药方式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5(01):19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