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由日本的当红导演中岛哲也执导,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松子悲惨的一生。从“童年记忆”和“女性成长”的关系来看,童年时父爱的缺失和家庭的抛弃是松子悲剧的内在源头。对爱和被爱的追求以及对家回归的渴望贯穿松子的一生。离家出走的松子,对孤独和寂寞有着深深的恐惧感,这使她在不顾一切地追求爱和被爱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影片被称为是日本版的“长恨歌”。
  关键词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童年记忆 女性成长 父爱缺失
  
  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以下简称《松子》)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由日本的当红导演中岛哲也执导,又被译为《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松子被嫌弃的一生》、《花样奇缘》。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一部影片,讲述的是松子悲惨的一生,被称为日本版的“长恨歌”。它本来是一出悲剧,但是导演却用意象不到的后现代手法把令人心碎的故事变成了喜剧。观看这部影片,观众不会感到压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画面的明艳、绚烂,冲淡了影片的悲剧性。另外,大量音乐元素的插入,使人们从悲情的世界里抽身而出,换用轻松的心情观看松子悲惨的人生故事。可以说,《松子》是“艳丽色调里的灰暗童话”,是一部“笑着诉说的悲剧”!
  2007年诺贝尔文学获奖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唱歌》被译介到中国。曹小雪认为“造成玛丽悲剧的原因除了种族歧视、殖民主义等这些大环境以及蒙昧的主体意识外,其家庭背景中父爱的缺失才是其个人悲剧的内在根源”。一直以来,电影和文学不论是在思想艺术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文学文本中的玛丽一样,父爱的缺失也是电影文本中松子悲剧的内在源头。影片中的松子一直渴望父爱和对家的回归。小时候的孤独和寂寞,使成年后的松子不顾一切地摆脱一个人生活的孤单世界,她取悦父亲和身边的其他异性,希望能得到她认为的幸福。然而她的处境一次比一次糟糕被学校开除,遭到父亲责骂后离家出走,第一个一起生活的男人自杀后成为有妇之夫的情人,被抛弃之后做土耳其浴女郎,因杀死背叛自己的男人而进监狱,绝望之中变成浑身发臭、肥胖邋遢的老太婆。最后死在一个少年的棍棒之下。
  小时候的松子非常渴望得到父亲的爱。然而,体弱多病的妹妹霸占了父亲所有的爱。父亲回到家,把公文包丢给松子,就上楼看妹妹,每次父亲也只给妹妹买礼物。父亲的忽视和冷淡的面孔,使童年的松子过早地就承受着人生的孤独和寂寞。为了使父亲开怀一笑,松子不停地扮着鬼脸。然而,父亲对长大后的松子说,“正经点”。一句话,无情地打破了松子取悦于父亲的美好愿望,也残忍地宣判了松子将永远无法得到父亲的爱。父爱的缺失导致松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顾一切地寻求爱和被爱以弥补童年时父爱的缺失。
  从儿童记忆和女性成长的关系上看,父爱的缺失是松子一生悲剧的内在源头。首先,对个体来说,父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男性形象之一。尤其是在儿童个体心目中,父亲的权威与形象的高大是毋庸置疑的。在影片《松子》中,母亲的角色被忽略不计。在松子的心中,父亲理所当然地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适当的恋父是每个女孩必经的一个对父亲喜爱依恋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一个女孩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在享受到父爱的同时也体会到爱他人的幸福。童年的松子,也不例外地喜爱父亲。当父亲从外面回来时,她试图和父亲亲近。然而,父亲对她却视若无睹,把公文包递给她之后就上楼去看妹妹。此时的松子会表现出深深的失落和伤心。当松子发现扮鬼脸可以使父亲开怀一笑时,童年的她不停地扮着鬼脸来取悦于父亲。其次,二战后的日本在宪法里明文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在社会和家庭里地位平等。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日本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只能充当配角。至今。男女平等仍是日本面临的主要社会课题。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幸福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得到男性的爱戴,就等于得到了幸福。在影片《松子》中,父亲不仅是一家之主,而且是最高权力的化身。松子用扮鬼脸的办法取悦于父亲。引起父亲的注意,即希望向家庭的最高权力者靠拢,以此获得所希冀的幸福。然而,松子的努力并没有使她获得父爱。得不到父爱的松子其实是游离在家之外的一个弃儿。
  童年是个体生命的底色,童年的记忆总是会被留存在个体的记忆深处。对正常人而言,童年的快乐是一个无法重温的旧梦,而童年的不完美会成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梦魇,甚至影响个体的一生。“童年记忆”与“女性成长”之间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不少作家都曾谈过“童年记忆”给她们的成长带来的莫大影响。林白在一篇创作谈中就曾说过,童年记忆“沉淀在我生命的早期,成为我这个人、我全部作品的底色。我常常想逃脱它们,写些别的东西。我到最后还是发现它们像血液的一种类型,是终生不变的”。影片《松子》中,由于父爱的缺失,松子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童年。童年的不幸和不完美,让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害怕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也导致了她后来的丧失自我地寻求爱和被爱。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每个小女孩都会有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即“恋父情节”。对于小女孩来讲,对异性的倾慕,总是以父亲为原形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塔莉莎的恋父情结转就移到了对托马斯的爱情上。松子的爱情也一样是她渴望的父爱的变异体。对干爱情,松子不计后果的付出是那么的令人不可思议。像童年时努力取悦于父亲一样,她不顾一切地取悦于身边的每一个情人。离家出走的松子先后遇到五个男人:潦倒的八川女,自卑的冈野,软饭男小野寺,平庸的理发师小岛津,流氓龙。松子把爱情寄托在这五个男人身上。然而,他们却一步步地把她逼到人生的绝路上。八川女是松子的第一个男人,他酗酒暴躁毒打松子,最后自杀:冈野因为自卑利用玩弄松子,以求心里上的平衡歙饭男小野寺背叛松子并独吞金钱:平庸老实的理发师在松子八年牢狱期间结婚生子抛弃松子;龙使松子被学校开除,又拉上松子和他一起进“地狱”。每一次,松子都沉浸在幸福爱情的经营之中。她爱身边的男人,毫不保留,不求回报。不论是受虐待也好,逢场作戏也好。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做什么,才能得到你的爱”。当一段感情结束,松子都倍受打击。陷入谷底的松子觉得自己的一生就要完了的时候,却出人意料地以无比坚韧的毅力活了下来。她抱着打不死的精神面对来自她人的伤害,即使屈辱,即使没有尊严,她也不放弃对爱和被爱的寻求。
  在松子的一生中,她和龙的爱情最震撼人心。多年以后,松子再次遇见了龙。此时的龙,混迹黑社会,嗜赌成性。松子劝龙改邪归正,龙不仅不听劝告,还对松子拳脚相加。即使这样,松子仍然无药可救地爱着龙。她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就算这样,即使挨打。总比孤零零一个人还是强些。”她的女性朋友到松子住的公寓看到松子被龙打的鼻青眼肿时,气愤地说龙会毁了她一生,劝她离开。但是她对自己的朋友说:“我呢,要跟这个男人一起的话,不管去地狱还是别的地方,哪里都跟着去。那是我的幸福。犯不着你……犯不着你来对我指手画脚!”她又哭着对龙说:“算了,怎么着都随你!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哦再也不会劝你别混黑道了。你要当流氓的话,那我就当流氓的女人。只要能在你身边,我都无所谓。”这是电影最打动人心也是最让人忍不住流泪的片段。为了不再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为了不再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松子选择了和爱她但不知道珍惜她的龙一起下“地狱”。龙说,如果有上帝的爱,那么松子就是他的上帝。松子已经一无所有,龙是她在这个世上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龙是她的全部,也是她的生存之道。和龙在一起,她觉得无比幸福。可怜的松子,再也无法承受孤独和寂寞的啮噬,不得不放弃最后的坚守,拼上一切留住她说的幸福!
  中年的松子住在一条和家乡的那条河极其相似的河边的公寓里。她常常孤独地坐在河边,喝酒、垂泪、唱歌、尖叫。这条河作为一个意象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是松子内心对家庭、亲情的回归与被认同的渴望的表征。影片中的松子一直都希望有人欢迎自己回家。当她从外面回到家里,当她说“我回来了”的时候,她希望有人对她说欢迎你回家。然而,她却得不到回应。从牢狱里出来的松子看到理发师和妻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含着泪对自己说“我回来了”,然后只能默默地离开。松子断绝和唯一的女性朋友继续交往,原因也是不想触景伤情,勾起没有人欢迎自己回家的深深失落和伤感。松子对回归家庭的渴望,其实也是对父爱的渴望。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父亲是家的象征,对家的回归是渴望父爱的同义语。生前,松子得不到父爱也无法实现对家的回归。当她死去的时候,她才能够踩着长长的阶梯,唱歌《弯弯腰,挺挺背》这首歌,向着家的方向走去。妹妹微笑着对她说,“你回来了”。在去天堂的路上,松子终于回家了!
其他文献
摘要 《无佞府》是在河南越调同名传统剧目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改编的一部大型古装戏,经过重新改鳊、重新诠释,是对越调传统的一次发现、一次发掘、一次发展,使其释放出更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触发我们对传统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认真思考。  关键词 越调 《无佞府》 导演 阐述    一    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无佞府》,又名《柴郡主挂帅》《斩杨景》。系以斩杨景为中心事件,把《三私访》、《柴郡主挂帅
[摘要] 张杨导演的作品《向日葵》以父子关系为视角,连缀起画家张向阳的成长轨迹。这一成长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弑父”的冲动,但却最终归于和解。这个反抗一皈依的过程实则是一种普泛性的人生困境,它彰显了“自我”这一概念的虚妄——“主体”归根到底只能在“他者”的目光中被建构。   [关键词] 《向日葵》“弑父” “自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史诗,其中的波澜壮阔只有自己心知肚明。电影的一个伟大之处。
摘要 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在表现女性的欲望诉求与外在空间的关系。有更多的关于女性的具体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和阐释,但超越女性的局限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应是一个显著的话题。在表层文本里,创作者可以讲述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必须有小群山、凌绝顶的眼界,否则难脱匠气而成不了探讨终极关怀的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立春》行得更远些。  关键词 《立春》《关于我母亲的
【摘要】一段台词究竟是如何成为好的、优秀的文本,除了从历史的、美学的、社会的角度加以评价之外,对台词形式本身的关照也应该成为影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文学理论中“新批评”派的“张力”论,通过界定台词的“外延”与“内涵”并研究其中联系,为分析电影台词张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标准。  【关键词】台词 张力 外延 内涵    在影视艺术中,台词是作品维系剧情、人物、主题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艺术形象获得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和国内不容乐观的现状,并从翻译标准及文化翻译观探讨了影视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影视翻译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影视翻译 现状 重要性 注意问题    引言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此相随的是国际影片的大量引进。《哈利·波特》、《碟中谍》、《达芬奇密码》和《无间行者》等国外大片在其本国与中国几乎同时公映并反响强烈
【摘要】《海洋天堂》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创制而成的当代亲情大戏。唯美隽永的镜头画面,不蔓不枝的叙述节奏,平淡中和的言行举止,将庄严肃穆的审美风格呈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在为观众提供视觉飨宴的同时,聚焦于世间倾其所有不求回报的付出与恩泽,及小人物绝处逢生的隐忍与顽强,对社会边缘地带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予以描摹与观照。主创人员直面人生、平视生活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动,影片对人生、人性、人情的发掘与叩问更是引人
摘要 香港导演彭浩翔的惊悚代表作《出埃及记》充满了悬疑色彩和哲学寓意。影片情节荒诞、夸张,以悬疑惊悚类型片的面目示人,实则处处渗透着被夸大的“女性阴谋论”,意在揭示现代社会婚姻生活与两性关系的不平等。更深一层看,影片的核心主题却是救赎,这是一个关于在强大体制的沉重压力下,如何进行救赎与自我救赎的现代寓言故事。  关键词 类型片 女性阴谋论 救赎    引言    有香港鬼才导演之称的彭浩翔再次延续
超越过去的规格  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过,在去掉反光镜的时代,微单镜头的设计潜力远超单反镜头。这一观点在腾龙17-70mm F2.8 Di Ⅲ-AVC RXD身上得到了又一次证明。在单反时代,同类镜头的常见规格是17-50mm F2.8,而现在,腾龙不仅将焦距延长至70mm,还保持了F2.8恒定光圈。新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5.5-105mm,意味着可以兼顾广角与中焦。特别是对于人像拍摄,可以利用比以往更
1979年春天,我的书桌上突然“飞”来一本在当时堪称精美的电影杂志《电影评介》。使我惊讶莫名。当时粉碎“四人帮”不久,文坛仍很冷落。电影界除《电影艺术》、《大众电影》等极少几本电影刊物,没有其他外地的电影刊物,而这本杂志却出自相对偏远的西南边陲贵州。不几天我就见到了这本杂志的负责人王正。他是贵州省电影公司的副经理,杂志就依托于贵州省电影公司。其时我在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任职,是贵州省电影公司的上级业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敢于直面本国的缺陷,敢于真实的记录了印度贫民窟的生活,社会的动荡、人性的美丑、社会的现实,敢于用真实的国度现状背景去描述一个精彩的故事!  [关键词]影像艺术 贫富翁 人性    丹尼·保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丛生,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