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课堂教学的前哨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能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在教学中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为此,本文是本人在这几年的中年级教学实践中,对新课导入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现总结下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导入 数学课堂 兴趣 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3-02
  所谓数学课堂的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或数学活动之前,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语言与方法,导语导入的语言尽可能要简练,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能超过五六分钟。在导入新课时,要体现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导语要具有的概括力和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导入应该精练、精彩,而忌繁琐。精彩的导入,会使教学活动更加流畅。所以,在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下面,就课例的导入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就是在授新课之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与学习有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它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去发现,有所创新的一种方法。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具体环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游戏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能根据学生爱玩这一天性,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动口动手,充分参与,使好奇喜动的学生在新颖别致游戏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能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点燃学生探索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有亲身感受,学习起来注意力集中。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三、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古人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很容易获得新知识,这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授课前认真备课的前提下挖深教材,准确地确立好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精选前提测评试题。在引入新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让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好奇心理人人都有,尤其现在的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就是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导入新课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设置悬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能给予学生信心和鼓励,有效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去学新知识,直到把问题弄清楚。这种方式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五、設计谜语,导入新课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猜谜语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猜谜语是儿童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这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中由于纪律问题停顿的次数也少了,而且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能按时完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导入的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既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还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只要教师能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就能使新课的导入绽放精彩,更加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步入知识的海洋,尽情地畅游……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要过于依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忽略了我们身边可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三、不要过于注重形式,轻视了实质性的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打动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牢固地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新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适合课题特点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中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华勇.《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效》,2008.4
  [2]周力平.《中学数学课堂的导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93-02  随着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牢固基石;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导航,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一、分析因素,找切入点  目前,学生对语数外理化的学习之弦绷得很紧,而思想品德课老师对学生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98-02  【教学目标】  1.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2.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心理、性格。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能体现文中人物的某种心理或性格。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前,我想请几位同学一起互动来玩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这些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89-02  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坚持着眼实践, 把握规律, 改革创新, 务求实效, 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问题, 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减弱、部分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16-02  【教学背景】  新课标主张小学英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合理利用并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倡导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充分表现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
期刊
【摘要】一个既能说明白语法点,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就是一把突破难点的神奇钥匙;一个贴近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够吸引他们眼球的故事,就是一个引领孩子进入知识殿堂的天使;一个以孩子们为主角的故事就是解开问题答案最好的密码。  【关键词】化枯燥为神奇 贴近生活 轻松愉快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17-01  教过五、六年级的老师可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29-01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 “QQ、微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和社交网站家喻户晓,据笔者调查,90%以上的中职生经常使用QQ聊天、玩游戏。QQ的普及,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QQ里面自带的QQ空间、群讨论、博客、微博功能对于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3-01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当中,呈现出的教学局面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教学局面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没有对接收到知识加以理解和思考,不仅知识没有牢固地掌握住;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大为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教师应把主动权交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9-0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中学课程中最富有人文情怀的课程之一。让学生掌握语言、发展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7-02  本文笔者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现象依旧严重,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潜心进入文本,合理挖掘“文本空白”这一方沃土,和文本、作者、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在各种形式的品味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语言的锤炼中,提升表达的能力。  一、于插图处  悟画外音: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有一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7-02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數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然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数学平面几何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许多学生都怕学几何,以至于慢慢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很多老师对此很无奈,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