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的中国市场还没有那么性感呢!”
号称“年度巨制”、“奥斯卡大热”的《地心引力》在开拍时根本不被看好,导演阿方索·卡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可能拍出来,只有另一个3D大师卡梅隆告诉他没问题。全片几乎只有两个角色,时间只有90分钟,情节简单到近似没有情节,这一切似乎都在和当下的电影工业对着干。但卡隆成功了,他用极其复杂和耗尽心思的方法拍出了一部简单至极却唯美至极的电影,和所有的科幻片都不一样。就像他自己说的:“其实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关于人类面临的挑战的电影。”
最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女主角靠着中国的“天宫一号”才回到地球,在中国电影市场崛起的今天,这一设置颇有“讨好”之嫌,听到这种声音,卡隆有点委屈又觉得好笑,大概觉得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这个故事创作于五年前,那会儿的中国市场还没有今天这么‘性感’呢!”
BQ=《北京青年》周刊
AC=Alfonso Cuarán
BQ:《地心引力》的角色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而且最后是女性完成了“回到地球”这个任务,为什么做这种设定?
AC:当初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角色就是一男一女,这个我们从来没有过疑问,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设定的。至于主角的性别,就是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女性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重生”,是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获得新生的故事。这种“重生”的概念由一个女性完成比较好,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意义,也是文化上的。此外我们常说“地球母亲”,感觉地球在文化里也是偏女性的。这么多原因都让我们把这个角色设定为女性,而那个男性角色的作用是保持平衡,我们希望他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就像“补给”一样。
BQ:你说过这其实不算科幻电影,而是关于“人”,那为什么把这两个角色放到太空里呢?
AC:外太空这个环境里最吸引我们的一点,就是它能激发人潜在的能力,能表现人的极致。外太空,就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和大气层之内的空间还不一样,再跟沙漠、海洋中的孤岛等相对极限的环境相比,外太空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极致的环境了。把人放到这种环境里,能激发出人类在其他环境激发不出来的潜能。
BQ:乔治·克鲁尼在其中的戏份很少,他有没有表达过不满?
AC:他在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就很支持这个故事,他充分明白这个角色在整部电影里的功能,没有过不满。
BQ:为什么要选中国的“天宫一号”作为女主角得救的工具?是不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
AC:这个故事是五年前开始创作的,那会儿中国市场对好莱坞来说还没有那么“性感”呢。我们希望做一个很写实的,但又运用最前沿的技术的电影。现在天空中最前沿的东西也就那么多:空间站、哈勃望远镜、航天飞机,还有天宫一号。
这个问题和3D的问题一样,很多电影都是为了商业效果,用2D拍完再转3D,为了某个地方的市场而后加入某种元素。《地心引力》不是,最初写剧本的时候就把中国元素放在里面了,想尝试3D效果的冒险,一切都是非常有机的,不是刻意的。
BQ:你以前的《人类之子》也是关于人类面临的困境的,这次其实也是,为什么会一直思考并表达这些问题?
AC: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富有挑战的时期,全人类都是。我们活在一个特殊时期,要面对很多挑战,这种挑战不是指“人类”这个物种如何存活下去,而是我们自身文化上的挑战,我们的文化是否会消亡,会往哪里走。我们的下一代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周围的环境。
BQ:什么时候开始对“太空”感兴趣的?
AC:我这一代人大概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就是当我六七岁时,那时候还是黑白电视,我从电视上看到人类登月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被太空吸引,它令我兴奋。虽然现在提起“太空”好像已经不能让人如当初那么兴奋了,已经变成一种很平常的事情,我希望能让人重新把那种兴奋的感觉找到,表达出来。因为对于太空的探索能激发人类很多潜能,而这种潜能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很重要的。
BQ:对电影感兴趣也是在小时候吗?
AC:当然!我生于墨西哥,从小在墨西哥城长大。我经历的是很中产阶级的童年,我很小的时候就把电影院当作一个“避难所”,我经常跟家里说跟朋友出去玩了,其实是去电影院。这大概也是后来我不断创作电影的原因。
BQ:墨西哥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当下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又有很多负面事件的地方,那样的环境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AC:墨西哥人现在确实在经历比较艰难的时期,而在墨西哥进行创作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需要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有创意,要积攒能量面对各种挑战,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但我之所以思考有关人类困境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因为墨西哥,我觉得全世界都在面对这些问题。
BQ:这个剧本是你和你儿子霍纳斯·卡隆一起创作的,他对电影感兴趣也是因为你的教育吧?
AC:那孩子太惨了!他小时候经常被我抓去看电影,我会给他看我小时候和当时喜欢的电影,但他有自己的品位。他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大,我就像一个摆在角落里的老家伙,他过来给我扫扫土,让我又重新回到世间。
BQ:卡梅隆大力赞赏了《地心引力》,他的《阿凡达》将当时的3D技术使用到了极致,而你这次也为拍摄创造了许多新发明,你会如何处理这些发明?
AC:在制作影片时,周围很多人跟我说,我想要的是拍不出来的。只有卡梅隆说拍得出来,只是要发明自己的机器而已。我也请教过大卫·芬奇关于摄影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朋友,我连怎么点早餐都不知道。
好的知识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地心引力》在之后的DVD里面,会放入大量的花絮,讲述拍摄的技术是怎样的,那些发明都会展现给大家,一定要分享。
号称“年度巨制”、“奥斯卡大热”的《地心引力》在开拍时根本不被看好,导演阿方索·卡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可能拍出来,只有另一个3D大师卡梅隆告诉他没问题。全片几乎只有两个角色,时间只有90分钟,情节简单到近似没有情节,这一切似乎都在和当下的电影工业对着干。但卡隆成功了,他用极其复杂和耗尽心思的方法拍出了一部简单至极却唯美至极的电影,和所有的科幻片都不一样。就像他自己说的:“其实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关于人类面临的挑战的电影。”
最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女主角靠着中国的“天宫一号”才回到地球,在中国电影市场崛起的今天,这一设置颇有“讨好”之嫌,听到这种声音,卡隆有点委屈又觉得好笑,大概觉得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这个故事创作于五年前,那会儿的中国市场还没有今天这么‘性感’呢!”
BQ=《北京青年》周刊
AC=Alfonso Cuarán
BQ:《地心引力》的角色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而且最后是女性完成了“回到地球”这个任务,为什么做这种设定?
AC:当初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角色就是一男一女,这个我们从来没有过疑问,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设定的。至于主角的性别,就是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女性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重生”,是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获得新生的故事。这种“重生”的概念由一个女性完成比较好,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意义,也是文化上的。此外我们常说“地球母亲”,感觉地球在文化里也是偏女性的。这么多原因都让我们把这个角色设定为女性,而那个男性角色的作用是保持平衡,我们希望他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就像“补给”一样。
BQ:你说过这其实不算科幻电影,而是关于“人”,那为什么把这两个角色放到太空里呢?
AC:外太空这个环境里最吸引我们的一点,就是它能激发人潜在的能力,能表现人的极致。外太空,就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和大气层之内的空间还不一样,再跟沙漠、海洋中的孤岛等相对极限的环境相比,外太空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极致的环境了。把人放到这种环境里,能激发出人类在其他环境激发不出来的潜能。
BQ:乔治·克鲁尼在其中的戏份很少,他有没有表达过不满?
AC:他在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就很支持这个故事,他充分明白这个角色在整部电影里的功能,没有过不满。
BQ:为什么要选中国的“天宫一号”作为女主角得救的工具?是不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
AC:这个故事是五年前开始创作的,那会儿中国市场对好莱坞来说还没有那么“性感”呢。我们希望做一个很写实的,但又运用最前沿的技术的电影。现在天空中最前沿的东西也就那么多:空间站、哈勃望远镜、航天飞机,还有天宫一号。
这个问题和3D的问题一样,很多电影都是为了商业效果,用2D拍完再转3D,为了某个地方的市场而后加入某种元素。《地心引力》不是,最初写剧本的时候就把中国元素放在里面了,想尝试3D效果的冒险,一切都是非常有机的,不是刻意的。
BQ:你以前的《人类之子》也是关于人类面临的困境的,这次其实也是,为什么会一直思考并表达这些问题?
AC: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富有挑战的时期,全人类都是。我们活在一个特殊时期,要面对很多挑战,这种挑战不是指“人类”这个物种如何存活下去,而是我们自身文化上的挑战,我们的文化是否会消亡,会往哪里走。我们的下一代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周围的环境。
BQ:什么时候开始对“太空”感兴趣的?
AC:我这一代人大概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就是当我六七岁时,那时候还是黑白电视,我从电视上看到人类登月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被太空吸引,它令我兴奋。虽然现在提起“太空”好像已经不能让人如当初那么兴奋了,已经变成一种很平常的事情,我希望能让人重新把那种兴奋的感觉找到,表达出来。因为对于太空的探索能激发人类很多潜能,而这种潜能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很重要的。
BQ:对电影感兴趣也是在小时候吗?
AC:当然!我生于墨西哥,从小在墨西哥城长大。我经历的是很中产阶级的童年,我很小的时候就把电影院当作一个“避难所”,我经常跟家里说跟朋友出去玩了,其实是去电影院。这大概也是后来我不断创作电影的原因。
BQ:墨西哥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当下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又有很多负面事件的地方,那样的环境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AC:墨西哥人现在确实在经历比较艰难的时期,而在墨西哥进行创作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需要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有创意,要积攒能量面对各种挑战,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但我之所以思考有关人类困境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因为墨西哥,我觉得全世界都在面对这些问题。
BQ:这个剧本是你和你儿子霍纳斯·卡隆一起创作的,他对电影感兴趣也是因为你的教育吧?
AC:那孩子太惨了!他小时候经常被我抓去看电影,我会给他看我小时候和当时喜欢的电影,但他有自己的品位。他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大,我就像一个摆在角落里的老家伙,他过来给我扫扫土,让我又重新回到世间。
BQ:卡梅隆大力赞赏了《地心引力》,他的《阿凡达》将当时的3D技术使用到了极致,而你这次也为拍摄创造了许多新发明,你会如何处理这些发明?
AC:在制作影片时,周围很多人跟我说,我想要的是拍不出来的。只有卡梅隆说拍得出来,只是要发明自己的机器而已。我也请教过大卫·芬奇关于摄影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朋友,我连怎么点早餐都不知道。
好的知识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地心引力》在之后的DVD里面,会放入大量的花絮,讲述拍摄的技术是怎样的,那些发明都会展现给大家,一定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