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探索形成整体的关联,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与探索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课堂时间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有效指导有限,因此更应该强化在课下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使学生的知识在课堂内外形成整体的联系。
一、课下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兴趣引导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可以将课堂内传授的知识,通过讨论、探索,形成从感知到记忆到综合运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下对兴趣小组提出的不同疑问进行逐一解答,加强对地理知识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引导,指导兴趣小组在相互对话中增强知识的掌控能力,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2.盘活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下指导,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兴趣学习,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感受到教师知识带来的力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让学生在课下的指导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和广阔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课下指导存在的问题
1.思维主体的缺陷
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课下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类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个性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缺少应有的训练。
2.讨论氛围不够活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讨论氛围,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生活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怕说错、不敢说,从而影响整个课下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探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策略
1.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不仅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知道怎样运用。在课堂上由兴趣小组成员展示观察结果或实验成果,不仅使课堂讲解更有说服力,而且能提高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由学生用仪器测出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做记录,从而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及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在讲风时,由学生测出每天的风速、风向并做记录,从而统计出平顶山风向及特点;讲降水时,由兴趣小组学生测出平顶山的降水量,并统计出年降水量,从而分析出平顶山的降水特点,进而总结其气候特点。
2.提问式指导的运用
在课下指导中,教师要突出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能够察言观色,注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在课下可以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课堂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如在讲人口迁移时,发放家庭人口迁移调查表,统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情况,总结出人口迁移的阶段、方向、特点、原因;在讲农业时,带领学生去张良生姜产地、曹镇稻米产地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对高考,而且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4.层层诱导的指导策略
在课下指导中,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各方面的内容,采用层层诱导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缓解课堂中的紧张气氛。如在讨论大陆漂移时,将生活中出现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合进来,让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5.艺术性指导的综合模式
在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中,教师要采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营造小组讨论的轻松氛围,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意见;对于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能仔细地思考,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课下指导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既是对地理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生个性思维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内外的综合融入,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学生的主体探究相结合,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课下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兴趣引导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可以将课堂内传授的知识,通过讨论、探索,形成从感知到记忆到综合运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下对兴趣小组提出的不同疑问进行逐一解答,加强对地理知识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引导,指导兴趣小组在相互对话中增强知识的掌控能力,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2.盘活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下指导,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兴趣学习,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感受到教师知识带来的力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让学生在课下的指导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和广阔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课下指导存在的问题
1.思维主体的缺陷
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课下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类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个性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缺少应有的训练。
2.讨论氛围不够活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讨论氛围,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生活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怕说错、不敢说,从而影响整个课下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探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策略
1.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不仅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知道怎样运用。在课堂上由兴趣小组成员展示观察结果或实验成果,不仅使课堂讲解更有说服力,而且能提高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由学生用仪器测出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做记录,从而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及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在讲风时,由学生测出每天的风速、风向并做记录,从而统计出平顶山风向及特点;讲降水时,由兴趣小组学生测出平顶山的降水量,并统计出年降水量,从而分析出平顶山的降水特点,进而总结其气候特点。
2.提问式指导的运用
在课下指导中,教师要突出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能够察言观色,注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在课下可以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课堂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如在讲人口迁移时,发放家庭人口迁移调查表,统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情况,总结出人口迁移的阶段、方向、特点、原因;在讲农业时,带领学生去张良生姜产地、曹镇稻米产地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对高考,而且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4.层层诱导的指导策略
在课下指导中,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各方面的内容,采用层层诱导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缓解课堂中的紧张气氛。如在讨论大陆漂移时,将生活中出现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合进来,让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5.艺术性指导的综合模式
在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中,教师要采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营造小组讨论的轻松氛围,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意见;对于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能仔细地思考,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课下指导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既是对地理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生个性思维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内外的综合融入,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学生的主体探究相结合,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