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 激活 教学方法 情境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1.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2.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2.1 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2 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可在学生熟读后,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
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3.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3.1 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3.2 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像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采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像和大胆想像,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关键词】 激活 教学方法 情境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1.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2.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2.1 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2 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可在学生熟读后,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
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3.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3.1 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3.2 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像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采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像和大胆想像,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