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趋势和社会需求,并针对现阶段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2-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9月,教育部提出《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初,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全面展开。湖北省教育厅在《关于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从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
所谓中高职一体化,就是指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培养,后两年在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完成三年中职阶段学习任务后,各项考核指标达到标准,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在三年级参加高职学校的选拔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两年,毕业时可以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文凭。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中高职一体化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创造的重要经验,很多国家已经证实了中高职教育是可以很好地衔接与沟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纵观世界各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有:
以法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体系。他们将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按行业类别分为十七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应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一体化。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省都积极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探索,为推进中高職协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湖北省为例,2014年湖北省有65所中职学校与相关高职合作,在166个专业中开展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招生14120人。但总体看来,迄今为止,对于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研究大家都还只停留在选拔方式和学制设计上,还没有进入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等多个层面,制定出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种层次不同的教育,彼此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更谈不上互相合作与有效衔接,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有着明显的重叠。
2.高职学校中很少有专门针对中职学生而单独设置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已经具备基本的会计技能,可进入高职后,他们与统一高招的学生一起学习,所有专业课程都是零起点,这样,势必出现高职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重复教学,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等现象,阻碍了中高职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三、对策分析
1.培养目标一体化,凸显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层次性。
培养目标一体化是中高职一体化的基础和依据。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衔接体系。
课程体系一体化是中高职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多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能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则应在中职侧重于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以职业和技术为导向,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中高职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3.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一体化,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高职学校之间应加强合作,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在中职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确保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2]刘晓南.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区分定位与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11(04).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2-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9月,教育部提出《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初,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全面展开。湖北省教育厅在《关于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从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
所谓中高职一体化,就是指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培养,后两年在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完成三年中职阶段学习任务后,各项考核指标达到标准,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在三年级参加高职学校的选拔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两年,毕业时可以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文凭。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中高职一体化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创造的重要经验,很多国家已经证实了中高职教育是可以很好地衔接与沟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纵观世界各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有:
以法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体系。他们将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按行业类别分为十七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应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一体化。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省都积极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探索,为推进中高職协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湖北省为例,2014年湖北省有65所中职学校与相关高职合作,在166个专业中开展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招生14120人。但总体看来,迄今为止,对于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研究大家都还只停留在选拔方式和学制设计上,还没有进入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等多个层面,制定出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种层次不同的教育,彼此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更谈不上互相合作与有效衔接,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有着明显的重叠。
2.高职学校中很少有专门针对中职学生而单独设置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已经具备基本的会计技能,可进入高职后,他们与统一高招的学生一起学习,所有专业课程都是零起点,这样,势必出现高职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重复教学,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等现象,阻碍了中高职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三、对策分析
1.培养目标一体化,凸显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层次性。
培养目标一体化是中高职一体化的基础和依据。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衔接体系。
课程体系一体化是中高职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多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能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则应在中职侧重于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以职业和技术为导向,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中高职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3.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一体化,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高职学校之间应加强合作,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在中职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确保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2]刘晓南.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区分定位与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