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可贵的维护者。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关键词:习惯养成 数学学习 独立思考 自我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标下的学习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勤动脑爱钻研的习惯
1、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以此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会想。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的阶段,想象具有创造性。
4、会说。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1)启动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故意安排一些条件和问题不能搭配的应用题让学生去组合,激发学生在辨别和判断中积极参与说理的欲望。(2)铺设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会“说”。要把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把握语言时机,让学生“说”。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必须把握好时机,多让学生“说”。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创造条件,教会学生思考。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
2、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之外的内容为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3、开放教学,鼓励学生思考。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要“开放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想不通。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讨论和辩论。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教育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大体了解新课本内容,弄清哪些内容不全懂,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效率。第三,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四,要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刚开始时,可按教师的复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文。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诱导。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把钥匙,它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无法估量的。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鉴于这些情况,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把一些学生在审题中出现不良习惯扼制住,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另一方面,学生解题时也要要求他们认真书写,格式规范。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是一种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就会降低。
关键词:习惯养成 数学学习 独立思考 自我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标下的学习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勤动脑爱钻研的习惯
1、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以此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会想。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的阶段,想象具有创造性。
4、会说。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1)启动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故意安排一些条件和问题不能搭配的应用题让学生去组合,激发学生在辨别和判断中积极参与说理的欲望。(2)铺设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会“说”。要把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把握语言时机,让学生“说”。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必须把握好时机,多让学生“说”。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创造条件,教会学生思考。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
2、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之外的内容为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3、开放教学,鼓励学生思考。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要“开放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想不通。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讨论和辩论。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教育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大体了解新课本内容,弄清哪些内容不全懂,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效率。第三,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四,要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刚开始时,可按教师的复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文。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诱导。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把钥匙,它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无法估量的。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鉴于这些情况,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把一些学生在审题中出现不良习惯扼制住,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另一方面,学生解题时也要要求他们认真书写,格式规范。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是一种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