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89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目前很多患者对如何认识慢性肾炎血尿并不是十分的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存在很大的隐匿性的,一般情况下也是比较难以根治的,所以患者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中医对如何认识慢性肾炎血尿是有一些独特的见解的,很多患者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医治,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出血溢于膀胱,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排出体外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中医的理论还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显然符合“久病入络为瘀血”的传统理论。“久漏宜通”是妇科治疗崩漏中久漏不止,淋漓不尽的治法。其理论基础是瘀血阻滞经脉,血液不得归经,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因而出血不止。慢性肾炎的血尿与妇科的久漏,在病机上有相同之处。
1.慢性肾炎血尿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热、虚、瘀三个方面,其中以阴虚内热为常见,如属肝肾阴虚,多因阴虚生内热,以致血热妄行而出血,随精微下泄而有血尿;如属脾肾气虚者,则是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以致血不归经而出血,随精微下流而出现血尿。既然已经发生出血则必有瘀滞,如何处理好止血与活血的关系,可能有助于血尿的治疗。
2.诱因:慢性肾炎一般多属阴水,故其诱因与酒色、饮食、劳累有关。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者,亦可属于阳水,当与外感客邪诱发有关。
3. 辨证施治
3.1热伤血络型 症见肉眼血尿,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咳痰,腰酸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多由外感风热或下焦湿热所致。对于外感风热者以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处方: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金荞麦、黄芩、白茅根、蒲黄、牡丹皮。对于下焦湿热者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处方:石韦、知母、黄柏、苍术、小蓟、大蓟、白茅根、茜草、蒲黄。
3.2阴虚火旺型 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虚烦不寐,持续镜下血尿,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处方: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黄芩、蒲黄、郁金、藕节、茜草、知母、黄柏。此型病人多有慢性咽炎病史,因此预防控制慢性咽炎则是治疗的重点,方剂中可适当加入金荞麦、大青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
3.3气阴两虚型 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易外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处方:黄芪、桂枝、白芍、生地黄、麦冬、茜草、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牡丹皮、蒲黄、黄芩。此型病人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不要过于寒凉、滋腻,黄芪桂枝汤加减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3.4脾肾气虚型 症见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少华,畏寒怯冷,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治以健脾固肾,活血止血。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蒲黄、炮姜、菟丝子、大蓟、小蓟。对于此型的病人不要惧怕热药,对于阳虚症状明显的应大胆使用炮姜、菟丝子等温补脾肾的中药,不要顾虑可能会影响一时的治疗效果而放弃辨证施治。
3.5瘀血内阻型 症见反复镜下血尿,久治不愈,或尿中夹有血凝块,时有低热,唇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治以行滞化瘀,养血止血。处方:蒲黄、郁金、三七、当归、柴胡、川芎、赤芍、枳壳、牛膝、桃仁、红花。此型病人并不多,但在临床上存在瘀血倾向者较多。祛瘀止血应是慢性肾炎血尿治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4. 案例
4.1.张×,男,42岁,2000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小便带血,色暗红,乏力,外院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满视野,经B超、膀胱镜检查均未发现泌尿系统有器质性改变,并排除周围脏器及血液系统病变,诊断为慢性肾炎。给予中药益肾健脾、化瘀止血和西医止血支持综合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遂转来我院求治。症见咳嗽时作,痰色白质黏,面色无华,乏力,尿血色暗,无发热,无恶寒,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满视野,辅助检查排除引起血尿其他原因。诊断为“尿血”,辨证为肺失宣肃、瘀血阻络,拟治清宣肺气、化瘀止血。以补肺阿胶汤加减:杏仁9g,阿胶(烊化)10g,生枇杷叶12g,川贝7g,琥珀(冲)3g,血余炭10g,党参12g,南沙参9g,甘草梢3g,每日1剂。4月19日复诊:咳嗽咳痰明显减少,尿淡黄色,仍感乏力,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20个。
4.2.李×,男 ,4 5岁,患慢性肾炎、血尿 4年 ,时轻时急。症见:尿色深红,口苦舌干,渴而不欲饮 ,心悸少寐 ,手足心热 ,纳食不消 ,颜面及下肢微肿 ,面颊潮红 ,舌红而干、苔白腻 ,脉象滑数 ,血压 2 0 12kPa。查 :尿蛋白 (+ ),肉热利湿为主 ,佐以调理脾胃之品。处方 :小蓟 6 0g ,黄芩、生地、丹皮、木通、淡竹叶、麦冬、柴胡、白术各2 0g,木香 5g ,麦芽 2 5g。服 12剂后 ,血尿止 ,尿蛋白(± ),红细胞 1~ 2 HP。后以本方稍增减 ,连服 15剂,诸证消失,尿检:蛋白(-),细胞少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体会:血尿的原因很多,除慢性肾炎血尿外,肾结石、尿路感染、肾结核、肾肿瘤、肾囊肿、前列腺炎、肾血管系统异常等均可引起血尿。同时还应注意药物及月经期造成的血尿假象。慢性肾炎血尿多数为镜下血尿,尿色黄赤者并不多,多数病人虚像明显,一些病人若不是健康检查还不知患有肾炎。因此辨证施治尤为重要。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多予祛瘀止血中药,如蒲黄、三七、海螵蛸、茜草等,并嘱其长期系统治疗。
目前很多患者对如何认识慢性肾炎血尿并不是十分的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存在很大的隐匿性的,一般情况下也是比较难以根治的,所以患者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中医对如何认识慢性肾炎血尿是有一些独特的见解的,很多患者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医治,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出血溢于膀胱,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排出体外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中医的理论还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显然符合“久病入络为瘀血”的传统理论。“久漏宜通”是妇科治疗崩漏中久漏不止,淋漓不尽的治法。其理论基础是瘀血阻滞经脉,血液不得归经,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因而出血不止。慢性肾炎的血尿与妇科的久漏,在病机上有相同之处。
1.慢性肾炎血尿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热、虚、瘀三个方面,其中以阴虚内热为常见,如属肝肾阴虚,多因阴虚生内热,以致血热妄行而出血,随精微下泄而有血尿;如属脾肾气虚者,则是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以致血不归经而出血,随精微下流而出现血尿。既然已经发生出血则必有瘀滞,如何处理好止血与活血的关系,可能有助于血尿的治疗。
2.诱因:慢性肾炎一般多属阴水,故其诱因与酒色、饮食、劳累有关。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者,亦可属于阳水,当与外感客邪诱发有关。
3. 辨证施治
3.1热伤血络型 症见肉眼血尿,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咳痰,腰酸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多由外感风热或下焦湿热所致。对于外感风热者以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处方: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金荞麦、黄芩、白茅根、蒲黄、牡丹皮。对于下焦湿热者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处方:石韦、知母、黄柏、苍术、小蓟、大蓟、白茅根、茜草、蒲黄。
3.2阴虚火旺型 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虚烦不寐,持续镜下血尿,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处方: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黄芩、蒲黄、郁金、藕节、茜草、知母、黄柏。此型病人多有慢性咽炎病史,因此预防控制慢性咽炎则是治疗的重点,方剂中可适当加入金荞麦、大青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
3.3气阴两虚型 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易外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处方:黄芪、桂枝、白芍、生地黄、麦冬、茜草、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牡丹皮、蒲黄、黄芩。此型病人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不要过于寒凉、滋腻,黄芪桂枝汤加减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3.4脾肾气虚型 症见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少华,畏寒怯冷,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治以健脾固肾,活血止血。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蒲黄、炮姜、菟丝子、大蓟、小蓟。对于此型的病人不要惧怕热药,对于阳虚症状明显的应大胆使用炮姜、菟丝子等温补脾肾的中药,不要顾虑可能会影响一时的治疗效果而放弃辨证施治。
3.5瘀血内阻型 症见反复镜下血尿,久治不愈,或尿中夹有血凝块,时有低热,唇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治以行滞化瘀,养血止血。处方:蒲黄、郁金、三七、当归、柴胡、川芎、赤芍、枳壳、牛膝、桃仁、红花。此型病人并不多,但在临床上存在瘀血倾向者较多。祛瘀止血应是慢性肾炎血尿治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4. 案例
4.1.张×,男,42岁,2000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小便带血,色暗红,乏力,外院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满视野,经B超、膀胱镜检查均未发现泌尿系统有器质性改变,并排除周围脏器及血液系统病变,诊断为慢性肾炎。给予中药益肾健脾、化瘀止血和西医止血支持综合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遂转来我院求治。症见咳嗽时作,痰色白质黏,面色无华,乏力,尿血色暗,无发热,无恶寒,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满视野,辅助检查排除引起血尿其他原因。诊断为“尿血”,辨证为肺失宣肃、瘀血阻络,拟治清宣肺气、化瘀止血。以补肺阿胶汤加减:杏仁9g,阿胶(烊化)10g,生枇杷叶12g,川贝7g,琥珀(冲)3g,血余炭10g,党参12g,南沙参9g,甘草梢3g,每日1剂。4月19日复诊:咳嗽咳痰明显减少,尿淡黄色,仍感乏力,尿检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20个。
4.2.李×,男 ,4 5岁,患慢性肾炎、血尿 4年 ,时轻时急。症见:尿色深红,口苦舌干,渴而不欲饮 ,心悸少寐 ,手足心热 ,纳食不消 ,颜面及下肢微肿 ,面颊潮红 ,舌红而干、苔白腻 ,脉象滑数 ,血压 2 0 12kPa。查 :尿蛋白 (+ ),肉热利湿为主 ,佐以调理脾胃之品。处方 :小蓟 6 0g ,黄芩、生地、丹皮、木通、淡竹叶、麦冬、柴胡、白术各2 0g,木香 5g ,麦芽 2 5g。服 12剂后 ,血尿止 ,尿蛋白(± ),红细胞 1~ 2 HP。后以本方稍增减 ,连服 15剂,诸证消失,尿检:蛋白(-),细胞少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体会:血尿的原因很多,除慢性肾炎血尿外,肾结石、尿路感染、肾结核、肾肿瘤、肾囊肿、前列腺炎、肾血管系统异常等均可引起血尿。同时还应注意药物及月经期造成的血尿假象。慢性肾炎血尿多数为镜下血尿,尿色黄赤者并不多,多数病人虚像明显,一些病人若不是健康检查还不知患有肾炎。因此辨证施治尤为重要。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多予祛瘀止血中药,如蒲黄、三七、海螵蛸、茜草等,并嘱其长期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