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格教育是中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直被中外教育家视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終极目标。学校人格教育,正是着眼于对青少年一代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教育调查等研究方法,较为全面的探讨了高职高专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及目前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原因。最后又提出了加强人格教育的途径,目的是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为高职高专学生实施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 人格教育 人格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当前人格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比较忽视对人格的培养和训练人格。重智能、轻人格,这是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倾向。但是单方面地强调智能培养,忽视人格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这就必然导致青少年的畸形发展,最终使培养的人才“高智能,低素养”,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完全错位。比如,2002年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一事,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等都是人格教育不完善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人格教育,意义重大。
人格教育的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人格教育就是指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即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陶炎其道德情操、优化其气质性格、培养其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手段来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二)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创造性和竞争性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培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可靠保障。21世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宁、个人的幸福都需要健全的人格。未来世纪的人在本质上都必须是有个性的人。在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中,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独创性。
2.重视人格教育,也是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职高专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和知识智慧的增长期,是他们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都将在这一时期形成。
大学期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要素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内心常存冲突等人格弱点。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扩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
3.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成材的保障
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从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健全的高职高专学生才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可见,要想高职高专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格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
要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人格教育,首先是要确定好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因为明确人格教育的目标是正确而有效的实施人格教育的先决条件,而人格教育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人格教育原则是实践中必须秉承的重要指针。
(一)确立正确的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
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人格品质与健全人格是儿童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根据青少年实际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
第一,从心理成分上分析,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第二,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培养自信心,发展承受挫折的能力。第三,人格教育是通过各项具体的人格教育活动来进行的,而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活动中,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并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措施加以改进。
(二)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总目标可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首先、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培养坚强的人格;良好品格,养成良好社会兴趣和交往技能;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其次、开发智能,促进人格发展。第三、矫正与预防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倾向,促进心理健康
三、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
1.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那些娇生惯养,过分保护,被溺爱的青少年身上,但现实要求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则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行为,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在那些家庭贫困,双亲不和的青少年身上,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使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在其长大成人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与此相反,也有人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这些都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2.情感荒漠化
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
3.智能与道德的分离
现代人对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的学历相当重视,但同时,忽略了对品德的培育。这种德智分离造成的后果就是文化水平上去了,思想道德水平下来了。
(二)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危害
1.毁掉个人的健康,前途
从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格缺失对个人的危害,轻则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重则断送个人前途。
2.破坏家庭的和睦,幸福
很多出问题的孩子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他们本应是父母的骄傲,家庭的骄傲,家庭幸福的希望,可人格缺失却让他们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人。
无论是离家出走,自杀还是杀人等等后果,他们的选择对家庭幸福而言无疑都是一场劫难。比如,在昆明有一个孩子出走后,其母悲伤过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近十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
3.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人格障碍与不良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不良行为,如:逃学,酗酒,偷窃,破坏行为等就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表现。人格障碍造成的破坏性有两种,一种是内在指向,倾向于伤害自己;另一种是外在指向,多表现为诋毁,狐疑伤人,侮辱他人等行为,甚至触犯法律,甚至杀人。
(三)导致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我们发现在“问题青少年”中,有一部分有着或多或少的家庭问题:或是单亲家庭,或是家庭不和,或是缺乏关爱,他们大多孤僻,压抑,不喜与人沟通,但同时也有一些家庭和睦,衣食无忧,被呵护有加的孩子却因“三千宠爱在一身”而养成自私,任性,乖戾,骄横的霸道性情,这些都与其家庭教育的偏差不无相关。
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
在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这些都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校教育的不当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否科学,教育体制是否确当,教育设置是否合理,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是否适应青少年,都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造成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除了上述外部原因以外,还有其个人因素,主要是指个人及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由于体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如: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自身性格的弱点,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青少年人格缺失,最终引发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
四、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的管理有各种类型,但只有“人文管理” 是适合人格教育的学校管理方式。为提高学校人格教育的实效性,在实施人文管理中要注意以下的工作:
1.践行明确的办学理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其次,学校要尊重和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最后,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3.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教育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今天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维系了几千年的师生关系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以和谐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同样包括一般教学模式的6种基本要素,但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在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操作性目标体系
2.完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三)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课外活动模式
课外活动是师生展开学校生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的中介。在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减轻作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外活动的可能性。
2.遵循主体参与原则
3.建立整套的课外活动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制度
(四)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学生管理模式
构建这种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中养成健康人格,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辅导员工作职能
2.创设开放式的班级管理环境
3.在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五)实施人格教育的其他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人格发展常识
2.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促进人格心理发展
3.创设优良育人环境,提高隐性人格教育效果
4.凝聚校内外教育合力,共育一代健康新人
综上所述,实施人格教育。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也是新世纪的呼唤,我们应当及时把人格教育做为我国教育的重点,深入研究并遵循高职高专学生人格发展的规律和人格教育的规律,优化人格教育的对策,努力搞好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许政援:《儿童发展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4
[3] 郭伟: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 邹艳斌: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6] 孟亚平:从“豆蔻现象”谈青少年人格现状及对策.和田师范专业学校学报,2005
[7] 黄静:青少年人格不良的成因分析与学校教育对策,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 人格教育 人格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当前人格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比较忽视对人格的培养和训练人格。重智能、轻人格,这是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倾向。但是单方面地强调智能培养,忽视人格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这就必然导致青少年的畸形发展,最终使培养的人才“高智能,低素养”,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完全错位。比如,2002年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一事,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等都是人格教育不完善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人格教育,意义重大。
人格教育的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人格教育就是指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即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陶炎其道德情操、优化其气质性格、培养其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手段来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二)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创造性和竞争性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培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可靠保障。21世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宁、个人的幸福都需要健全的人格。未来世纪的人在本质上都必须是有个性的人。在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中,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独创性。
2.重视人格教育,也是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职高专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和知识智慧的增长期,是他们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都将在这一时期形成。
大学期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要素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内心常存冲突等人格弱点。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扩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
3.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成材的保障
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从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健全的高职高专学生才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可见,要想高职高专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格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
要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人格教育,首先是要确定好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因为明确人格教育的目标是正确而有效的实施人格教育的先决条件,而人格教育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人格教育原则是实践中必须秉承的重要指针。
(一)确立正确的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
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人格品质与健全人格是儿童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根据青少年实际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
第一,从心理成分上分析,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第二,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培养自信心,发展承受挫折的能力。第三,人格教育是通过各项具体的人格教育活动来进行的,而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活动中,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并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措施加以改进。
(二)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总目标可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首先、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培养坚强的人格;良好品格,养成良好社会兴趣和交往技能;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其次、开发智能,促进人格发展。第三、矫正与预防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倾向,促进心理健康
三、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
1.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那些娇生惯养,过分保护,被溺爱的青少年身上,但现实要求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则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行为,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在那些家庭贫困,双亲不和的青少年身上,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使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在其长大成人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与此相反,也有人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这些都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2.情感荒漠化
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
3.智能与道德的分离
现代人对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的学历相当重视,但同时,忽略了对品德的培育。这种德智分离造成的后果就是文化水平上去了,思想道德水平下来了。
(二)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危害
1.毁掉个人的健康,前途
从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格缺失对个人的危害,轻则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重则断送个人前途。
2.破坏家庭的和睦,幸福
很多出问题的孩子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他们本应是父母的骄傲,家庭的骄傲,家庭幸福的希望,可人格缺失却让他们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人。
无论是离家出走,自杀还是杀人等等后果,他们的选择对家庭幸福而言无疑都是一场劫难。比如,在昆明有一个孩子出走后,其母悲伤过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近十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
3.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人格障碍与不良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不良行为,如:逃学,酗酒,偷窃,破坏行为等就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表现。人格障碍造成的破坏性有两种,一种是内在指向,倾向于伤害自己;另一种是外在指向,多表现为诋毁,狐疑伤人,侮辱他人等行为,甚至触犯法律,甚至杀人。
(三)导致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我们发现在“问题青少年”中,有一部分有着或多或少的家庭问题:或是单亲家庭,或是家庭不和,或是缺乏关爱,他们大多孤僻,压抑,不喜与人沟通,但同时也有一些家庭和睦,衣食无忧,被呵护有加的孩子却因“三千宠爱在一身”而养成自私,任性,乖戾,骄横的霸道性情,这些都与其家庭教育的偏差不无相关。
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
在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这些都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校教育的不当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否科学,教育体制是否确当,教育设置是否合理,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是否适应青少年,都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造成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除了上述外部原因以外,还有其个人因素,主要是指个人及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由于体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如: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自身性格的弱点,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青少年人格缺失,最终引发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
四、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的管理有各种类型,但只有“人文管理” 是适合人格教育的学校管理方式。为提高学校人格教育的实效性,在实施人文管理中要注意以下的工作:
1.践行明确的办学理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其次,学校要尊重和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最后,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3.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教育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今天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维系了几千年的师生关系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以和谐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同样包括一般教学模式的6种基本要素,但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在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操作性目标体系
2.完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三)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课外活动模式
课外活动是师生展开学校生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的中介。在开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减轻作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外活动的可能性。
2.遵循主体参与原则
3.建立整套的课外活动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制度
(四)探索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学生管理模式
构建这种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中养成健康人格,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辅导员工作职能
2.创设开放式的班级管理环境
3.在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五)实施人格教育的其他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人格发展常识
2.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促进人格心理发展
3.创设优良育人环境,提高隐性人格教育效果
4.凝聚校内外教育合力,共育一代健康新人
综上所述,实施人格教育。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也是新世纪的呼唤,我们应当及时把人格教育做为我国教育的重点,深入研究并遵循高职高专学生人格发展的规律和人格教育的规律,优化人格教育的对策,努力搞好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许政援:《儿童发展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4
[3] 郭伟: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 邹艳斌: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6] 孟亚平:从“豆蔻现象”谈青少年人格现状及对策.和田师范专业学校学报,2005
[7] 黄静:青少年人格不良的成因分析与学校教育对策,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