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各种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自我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考试,不是为父母师长,而是每个人社会生存的必须。人人在社会里都应该有危机感。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自主接受教育是我们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学习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终身的行为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人,学习是社会成员必须形成的自主意识,以求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更要善于使用引导手段,如果学生陷入了思考和学习的困境我们要及时地进行点拨;如果学生处在思维空白或混乱的情况下,我们要及时帮学生梳理;如果學生的思维停滞不前,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疏导。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找到思考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满足。例如,我在教《绿色蝈蝈》一课时,要求全班同学自学课文并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哪些?
2.本文重点描写了它的什么习性?
学生们通过阅读与思考,并自行地展开了讨论,最后我让大家举手回答时他们都非常活跃,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是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扬学生所长的教育过程观、发展性为主的教育评价观、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注重课堂讨论的成效
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有时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讨论往往热闹开展却草草收场,这样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聆听和探讨。学生只有真正讨论了、参与了,课堂讨论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基础
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薄弱直接造成了他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我让学生重点思考“他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这句话,我问学生鲁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其深层次的含义何在?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引导学生得出“孔乙己死了”的结论,其实这样的引导并不是不可行,但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还能够从探究性出发来进行梳理。从前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描写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留下思考的空间,很多文章都是采取的这种写作方法,但是教师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就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和分析课文。因此我采取了阶梯递进的策略,让学生逐层地去探究问题,这样从简到难,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华北. 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自我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考试,不是为父母师长,而是每个人社会生存的必须。人人在社会里都应该有危机感。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自主接受教育是我们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学习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终身的行为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人,学习是社会成员必须形成的自主意识,以求能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更要善于使用引导手段,如果学生陷入了思考和学习的困境我们要及时地进行点拨;如果学生处在思维空白或混乱的情况下,我们要及时帮学生梳理;如果學生的思维停滞不前,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疏导。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找到思考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满足。例如,我在教《绿色蝈蝈》一课时,要求全班同学自学课文并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哪些?
2.本文重点描写了它的什么习性?
学生们通过阅读与思考,并自行地展开了讨论,最后我让大家举手回答时他们都非常活跃,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是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扬学生所长的教育过程观、发展性为主的教育评价观、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注重课堂讨论的成效
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有时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讨论往往热闹开展却草草收场,这样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聆听和探讨。学生只有真正讨论了、参与了,课堂讨论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基础
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薄弱直接造成了他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我让学生重点思考“他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这句话,我问学生鲁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其深层次的含义何在?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引导学生得出“孔乙己死了”的结论,其实这样的引导并不是不可行,但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还能够从探究性出发来进行梳理。从前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描写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留下思考的空间,很多文章都是采取的这种写作方法,但是教师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就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和分析课文。因此我采取了阶梯递进的策略,让学生逐层地去探究问题,这样从简到难,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华北. 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