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了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的条件,并提出了具体途径。
关键词:纺织行业;渗透教育;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赵筛喜(1965-),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徐步荣(1963-),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116-0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敬业精神是每个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2009年 5月 4 日,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上,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特别指出:“金融危机将促使一向不重视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重视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因此,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多方面的途径进行这方面教育,但笔者认为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一、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的条件
1.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水平
有人认为,专业教师只要精通业务就可以了,职业道德教育那是政治课的事,这种看法应该受到批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用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和陶冶青年一代。“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能割裂的方面,教师的教授过程总是把教学和育人关联起来,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都将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流露出来,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重师德,做表率,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学生分清真与假、美与丑,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对影响他一生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赞不绝口:“费米上课很认真,他每次都认真备课,有的问题是一个理论、一个公式推算了之后,找出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他用最平易的语言把很深奥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似懂非懂的时候,他已经把知识和品德车载斗量地送给你了。”短短数语,就把一个“敬业、勤业、爱生”的教师形象展现在面前,怎不让学生佩服?怎不让学生学习?
纺织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笔者作为一个来自纺织企业的专业课教师,通过笔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传递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克己奉公、信用诚实、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向学生表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职工和自身带来的好处。笔者现在作为人民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巨大感召力和说服力。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难想象,对集体事业漠不关心,一个工作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只强调自我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发挥多大作用。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和职业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公关能力强。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这些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这些教育内容,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能胜任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达到1:1,即使是理论教学也要充分体现它的实践性。所以,熟悉生产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指导生产实践成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只有熟悉了工厂的生产过程,知道企业各工种对工作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渗透。
3.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尽可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课上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走出过去那种“规范教育”误区:停留在“我说你服”的教育水平,强制灌输一些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不注意反馈信息,这样,正确的理论和规范就无法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和认识,往往是学生有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造成教育和行动“两层皮”,甚至你越教育,他越要反感。
我们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志,由空洞说教转而贴近生活,贴近思想分析,贴近社会现实,教育的方法应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移,要重视“情感认同”,做到“以情动人”,要加强师生、生生交互,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增加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受教育面应由重点覆盖向全面覆盖过渡。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教育,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个体觉悟”,从而在生活中不断践行。
二、专业课进行职业道德渗透的途径
1.密切联系教材内容,积极挖掘教育素材
专业课教材体现了本专业的工作过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职业道德因素。在讲授“织物结构与设计”课时,可借助分析织物布样的时机向学生讲解布样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布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产品工艺设计的基础,一旦出错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少则上万元,多则十万八万。学生们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确保分析结果正确。又如在讲授“纺织材料学”课程的纺织材料性能指标测试时,向学生们渗透敬业精神,不能马虎了事,要尊重测试结果,否则会严重影响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在涉及被测试单位利益时,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2.充分运用案例,加深教育印象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通过视觉所获取的信息,比听觉所获取的信息数量多且时间持久。教师平时要适当收集,及时展示、展播。通过这种直观教育,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是一种良好的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手段。在讲授“机织工艺与设备”浆纱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工厂安全生产图片,加强安全教育。市区某厂的浆纱车间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有位挡车工由于没有注意,衣服被浆纱机的边轴卷了进去,最终衣服收紧,人被活活勒死了。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机修工刚维修浆纱机后没有及时把边轴的罩壳装上,这种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通过活生生的教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作如果有细小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学习专业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比如在棉织工艺设计课堂讲授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向生产实际,树立正确的生产作业思想观点;在作业练习和毕业设计中,督促学生杜绝潦草、马虎、应付和抄袭等不良习气;在实训和参观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尊重事实、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科技发展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潜能。
4.多用正面案例积极引导
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利用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是个大染缸,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可能再躲在象牙塔里学习,受到社会各种影响是必然的。在学生刚接触到专业实践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接触正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如果遇到社会上的负面影响,要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其认识到那是短期行为和不良现象,努力降低不良职业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三、小结
专业课在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的学习都和专业课有关,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本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毕业之时就对职业各方面的要求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进入职场以后能立于不败之地。笔者相信只要专业课教师多花一点时间,多动一下脑筋,多找一些教育学生的恰当切入点,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白云.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3):51-52.
[3]胡晓路.美国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初步研究[J].国外教育资料,1983,(2):29-40.
[4]高娃.从工科院校学生对课程考试的态度谈素质教育[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7-128.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纺织行业;渗透教育;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赵筛喜(1965-),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徐步荣(1963-),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116-0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敬业精神是每个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2009年 5月 4 日,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上,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特别指出:“金融危机将促使一向不重视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重视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因此,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多方面的途径进行这方面教育,但笔者认为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一、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的条件
1.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水平
有人认为,专业教师只要精通业务就可以了,职业道德教育那是政治课的事,这种看法应该受到批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用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和陶冶青年一代。“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能割裂的方面,教师的教授过程总是把教学和育人关联起来,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都将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流露出来,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重师德,做表率,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学生分清真与假、美与丑,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对影响他一生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赞不绝口:“费米上课很认真,他每次都认真备课,有的问题是一个理论、一个公式推算了之后,找出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他用最平易的语言把很深奥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似懂非懂的时候,他已经把知识和品德车载斗量地送给你了。”短短数语,就把一个“敬业、勤业、爱生”的教师形象展现在面前,怎不让学生佩服?怎不让学生学习?
纺织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笔者作为一个来自纺织企业的专业课教师,通过笔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传递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克己奉公、信用诚实、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向学生表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职工和自身带来的好处。笔者现在作为人民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巨大感召力和说服力。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难想象,对集体事业漠不关心,一个工作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只强调自我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发挥多大作用。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和职业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公关能力强。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这些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这些教育内容,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能胜任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达到1:1,即使是理论教学也要充分体现它的实践性。所以,熟悉生产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指导生产实践成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只有熟悉了工厂的生产过程,知道企业各工种对工作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渗透。
3.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尽可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课上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走出过去那种“规范教育”误区:停留在“我说你服”的教育水平,强制灌输一些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不注意反馈信息,这样,正确的理论和规范就无法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和认识,往往是学生有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造成教育和行动“两层皮”,甚至你越教育,他越要反感。
我们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志,由空洞说教转而贴近生活,贴近思想分析,贴近社会现实,教育的方法应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移,要重视“情感认同”,做到“以情动人”,要加强师生、生生交互,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增加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受教育面应由重点覆盖向全面覆盖过渡。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教育,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个体觉悟”,从而在生活中不断践行。
二、专业课进行职业道德渗透的途径
1.密切联系教材内容,积极挖掘教育素材
专业课教材体现了本专业的工作过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职业道德因素。在讲授“织物结构与设计”课时,可借助分析织物布样的时机向学生讲解布样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布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产品工艺设计的基础,一旦出错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少则上万元,多则十万八万。学生们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确保分析结果正确。又如在讲授“纺织材料学”课程的纺织材料性能指标测试时,向学生们渗透敬业精神,不能马虎了事,要尊重测试结果,否则会严重影响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在涉及被测试单位利益时,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2.充分运用案例,加深教育印象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通过视觉所获取的信息,比听觉所获取的信息数量多且时间持久。教师平时要适当收集,及时展示、展播。通过这种直观教育,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是一种良好的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手段。在讲授“机织工艺与设备”浆纱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工厂安全生产图片,加强安全教育。市区某厂的浆纱车间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有位挡车工由于没有注意,衣服被浆纱机的边轴卷了进去,最终衣服收紧,人被活活勒死了。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机修工刚维修浆纱机后没有及时把边轴的罩壳装上,这种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通过活生生的教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作如果有细小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学习专业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比如在棉织工艺设计课堂讲授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向生产实际,树立正确的生产作业思想观点;在作业练习和毕业设计中,督促学生杜绝潦草、马虎、应付和抄袭等不良习气;在实训和参观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尊重事实、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科技发展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潜能。
4.多用正面案例积极引导
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利用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是个大染缸,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可能再躲在象牙塔里学习,受到社会各种影响是必然的。在学生刚接触到专业实践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接触正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如果遇到社会上的负面影响,要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其认识到那是短期行为和不良现象,努力降低不良职业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三、小结
专业课在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的学习都和专业课有关,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本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毕业之时就对职业各方面的要求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进入职场以后能立于不败之地。笔者相信只要专业课教师多花一点时间,多动一下脑筋,多找一些教育学生的恰当切入点,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白云.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3):51-52.
[3]胡晓路.美国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初步研究[J].国外教育资料,1983,(2):29-40.
[4]高娃.从工科院校学生对课程考试的态度谈素质教育[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7-128.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