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一路求索,偶得几径:榜样示范,身教言传;树立班级、个人目标,抓好开关;了解与沟通双管齐下,信任与欣赏相轨并行,勤了解,让心相连,多沟通,架起师生间、老师与家长间的一座桥,放手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将还你十分惊喜;持之以恒,方可让缆绳牢不可破。长此以往,班级则成“合抱之木”,垒“九层之台”,达千里之外。
【关键词】良好习惯;榜样;目标;了解;沟通;信任;持之以恒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路漫漫而必须求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处着眼而需小处着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之一,从教的各位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伏案沉思,这是一项大工程,从教二十多年,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一、榜样示范,身教言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入学校的大门成为
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典范。”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眼里,老师权威而无所不能无所不知。那师者就要做到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即严肃容貌、端正脸色、注意言行,以身作则,使学生在细雨润无声中潜移默化。老师得谨慎,一旦出错,可能影响的就是几个或者一批,在学“凡”字时,我当时一不小心将“横折弯勾”写成了“横折斜勾”,当堂发现错误,立马改正,还让学生反复书空,还用笔写了一遍,写生字时,四十来个孩子错的有七到八个,当时我就悔恨,如此,何以为师,以何为范?反过来,那将受益匪浅。身教在某些方面更甚于言传。在孩子面前就得先做再说,做了甚至可以不说,风气也会形成。开学之初,讲台下方到处是粉笔头、碎粉笔。走进教室,我俯下身子将其一一收拾,这是第一次;第二次,走进教室望向地面,前排的学生就会立马动手;再次走进教室,很少能看到粉笔头和粉笔灰;再下一次,将能看到学生在做操途中将地上遗落的纸屑弯腰拾起,当时看到这一幕幕,我心说:身教更甚言传。
身边的力量作用尤其大。密切结合学校开展的德育主题活动,一个月着重培养一个方面的习惯,贪多反而嚼不烂,将一个习惯贯彻到底。孩子们的可塑性强,挖掘正面的典型做榜樣,让他们各有千秋、百花齐放:学习方面榜样、孝心榜样、劳动典型……层出不穷。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抓住这一心理,让其争当榜样,争做领头雁。
二、树立目标,抓好开头
第一,明确班级目标。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而班级奋斗目标则能凝聚人心,其实孩子们都特别热爱集体,他们在意仪容仪表的检查,他们在意卫生的大检查,他们会因为为班级加分欢呼雀跃,会因为失去量化评比前十名露出失望的神情……因此班级目标明确,孩子们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每次的班容班貌的检查,学生们总会彼此提醒,班干部总会认真检查……这种向上的班风,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全班心之所向。
第二,个人目标具体。首先让同学明白自己在班级位置,再制定出奋斗的目标,当然可以学生依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其有方向,有动力,有行动力,有意志力,为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每学期开学的第一篇周记,我给学生留的任务一般就是将各科目标写在周记本的第一页,以便时刻提醒;在期中考试前让学生定一次目标,根据此次情况再定期末的目标,一个个小目标的链接,走一步再走一步,将跨越一大步;同时我会让孩子在心中找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在争夺战中激发内心的斗志,以求更好。
第三, “一个新老师要上好第一堂课”,那么一个班主任则要上好第一堂班会课。先哲教我们要“慎始”,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师者,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过程;生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想志豪刚来之初不动手劳动,连座位下面都是跌落的纸屑或者书本。每次轮到他值日总会听到同组的孩子埋怨他。我没有过于批评,我只是跟那几个孩子说,我相信志豪等一下就会动起来,下一次会更好的,我还故意大声说,让他听见,掉在地上的书本不见了,垃圾也会丢进垃圾筒。是啊,“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结果。
三、了解与沟通双管齐下,信任与欣赏相轨并行
第一,了解,让心相连。只有了解孩子们的方方面面,才能理解他们内心。不要去挖掘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关键是找寻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如我班的志豪和汉彬,他们表现不佳,不喜欢做作业,成绩也稳居六十分以下,凡事以一个拖事到底。我敏感地意识到,孩子的表现与家庭情况休憩相关。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原因是以前这俩孩子无论怎样努力得不到老师,尤其是父亲的肯定,才造成目前的局面。对于这两个孩子,努力去寻找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先自信起来,再一点一滴去引导、改善,尤其是汉彬,虽然还能感受到偶尔流露出来的叛逆,但和风细雨跟他聊,他肯定会听、能改。开学以后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细致地跟踪,进步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听到的不仅是告状而是进步的褒奖,家长认同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自然步步高,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沟通,架起师生间、老师与家长间的一座桥。沟通弥足珍贵。首先,做到的应该是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权力。也许我们经常惯性地打断我们认为不完美的答案,但换一种做法也许能收获最纯最美的情感。如下是侯溪萍老师在执教完《孔融让梨》的反思:我问孩子们:“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准备吃哪个?”“吃小的。”在我为教学效果窃喜时,文静的张涵说:“老师,我想两个都咬一口。”同学们大笑,我愕然: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她还一脸委屈。于是,我耐着性子问道:“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要把甜一点的那个给妈妈,因为妈妈平时就是这样把最甜的苹果挑给我吃的。”我震惊,我更感动,我把张涵紧紧地搂在怀里……是啊,倾听,听孩子的真心话,听孩子的心声,听孩子为什么不愿做作业,听孩子为什么不愿举手答问,听孩子们为什么不愿睡午觉,听孩子为什么会跟父母有矛盾……首先让他跟你讲,哪怕明显是不对的,但只要彼此敞开了心扉,你听了他讲,他自然会听你的建议,那就离好习惯更进了一步。 与家长不断沟通,家校齐抓共管,请家长配合,请家长督促,及时反馈,何愁学生习惯不好呢?抓住校讯通这一便捷的方式,传达学生的表现情况,不佳的方面请求家长配合,良好的、进步的给予适时的表扬;电话也是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对于有所转变,有所忧虑的适时电话沟通,这样家校共管,这远比独木支撑进步要来得快;而对于变化很大,忧虑较深的学生,则应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家访可,校访亦可,某一过程还得有孩子在场,让他深知其中厉害……长此以往,大家的齐心协力,学生何愁不进步?
第三,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将还你十分惊喜。善于使用信任的眼光去注视自己的学生,用爱心浇灌、用真情感化、用信任激发出“我能行”的斗志。开学伊始,我并不敢放手,第一次黑板报是我出的,第一次班会是在我的全程指导下开展的,图书角也只是空有其名,几本破旧的书孤独地处在一角。第二次班会给我触动很深,学校要求学生自主组织,班主任解放出来静心观看。起先,我站在后面听,发现孩子们组织得有声有色,主持人书玉、静雯落落大方,城君、曾鑫演起小品来惟妙惟肖,梅林朗诵起来像模像样……孩子的潜力无穷,我不再担心,坦然观看。我心说,这一片天空属于孩子们,我们只管从“大处着眼”,小处让学生去着手,培养他们自主自治的习惯。此后,在班委的组织下,每一次板报从设计到书写全是学生,图书角丰富起来了,各类型书纷至沓来,每天中午时段,孩子们都能坐在教室静心阅读。书是一剂良方,坐下来,手捧一书,有老师亦可,无老师亦可。孩子们的自觉性无意间得到提升。
是啊,约束要和放手并行。班规经讨论后定下,执行就靠学生,班委采取量化评比,每节课、每天、每个星期都有一次评分的小结,奖罚分明,适当采取激励机制。让孩子们自行监督,值日干部也是一人一天轮流值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自觉性又得到了提升。现在的班级可以让人放心,因为在制度在,有值日生在。轮到谁值日,谁就会来组织,孩子们把这看成是一种荣誉……适时放手,意外之喜。
四、持之以恒,方可让缆绳牢不可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须一点一滴、不断强化,持之以恒不断渗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加以纠正和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把班主任工作高度概括成五项职责和具体任务,即: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资源。[3]相较之下,所做工作有独到之处,也有尚未企及之处,但我深深懂得的是: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孩子;今日的习惯必将决定孩子们的明天。我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提升,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让孩子们成为“合抱之木”,垒“九层之台”,达千里之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余俊.我眼中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9(11)
[3]简飞.浅析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规律所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3)
【关键词】良好习惯;榜样;目标;了解;沟通;信任;持之以恒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路漫漫而必须求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处着眼而需小处着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之一,从教的各位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伏案沉思,这是一项大工程,从教二十多年,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一、榜样示范,身教言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入学校的大门成为
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典范。”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眼里,老师权威而无所不能无所不知。那师者就要做到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即严肃容貌、端正脸色、注意言行,以身作则,使学生在细雨润无声中潜移默化。老师得谨慎,一旦出错,可能影响的就是几个或者一批,在学“凡”字时,我当时一不小心将“横折弯勾”写成了“横折斜勾”,当堂发现错误,立马改正,还让学生反复书空,还用笔写了一遍,写生字时,四十来个孩子错的有七到八个,当时我就悔恨,如此,何以为师,以何为范?反过来,那将受益匪浅。身教在某些方面更甚于言传。在孩子面前就得先做再说,做了甚至可以不说,风气也会形成。开学之初,讲台下方到处是粉笔头、碎粉笔。走进教室,我俯下身子将其一一收拾,这是第一次;第二次,走进教室望向地面,前排的学生就会立马动手;再次走进教室,很少能看到粉笔头和粉笔灰;再下一次,将能看到学生在做操途中将地上遗落的纸屑弯腰拾起,当时看到这一幕幕,我心说:身教更甚言传。
身边的力量作用尤其大。密切结合学校开展的德育主题活动,一个月着重培养一个方面的习惯,贪多反而嚼不烂,将一个习惯贯彻到底。孩子们的可塑性强,挖掘正面的典型做榜樣,让他们各有千秋、百花齐放:学习方面榜样、孝心榜样、劳动典型……层出不穷。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抓住这一心理,让其争当榜样,争做领头雁。
二、树立目标,抓好开头
第一,明确班级目标。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而班级奋斗目标则能凝聚人心,其实孩子们都特别热爱集体,他们在意仪容仪表的检查,他们在意卫生的大检查,他们会因为为班级加分欢呼雀跃,会因为失去量化评比前十名露出失望的神情……因此班级目标明确,孩子们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每次的班容班貌的检查,学生们总会彼此提醒,班干部总会认真检查……这种向上的班风,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全班心之所向。
第二,个人目标具体。首先让同学明白自己在班级位置,再制定出奋斗的目标,当然可以学生依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其有方向,有动力,有行动力,有意志力,为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每学期开学的第一篇周记,我给学生留的任务一般就是将各科目标写在周记本的第一页,以便时刻提醒;在期中考试前让学生定一次目标,根据此次情况再定期末的目标,一个个小目标的链接,走一步再走一步,将跨越一大步;同时我会让孩子在心中找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在争夺战中激发内心的斗志,以求更好。
第三, “一个新老师要上好第一堂课”,那么一个班主任则要上好第一堂班会课。先哲教我们要“慎始”,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师者,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过程;生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想志豪刚来之初不动手劳动,连座位下面都是跌落的纸屑或者书本。每次轮到他值日总会听到同组的孩子埋怨他。我没有过于批评,我只是跟那几个孩子说,我相信志豪等一下就会动起来,下一次会更好的,我还故意大声说,让他听见,掉在地上的书本不见了,垃圾也会丢进垃圾筒。是啊,“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结果。
三、了解与沟通双管齐下,信任与欣赏相轨并行
第一,了解,让心相连。只有了解孩子们的方方面面,才能理解他们内心。不要去挖掘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关键是找寻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如我班的志豪和汉彬,他们表现不佳,不喜欢做作业,成绩也稳居六十分以下,凡事以一个拖事到底。我敏感地意识到,孩子的表现与家庭情况休憩相关。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原因是以前这俩孩子无论怎样努力得不到老师,尤其是父亲的肯定,才造成目前的局面。对于这两个孩子,努力去寻找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先自信起来,再一点一滴去引导、改善,尤其是汉彬,虽然还能感受到偶尔流露出来的叛逆,但和风细雨跟他聊,他肯定会听、能改。开学以后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细致地跟踪,进步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听到的不仅是告状而是进步的褒奖,家长认同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自然步步高,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沟通,架起师生间、老师与家长间的一座桥。沟通弥足珍贵。首先,做到的应该是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权力。也许我们经常惯性地打断我们认为不完美的答案,但换一种做法也许能收获最纯最美的情感。如下是侯溪萍老师在执教完《孔融让梨》的反思:我问孩子们:“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准备吃哪个?”“吃小的。”在我为教学效果窃喜时,文静的张涵说:“老师,我想两个都咬一口。”同学们大笑,我愕然: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她还一脸委屈。于是,我耐着性子问道:“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要把甜一点的那个给妈妈,因为妈妈平时就是这样把最甜的苹果挑给我吃的。”我震惊,我更感动,我把张涵紧紧地搂在怀里……是啊,倾听,听孩子的真心话,听孩子的心声,听孩子为什么不愿做作业,听孩子为什么不愿举手答问,听孩子们为什么不愿睡午觉,听孩子为什么会跟父母有矛盾……首先让他跟你讲,哪怕明显是不对的,但只要彼此敞开了心扉,你听了他讲,他自然会听你的建议,那就离好习惯更进了一步。 与家长不断沟通,家校齐抓共管,请家长配合,请家长督促,及时反馈,何愁学生习惯不好呢?抓住校讯通这一便捷的方式,传达学生的表现情况,不佳的方面请求家长配合,良好的、进步的给予适时的表扬;电话也是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对于有所转变,有所忧虑的适时电话沟通,这样家校共管,这远比独木支撑进步要来得快;而对于变化很大,忧虑较深的学生,则应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家访可,校访亦可,某一过程还得有孩子在场,让他深知其中厉害……长此以往,大家的齐心协力,学生何愁不进步?
第三,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将还你十分惊喜。善于使用信任的眼光去注视自己的学生,用爱心浇灌、用真情感化、用信任激发出“我能行”的斗志。开学伊始,我并不敢放手,第一次黑板报是我出的,第一次班会是在我的全程指导下开展的,图书角也只是空有其名,几本破旧的书孤独地处在一角。第二次班会给我触动很深,学校要求学生自主组织,班主任解放出来静心观看。起先,我站在后面听,发现孩子们组织得有声有色,主持人书玉、静雯落落大方,城君、曾鑫演起小品来惟妙惟肖,梅林朗诵起来像模像样……孩子的潜力无穷,我不再担心,坦然观看。我心说,这一片天空属于孩子们,我们只管从“大处着眼”,小处让学生去着手,培养他们自主自治的习惯。此后,在班委的组织下,每一次板报从设计到书写全是学生,图书角丰富起来了,各类型书纷至沓来,每天中午时段,孩子们都能坐在教室静心阅读。书是一剂良方,坐下来,手捧一书,有老师亦可,无老师亦可。孩子们的自觉性无意间得到提升。
是啊,约束要和放手并行。班规经讨论后定下,执行就靠学生,班委采取量化评比,每节课、每天、每个星期都有一次评分的小结,奖罚分明,适当采取激励机制。让孩子们自行监督,值日干部也是一人一天轮流值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自觉性又得到了提升。现在的班级可以让人放心,因为在制度在,有值日生在。轮到谁值日,谁就会来组织,孩子们把这看成是一种荣誉……适时放手,意外之喜。
四、持之以恒,方可让缆绳牢不可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须一点一滴、不断强化,持之以恒不断渗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加以纠正和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把班主任工作高度概括成五项职责和具体任务,即: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资源。[3]相较之下,所做工作有独到之处,也有尚未企及之处,但我深深懂得的是: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孩子;今日的习惯必将决定孩子们的明天。我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提升,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让孩子们成为“合抱之木”,垒“九层之台”,达千里之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余俊.我眼中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9(11)
[3]简飞.浅析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规律所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