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交通强国战略视角下,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对航运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本文从海事安全协同监管发展意义为出发点,对水上交通安全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协同监管模式,完善区域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一种多元化、合理、有效的协同监管模式,以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海事治理体系完善。
关键词:安全监管;协同治理;多元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长江海事以交通强国战略引领推进海事协同监管,打造平安长江,夯实交通強国建设安全环境,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
1 海事安全协同监管发展意义
1.1 海事安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海事安全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江流域沿线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推动海事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海事局多措并举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2 海事安全发展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海事建设发展以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为指南,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长江海事等机构找准切入点,主动融入,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力服务长江立体交通走廊,全力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2 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2.1 监管体制不完善
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横向上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比如地方交通、旅游、水利、农业等,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可能存在两大主要问题:第一,各部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监管,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方面各管一块,区域监管盲点产生;第二,多个部门同时监管,会出现职责交叉,监管边界模糊不清、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监管效果。
2.2 监管信息融合发展不充分
当前“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有效支撑协同监管和智慧海事建设。海事基础数据不畅通会阻碍海事安全协同监管的进程,使得各个部门资源相互独立,无法实现共享。
3 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模式
海事监管以“一体化”、“高质量”为主线,以“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层层互动”模式形成协作新局面。海事监管系统内部涉及较广,横向上有海事、安监、港航行政、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纵向上包括上下级海事机构、上下级地方政府、交通运输部等多个层级,海事监管协同治理需要在横向和纵向上同时着力,各层级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进行海事安全监管。
3.1 海事监管系统内部横向机构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涉及多个横向机构,横向机构间的协同主要是厘清监管边界,统一执法标准,形成区域监管统一、执法互认等局面。一方面改进监管思维,形成区域协同监管理念;另一方面区域海事管理形成信息共享,降低部门获取信息成本。
3.2 海事监管系统内部纵向机构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同时涉及多个纵向机构,主要体现在上级海事部门、地方政府对本级海事部门信息、资源等的支持与监督。一方面,上级部门做好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本级部门的协同监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引导协同机制进行良性运转。
3.3 海事监管系统与外部系统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不仅需要系统内部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间的协同,还需要与外部系统包括市场、社会公众等主体之间的协同。
(1)与市场主体的协同。市场内部的监管包括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海事监管部门,为更好维护辖区安全,海事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合作,全面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2)与社会公众的协同。公众是水上交通安全社会监督主体,海事部门须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定期在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社会公众通过服务平台对海事安全监管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海事部门根据公众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协同效果。
3.4 海事部门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部门间的协同
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运输体系是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水铁联运、河海联运等综合运输方式,发展货物多式联运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水平。在此背景下,必须重点解决对水铁联运节点的监管,扫清由于多式联运导致的监管盲点,提升海事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力。
4 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运行机制
4.1 对话沟通机制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团队高效协作的基础。不同层级监管主体、不同部门监管主体在协同监管工作中必须依靠良好的沟通机制保障工作的可持续进展。一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沟通调整;二是及时发现监管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通过沟通交流进行纠正。
4.2 协调合作机制
协调合作发展是海事协同监管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各层级海事部门以及海事部门与政府、市场、公众主体间良性互动、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形成循环往复、从始至终的良好合作圆环。
4.3 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共建共管机制的建立,一是要求共管单位发扬“他律”+“自律”精神。二是优化设置“三级联动”架构,打造安全共建“组织链”。首先要树立区域安全工作一盘棋思想,打造水上交通安全共同体。其次,一是主要从交通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海事机构三层组织不断优化,二是主要从上级海事局、本级海事局、基层海事处三层组织实现区域海事协同,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完善。
4.4 协同监管保障机制 协同监管需要通过制定协同监管保障机制保障监管主体享有平等的合作参与权、发表观点的权力。保障机制的运行方式主要有理念保障、制度保障、信息资源保障。
(1)理念保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是海事发展新格局。第一,凝聚安全发展理念。任何时候海事工作都要重视人的安全,夯实海事建设安全环境。第二,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海事局要紧紧围绕务实、高效、便民、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宗旨,让服务质量更优化。
(2)制度保障。法律为海事跨部门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根据海事机构、市场、公众及第三方部门在协同监管实践中反馈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另一方面,在区域海事安全协同治理中形成区域联动、执法互认、资源共享的局面,必须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区域海事安全监管的统一性。
(3)资源保障。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一是搭建协同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船舶动态、水上交通状况、锚地使用等信息共享;二是培养一批优质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海事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 结语
本文从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模式方面对实现方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初步研究,对提高长江海事协同监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实现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创新服务理念、促进海事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细致地研究,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聪,杜辉.重庆市水运现状与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珠江水运,2019(11):106-107.
[2]李良成.多元共治视角的东莞市莞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卓佳.多元共治理论下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5.
[4]韩超.南通沿江沿海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模式构建[J].中国水运,2016(6):47-48.
[5]孙超.海事管理中的协作治理机制研究——以上海海事局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3.
[6]李莹.中国海事管理部门协作机制初探[J].CPA,2010(6):39-42.
[7]张国民,严峻,毕波,等.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60-64+70.
关键词:安全监管;协同治理;多元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长江海事以交通强国战略引领推进海事协同监管,打造平安长江,夯实交通強国建设安全环境,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
1 海事安全协同监管发展意义
1.1 海事安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海事安全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江流域沿线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推动海事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海事局多措并举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2 海事安全发展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海事建设发展以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为指南,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长江海事等机构找准切入点,主动融入,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力服务长江立体交通走廊,全力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2 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2.1 监管体制不完善
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横向上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比如地方交通、旅游、水利、农业等,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可能存在两大主要问题:第一,各部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监管,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方面各管一块,区域监管盲点产生;第二,多个部门同时监管,会出现职责交叉,监管边界模糊不清、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监管效果。
2.2 监管信息融合发展不充分
当前“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有效支撑协同监管和智慧海事建设。海事基础数据不畅通会阻碍海事安全协同监管的进程,使得各个部门资源相互独立,无法实现共享。
3 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模式
海事监管以“一体化”、“高质量”为主线,以“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层层互动”模式形成协作新局面。海事监管系统内部涉及较广,横向上有海事、安监、港航行政、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纵向上包括上下级海事机构、上下级地方政府、交通运输部等多个层级,海事监管协同治理需要在横向和纵向上同时着力,各层级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进行海事安全监管。
3.1 海事监管系统内部横向机构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涉及多个横向机构,横向机构间的协同主要是厘清监管边界,统一执法标准,形成区域监管统一、执法互认等局面。一方面改进监管思维,形成区域协同监管理念;另一方面区域海事管理形成信息共享,降低部门获取信息成本。
3.2 海事监管系统内部纵向机构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同时涉及多个纵向机构,主要体现在上级海事部门、地方政府对本级海事部门信息、资源等的支持与监督。一方面,上级部门做好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本级部门的协同监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引导协同机制进行良性运转。
3.3 海事监管系统与外部系统间的协同
实现海事协同监管目标不仅需要系统内部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间的协同,还需要与外部系统包括市场、社会公众等主体之间的协同。
(1)与市场主体的协同。市场内部的监管包括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海事监管部门,为更好维护辖区安全,海事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合作,全面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2)与社会公众的协同。公众是水上交通安全社会监督主体,海事部门须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定期在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社会公众通过服务平台对海事安全监管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海事部门根据公众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协同效果。
3.4 海事部门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部门间的协同
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运输体系是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水铁联运、河海联运等综合运输方式,发展货物多式联运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水平。在此背景下,必须重点解决对水铁联运节点的监管,扫清由于多式联运导致的监管盲点,提升海事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力。
4 水上交通安全协同监管运行机制
4.1 对话沟通机制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团队高效协作的基础。不同层级监管主体、不同部门监管主体在协同监管工作中必须依靠良好的沟通机制保障工作的可持续进展。一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沟通调整;二是及时发现监管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通过沟通交流进行纠正。
4.2 协调合作机制
协调合作发展是海事协同监管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各层级海事部门以及海事部门与政府、市场、公众主体间良性互动、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形成循环往复、从始至终的良好合作圆环。
4.3 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共建共管机制的建立,一是要求共管单位发扬“他律”+“自律”精神。二是优化设置“三级联动”架构,打造安全共建“组织链”。首先要树立区域安全工作一盘棋思想,打造水上交通安全共同体。其次,一是主要从交通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海事机构三层组织不断优化,二是主要从上级海事局、本级海事局、基层海事处三层组织实现区域海事协同,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完善。
4.4 协同监管保障机制 协同监管需要通过制定协同监管保障机制保障监管主体享有平等的合作参与权、发表观点的权力。保障机制的运行方式主要有理念保障、制度保障、信息资源保障。
(1)理念保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是海事发展新格局。第一,凝聚安全发展理念。任何时候海事工作都要重视人的安全,夯实海事建设安全环境。第二,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海事局要紧紧围绕务实、高效、便民、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宗旨,让服务质量更优化。
(2)制度保障。法律为海事跨部门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根据海事机构、市场、公众及第三方部门在协同监管实践中反馈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另一方面,在区域海事安全协同治理中形成区域联动、执法互认、资源共享的局面,必须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区域海事安全监管的统一性。
(3)资源保障。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一是搭建协同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船舶动态、水上交通状况、锚地使用等信息共享;二是培养一批优质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海事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 结语
本文从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模式方面对实现方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初步研究,对提高长江海事协同监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实现海事安全协同监管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创新服务理念、促进海事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细致地研究,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聪,杜辉.重庆市水运现状与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珠江水运,2019(11):106-107.
[2]李良成.多元共治视角的东莞市莞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卓佳.多元共治理论下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5.
[4]韩超.南通沿江沿海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模式构建[J].中国水运,2016(6):47-48.
[5]孙超.海事管理中的协作治理机制研究——以上海海事局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3.
[6]李莹.中国海事管理部门协作机制初探[J].CPA,2010(6):39-42.
[7]张国民,严峻,毕波,等.封闭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60-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