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居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草鋪延蔓石阶。星星点点小花开。满园林卉不需栽。
  翠竹垂檐兼布影,柴门虚掩总常开。清风阵阵扫尘埃。
其他文献
1927年3月,36岁的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对曾经在国外接受过先进教育的陶行知来说,如何让学生在自己创办的学校学到先进知识,能够学有所成,是他的头等大事。  经过几天的认真思忖,陶行知最终制定了五条学生培养目标:一是拥有健康的体魄,二是农人的身手,三是科学的大脑,四是艺术的兴趣,五是改造社会的精神。之所以将健康的体魄放在第一位,是因为陶行知觉得,没有合格的身体素质,
期刊
我的故乡芦溪村地处江西永丰、宁都、兴国三县交界的深山峡谷中,曾经是兴国县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地处河谷,稻田分布在两面的山上,山高水冷,日照不足,粮食产量很低,在人民公社时期常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日子。好在那里盛产茶油、杉木和毛竹,这些都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为了生存,他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挑上百把斤的担子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每逢赶集时,有
期刊
樟树市历史上为清江县,地处江西腹地,扼水陆交通要冲,历来为政治家和战略家所重视,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四次到过的地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于1930年曾先后两次来到樟树,宣传发动当地群众起来闹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又于1962年视察江西,从南昌去井冈山来回途经樟树两次停留,听取当地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朱德在樟树的革命实践,樟树人民铭刻在脑海里,牢记在心中。  (
期刊
1965年6月,我被调往吉水县西团公社工作,同年9月21日,公社党委召开全体脱产干部和各大队党支部书记会议。会议期间,公社文书通知我,要我9月22日上午8时准时赶到县文化宫参加团县委召开的团委书记会议,不得缺席。  听到这一消息,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参加工作时间短,接任团委书记之职还不到3个月就要去参加县里的团干部会,心想:机会难得,可以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听听兄弟单位介绍工作经验。紧张的
期刊
積弱积贫,四分五裂,故国百孔千疮。推翻帝制,转眼又迷茫。依旧山河破碎,人相问,路在何方?救星到,看南湖里,劈浪领新航。高扬革命志,呕心沥血,奋勇担当。让华夏,今朝民富国强。变化天翻地覆,新面貌,遍布城乡。豪情在,同心筑梦,前景更辉煌。
期刊
今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忆起与我们分离40年的父亲从台湾回到南昌探亲的往事,感慨万千
期刊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因病于今年3月4日在湖南逝世,享年90岁,接亲属通知后,我去长沙参加了他的悼念告别仪式。在他的遗容前,我泪流满面,悲痛沉重。回家后,追思的情绪无法抚平,我一家老少在他家过年的往事浮现在眼前,故写下这篇文稿悼念他。  我出生于湖南岳阳,老家与毛致用家仅隔数公里,自小便与他相识。后来,我到江西求学、工作,毛致用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关爱,我一直视他为良师益友。2003年腊月,时任湖
期刊
人生似浩川,不息永朝前。鶴发休言老,丹枫亦吐妍。  挥毫歌盛世,泼墨赋华篇。莫道桑榆晚,为霞可染天。
期刊
建党南湖,志士仁人,革命起航。望大江南北,燎原星火,長城内外,抗日刀枪。驱扫顽疾,打赢美帝,金色镰锤四海扬。齐声唱,颂中华再起,屹立东方。神州崛起成强,看党政、军民谱锦章。喜推新革旧,国家兴旺,扶贫致富,百姓安康。反腐倡廉,和谐社会,气正风清肃政纲。环球热,建丝绸路带,世界同昌。
期刊
常言道:一滴水里见太阳。  作为中国作家队伍里的“一滴水”,我有幸以亲身经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阳光所赋予这“一滴水”的明亮与温暖,让它从此走出了“文艺黑线人物”的阴影与坎坷,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开始了新时代文学创作的中国梦。  严格地说,我这一生只能算是一名业余作家。1949年7月,只有14岁的我参军后,先在华东军大雪枫文工团学当演员,后又进三野通校学无线电报务,16岁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