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师生互动”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师生互动”,简单的说,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问生答”、“生问生答”和“生问师答”。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功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策划、组织灵活有效的“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留“痕迹”,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读书不会生疑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而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真谛,体会不到文章的“妙处”,“长进”也就不大。体现在提问环节则是,能对老师的提问给出答案者众,可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只有个别同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困扰老师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有些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你问我答”环节给了我灵感。于是我想,在课堂提问中适时的角色对换是否可以使局面有所缓解?也就是说,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之所以会有此种想法,是因为我有以下方面的“理论根据”:
  1、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应该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问”上,教师有效地提问固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学生主动的“问”应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呢。
  2、在语文教学当中,特别是初三阶段,多以复习为主,提问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提问环节如果能适时的角色互换,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方在文言诗文的复习阶段,我们就可以在每一课复习告一阶段后“互动”一下,这样可以提高整体效率。阅读训练时,也可采用,具体做法后面还会提到。
  这种做法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一个专项集训的过程,我认为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得游刃有余。
  第一阶段:树立信心,增强整体意识。 在课堂上,首先要消灭的就是那些回避的目光。有时问题并不是很难,而是学生紧张或怕答的不好不敢举手。给他们问题,从简单的做起。比方说,我喜欢边读课文边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我读着读着往往会戛然而止,指名某同学接着读。当然我的指名是有针对性的,我的要求不多,只要你能知道从何处接读,以后读对,读错无所谓。除非你在开小差,除非你在回避我的目光,否则,这不是问题。接对,读对,并且适时地读出自己的感情的给予表扬。从低要求开始,慢慢地学生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有时候,为了给他们鼓励,我会开玩笑地说,“你放心我不会问你''1+1为什么等于2''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陈景润知晓。”这时,一双双目光都充满了笑意。
  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比较强,我们在帮助一些同学增强信心时,不可忽视他们的存在。有时他们会对简单问题而出错的学生给以不屑的一笑,这时要及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有些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进入思考状态,从而实现整体的和谐。
  第二阶段:反转权利,拓展学生思维。 尽管学生们有了些自信,但对于提问还是心存芥蒂。我开始调整战略,把主动权教给他们,我来解答。让他们也体验一把考别人的瘾。为了鼓励他们提问题,我先动员:问题可难可易,可公可私。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时,我一般情况不会果断地说出答案,也不会让他去查词典,在确信大多数同学会读时,我会写到黑板上,然后读出一个近似读音,检查同学们的反应,当大多数同学异口同声读出它的正确读音时,我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一举多得。
  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有学生提问:“灰堆里的碗碟究竟是谁埋的?”听到提问,其他同学都瞪大眼睛,并且窃窃私语,乍一听到问题,我也有些蒙。因为我确实没想过这会是一个问题。好在我知道一个关于此问题的绝妙的答案,我说:“这个问题是个历史的悬案,我们课下再讨论。”学生们笑着开始了新的听课,此语为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言,妙哉。
  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从来不会搪塞。我不认为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得不好意思。“任何人都有所不知,老师也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大家都能提高。”我对学生如是说。通过一次一次的训练,学生们对于向我的提问不再拘束。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他们,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尽量使学生在满足自己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实现双赢。
  第三阶段:放手学生,争做多面手。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将二者集于一身训练。某一种文体的阅读复习告一段落以后,学生对此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有了一定的掌握,提出的问题会有一定的针对性。课下,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同类文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出题。课上,将学生体现出来的典型的问题列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思考,无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别人提出的问题,得出自己认可的答案,再者讨论出比较满意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最后找个别同学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谈一些感想。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短时间内灵敏的反应力。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性、抽象性较强。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时代提出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每位政治老师思考的问题。结合优良的教学传统,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恰当运用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方面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课起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中学计算机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但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和
期刊
乒乓球乃国球,生得国人喜爱。特别是小朋友课间之余,拿着球拍奔向乒乓球台的喜悦心情,那真叫忘我!  乒乓球是一项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不管是乒乓球娱乐练习也好,还是常规赛对抗赛也罢,擦边球时有发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擦边球,球员们往往望球兴叹,认为那是运气球——死球!可是又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  要知道,现在实行的11分制新规则,失去一球和得到一球是致关重要的。本人在30多年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动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求知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不搞师道尊严,充分尊重学生
期刊
自学能力是指运用旧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除了包括阅读能力外,还包括记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对物理学科来说,还包括实验能力等。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由初中阶段的注重现象的了解转为现象的本质,更主要知识的来源。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决定了高中教学应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去认知事物,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各种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全面培养学生完善的实验能力,,已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椐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家长对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不愿学习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现就自己多年教学的体会谈一谈。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两千多年后,
期刊
许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突出,也就难于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体育教改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体育能力是指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
期刊
【摘要】实施审美创新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在实施审美创新教育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采用此手段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注意在读写听说这四个实施点怎样去实施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审美创新教育应该遒循的教学原则。在实施审美创新教育中,要注意语文美育与其它学科美育,第二课堂美育以及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关系。一句话,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