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水河铁青着脸严峻地朝前闯去,丈余高的土堤悄无声息地紧跟着。金水河突然向东一折,来了个七十度的急拐弯,土堤一惊,稍作停顿,马上跟着拐过去,又摽上了。土堤在停顿拐弯的一刹,留下个土台子。那时,土台子上有五六幢房子,青砖青瓦上起了绿苔,不知有多少年月。这地方叫堤角。
黄昏降临,晚风嗖嗖,在外面闯荡了几年的王大瘸回来了。他拖着根棍子,踮着右脚走近了老杨树,惊起了树上的两只昏鸦。他靠着树干,树干老皱了皮,只有六七尺高的桩柱,桩桩上却有密密的枝条,两根粗壮的枝杈间有一只黑色的鸟窝。王大瘸靠着老杨树,心里说,我们都老了是不是?不!我还只五十来岁,我的事情还没做完哩,怎能这样轻易老去?
老杨树长在一口长方形的土坑边,这土坑不小,有十来亩的面积,是当年修土堤时取土的地方。很多年前,土坑里清水涟涟,蛙声呱呱,游鱼摆尾,女人照面,娃儿戏水。可如今,却像个七老八十的太婆,土坑已经干了,坑底剩一洼臭水,虽已进秋,蚊蝇仍然嗡嗡。离土坑二十米左右是土堤,土堤下是那座土台子。房屋不见了,到处是残砖碎瓦,野草乱蒿。
王大瘸朝土台子久久望着,脸色铁青,微凹的两眼,射出蓝幽幽的寒光,如烛如剑,夜色在这寒光之中不觉打了个寒噤,一下子罩下来。有虫唧声从土台子的碎砖瓦堆中响起。
王大瘸与夜色中的老树桩合二为一,牢牢地拄在野地里。
王大瘸眼前出现父亲临咽气时双眼里闪出的寒光,他打个了冷战,自己眼中的寒光却散了,又复为两道浑浊的流水。他的心像被猫爪子抓着,血淋淋的。那天他刚满十三岁,脚还没有瘸,本名叫王大壮。中午吃了娘给他煮的生日鸡蛋,出去放牛,到晚回到村里,家里却传出哭声一片。他扔掉牛绳冲进屋去,父亲躺在铺板上,浑身浮肿。他扑上去叫了声爹。只剩一口气的父亲两眼突然冒出蓝幽幽的寒光,在场的人都打寒战,只有他没有,他熟悉父亲这眼光。
父亲的眼睛有穿透力,会抓鳝鱼,会看水色,只要看准水色,就能准确地踩下水去,抓出一条尺把两尺长的鳝鱼来,人称他为王铁爪。他把绝招传给了儿子,并嘱世代单传,传子不传女。
父亲两眼闪着寒光,他跪下来,听见父亲断断续续留下两句铁样的话:
“守住堤角,这是风水宝地,不要离开这里!”
“鳝鱼鳝鱼……”
第二句话没有说完,父亲眼里的寒光灭了。
王铁爪正当壮年,铁爪却被砍断了。那是他的闪失,一下掏到埂坎下的蛇窝里,三条七寸子要了他的命。王大壮记住了父亲的惨痛教训。
土坑边的老杨树在夜色中沉默着,王大瘸用手摸了摸腰间硬邦邦的腰带,仍铁青着脸,奓撒着一嘴肮脏的胡须,披件黑色软羊皮夹克,蹬双大头翻毛皮靴,拖根棍子,先坚定地迈出左脚,再提起右脚一踮,身子摇摇晃晃。棍子只是拖着,决不拄。他朝一里路外亮着灯光的村子走去。村子叫尹家墩,他的家在村子里。家里有几年没见的贤惠老伴和三只虎——他的三个儿子大虎二虎和三虎。
他一踮一踮地朝村里走去,不想立即回家。他要先去找那个人,和他谈一笔交易,他给那个人的条件是优惠得不得了的。他的脸色严峻得有些怕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获胜。村子变化很大,新起了不少瓦房,还夹杂着楼房,两层的,顶上有小平台。他也向往着这么一幢。村子里热烘烘的,他心里有了一丝暖意。暖意只存在了一瞬,想到自己的使命,他又严峻起来。
他准确地敲响了一座小二层楼房的大门,开门的女人见了他的样子,吓得妈呀地叫起来。他不认识这年轻女人,但他相信自己没有走错。从侧房出来个老女人。她更老了,他是感激她的,她对他友善,为了他,她骂过自己的丈夫。
他走上前,叫了声:“大嫂,我是大壮啊!”
老女人怔了怔,忙把他让进屋去,惊叹着:“哎呀,是他大壮叔呀,真是稀客,快进屋坐!这两年你都到了哪里啊!”看得出,她的热情是真诚的。他不喊他大瘸只喊他大壮。
那尖叫的年轻女人伸了伸舌头,走进里屋,看样子是新娶来的媳妇。
他放松了脸上的严峻,显出些热度来:“大嫂,你还好啊!尹书记在屋吗?我找他有点事!”
“在屋在屋,在楼上跟伢们看电视哩!你快坐,我去喊!”老女人把他带进侧屋,让他坐在沙发上,就上楼喊人去了。
那人是书记,是原来尹家墩大队现在的尹家墩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六年来,他第一次登门找他。
王大瘸打量了一下这间侧屋,挑花窗帘低掩,乳白的灯光柔和,窗台下有一长条木案桌,桌上摆了几盒花草和一只玻璃鱼缸,几条金鱼正在鱼缸里戏水。真看不出,你还蛮会享受哩!这多年你的心就这么平静!今天说得好,咱们宿怨一笔消,说不好,你尹老田怕再不能过安生日子了。他恨恨地在心里想着,抓紧了一直不离手的细木棍。
楼梯上脚步橐橐,到门口就停顿了。王大瘸坐在沙发上没动身,只把脖子扭向门口,两双眼睛碰撞在一起了,王大瘸眼里的寒光出现了。那人却没理会,二十多年来,那人就是在他的寒光下当书记,在这尹家墩村挺胸走来走去的。那人只是鬓毛染霜了,身子还是很壮,腰一点没有佝,眼光也是有神的。现在两双眼相碰,只一瞬,那人把眼皮耷拉下来,走进屋,把门带上,在另一只沙发上坐了下来。王大瘸没开口。那人递过一支烟来,他没接。
那人开口了:“大壮,你好吧?这几年在外闯荡,吃了不少苦啵!我和弟妹多次说过,叫她写信叫你回来,家乡有的是你干的事。”停了停,那人叹了口气,“哎,我们都老了啊,不过你还壮实,你比我小七八岁哩!”那人自己点了根烟,抽了一口,朝王大瘸看看,在等他开口。
王大瘸从怀里掏出一只特大烟斗,又掏出一只烟丝皮口袋,把烟丝按在烟斗里,点燃,深深抽了一口,吐著烟,仍不开口。
那人站起身,压低嗓子,分量很重地说:“王大壮,你找我要干什么,请直说,我听着。是报复是索赔是讲条件?你说,我等着。我们之间总有个了结的日子,是不是?”
王大瘸却不动声色,望了望那人。那人是一方名人,在尹家墩是说了就算的人物。可王大瘸从来不求他,见了面只给他两道冷光。今天,是特地来找他的。 堤角作为一个村子再不存在了,堤角的社员住进了尹家墩中心村。王大壮被打折腿的事告到公社,公社卫护尹田生,只给王大壮医治腿伤,没有追究尹田生的责任。年轻英俊的王大壮腿伤医好后,却成了瘸子,瘸了二十六年。他从此和尹田生成了仇人,二十六年中,王大瘸碰到尹田生,只给他两道寒光。
尹田生使王大壮成了瘸子,二十多年来,心里也很不安。作为一个乡村的书记,说话是算数的,王大壮破坏社会主义新村的建设,反对党支部的决定,没有再找他算账就算是照顾他了。但自己下手太狠了,也是不该啊!
尹田生坐在沙发上,连连抽着烟,双眼更死死盯着报纸包。他心里有一股火,烧得他浑身燥热,他真想和王大壮好生谈谈,把二十六年的话谈个清清楚楚。可王大壮就这样冷冷地走了,丢下几句硬邦邦的话。王大壮,你小子在外闯荡了几年,发了财,出手好大方啊!你想重整你的祖业是不是?我要不答应又怎么样呢?那就成了违章建筑了哩!再去拆你的屋,你会怎么样!能不按上级指示和政策办事吗?这三十年的书记是好当的?你当当看!你要跟我没完没了,怎么个没完没了?尹田生摸着自己的头发,陷入痛苦之中。
一连三个黄昏,人们都看到王大瘸跛着条右腿,挟着不离身的棍子走出尹家墩,摇摇晃晃地朝堤角踮去。“饭罢散散心!”他这样回答跟他打招呼的人。
第一个黄昏,他在堤角的高堤上立着,望着金水河默默地朝东流去,望着望着,像截树桩子。
第二个黄昏,他在堤角土台子上转悠,踢那些断砖残瓦,用木棍戳戳泥土,脚不停地在土台子上转,像拉磨的毛驴。
第三个黄昏,他背靠在长方形废土坑边的老杨树上,一动不动,看着夜色出神。四野虫鸣,眼含泪水,圆月清辉照着他,他想着父亲临死的嘱咐。
三天来,村里人不见村书记尹老田的影子,其实尹老田一个月不露面人们也不奇怪。对这位当了三十多年书记的人,大家习惯了他的领导。他有功也有过。如今,尹家墩村还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村里这几年也确实富了。但尹老田本人现在并不出头露面,他的领导是通过年轻村主任尹家和来体现的。尹老田在乡镇的一个纺织厂有股份,他忙他的事情去了,见不到他是常事,但人们仍感觉到他的权力的存在。
王大瘸密切地注意着尹老田的动静。三天了,尹老田没露一下脸,人干什么去了?一万块钱的钓饵还钩不上?要跟老子搞到底?那好,我们就咬着吧!像土堤咬着金水河一般,不要转弯子,笔直咬着。王大瘸睡在床上,牙咬得咯咯响。
第四天一早,王大瘸找村建筑队包工头,两人蹲在村后庄稼地里抽了几锅烟,事情就办好了。备料、设计、建筑都由包工头负责,王大瘸只负责钞票和到时全家人搬进去住。这个奇异的谈判顺利得很,王大瘸付多少款子,他的这些款子从哪里来,人们一概不知,当第五天早晨,村建筑队在堤角土台子上清基挖墙脚时,人们才知道王大瘸要起楼房了,而且起在堤角二十六年前他的脚被尹老田打瘸的老屋基上。这新闻到吃早饭时,尹家墩村的每个角落都传遍了。
村主任尹家和刚丢下饭碗,忙骑上一辆啪啪作响的摩托车,奔向堤角。到达时,建筑队已拖了两汽车石头来了,房基已经挖好,水泥也和好,正在下基脚。王大瘸威风凛凛地在现场指挥,大虎二虎三虎帮忙下石头,虎娘在席棚里帮厨。尹家和急忙停好摩托车,跟王大瘸软和地说:“哎,王大叔,这是怎么搞的唦?如今做屋要先办许可证哪,没有许可证是违反政策的呀,大叔!”
“违反哪条政策?这屋基在你还没生出之前就是我家的,土改时候也没分给别人!让它荒废了二十多年,现在利用它,有哪样不好!”王大瘸脸上没有笑。三只虎也没作声。
“哎呀,这不行哪,大叔!你不知道,这要许可证的!”年轻的村主任急着说不清楚,他一眼瞥见了建筑队的工头,把话对准他:“哎,我说工头,没有许可证,你怎么随便接活路呢?”
“我才管不着这些咧,只要给钱,在地球上随便哪块,我都照样竖楼房,这是我的职责,村主任!”工头说。
三虎中的老大给尹家和递了根带把的烟,王大瘸说:“村主任,这事你不要管了,叫尹老田来找我,他晓得我做屋的!”
“他晓得?”尹家和吸着大虎递的烟,不相信地问。
“他晓得!”王大瘸肯定地说。
“那好,你们忙!”尹家和对尹老田的指示是坚决执行的,又骑上他的摩托车啪啪地走了。
第五天,基腳已经浇注完毕,墙壁已经砌了丈把高了,第六天,第一层楼已经封顶,预制板盖上了,接着准备砌二层楼的墙壁了。尹家墩的这支农民建筑队,闯过南北,见过大世面,机械也齐全,他们在省城盖过大楼,像王大瘸这种农家两层小楼房,几天就可盖成。况且现在做的是本土乡亲的事,那就更得又快又好又省地去干。
看着楼房就要完成了,乡亲们不断前来观看,特别是二十六年前堤角的六户住户来得更勤。他们说:“王大哥,你这主意好,为我们出了一口气!看他尹老田有什么招,难道第二次逼你拆屋不成,难道再打折你的腿不成?”
“大壮兄弟,你先走一步,我的款子筹够了,来和你做伴,也在这旁边竖一幢房子,这是我们的祖基咧!看谁还敢赶我们!”
尹老田没有出现,尹家和也再不来了。王大瘸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露出了笑脸,来祝贺的乡亲不断,他整天在建房工地忙着,心里还是有点沉不住气。话虽说得硬硬的,但尹老田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叫人难以猜透。又想到那一万块钱已送出去了,再来找碴子怕不那么容易吧。
二层楼封顶前,王大瘸要搞一次上梁仪式。一根大梁披红挂彩升上楼顶,三亲六戚、邻里乡亲送鞭放炮,轰轰隆隆响了大半个上午。中午,是一顿丰盛的酒宴,原堤角的六户户主都来了,尹家墩村的老人们该请的都请到了。王大瘸陪着工头和乡亲长者喝酒。看着架在楼顶的大梁,彩绸飘舞,想到父亲的叮嘱,想不到二十六年之后,在被拆掉老屋的原址上又建成新楼,不觉兴头来了,就着大杯,与大家多喝了两杯。工头与王大瘸平时感情还好,一杯酒下肚后,红着脸庞对他说:“王大哥,小弟佩服你,才舍着膀子帮你建楼。想想二十六年前的事,乡亲们都记得,你今天出这口气,大伙也赞扬。这多年,谁不说你骨气硬,吃的苦多?要说老田书记这人嘛,乡亲们心里淸楚,对你他是有罪过的,不该来那一榔头。可这人也不是太没良心,二十多年来尹家墩也靠他这个书记周旋,要不,大伙的日子会比现在还差。我说王大哥,如果尹老田不找你的麻烦,这过去的事也就算了,那些年的政策就这样嘛!” 工头的一席话说完,喝酒吃菜的乡邻都停下手里的动作,一齐望着王大瘸,王大瘸的三个儿子站在父亲后面,注意地看着父亲。王大瘸郁闷了好半天,脸色由黑转白,白里转青。他拿过桌子上的一大杯酒,一咕嘟干了下去。
“老少爷们,刚才工头大哥说了这话。我爹临死的叮嘱,我没能守住堤角这处风水地,是尹老田逼着堤角六户乡亲搬家拆屋的。二十六年来,重新在堤角建屋的愿望激励着我,我忍受了无数痛苦,等到今天。大伙儿对我起这幢楼有疑惑是不是?我王大瘸这些年穷啊!出去闯荡了几年,回来有钱起屋了。这几年吃了多少苦啊!如今政策好了,靠爹传的手艺,走江浙,跑两广,湖河港汊,一条一条地抓鳝鱼,一块一块地攒钱,这幢楼是我这几年来的血汗。我爹临死前说的第二句话就只有鳝鱼两个字,这话只有我懂,爹是叫我再不要抓鳝鱼了,爹雖然被人叫作王铁爪,可他是死在抓鳝鱼上的啊!爹要我不干这营生,是怕我也落得他的下场。可要实现爹的守住堤角风水地的愿望,我除了抓鳝鱼外,就别无他法了。这回好了,我抓了几年的鳝鱼,没被毒蛇咬死,还学会了人工养鳝。我为啥偏要在这里做屋?就因为我看中屋前那个坑,可以搞人工养鳝,不必东奔西跑抓鳝鱼了。感谢各位老少爷们捧场,今天我王大瘸起屋,大家赏面子,我向大伙儿作揖了。”说到这里,王大瘸向各位乡邻三鞠躬,三个儿子也跟着父亲把腰躬了三下。
王大瘸又接着说:“至于尹老田嘛,二十多年的恩怨是不是了结,全在他了。我已经找过他了!”
这时,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尹老田的到来。尹老田由自己的老伴扶着,已经站在人群外有一个时辰了。尹老田喊了一声:“大壮兄弟,我对不住你!”
吃惊的人群看到尹老田由老伴扶着,几天未见,书记怎么老成这样了?身子显得那么虚弱!尹老田的大腿一拐一拐地走近王大瘸,拉着王大瘸的手说:“兄弟,这多年我心里不安啦,我思考着总要偿还这笔账的!这两年你又不在,我也没有机会。今天我来祝贺你的楼房上梁之喜,也来还你的账。这是刚去乡里办回的建房许可证,是我到乡场上去办的!”尹老田递给王大瘸一张文件纸。然后,他又从老伴手里接过报纸包,递给王大瘸说:“这是你丢在我屋里的东西,还给你吧!兄弟,再不要给我心上撒辣椒面啦!”
王大瘸看那报纸包,正是自己丢在尹老田家里的一万块钱。他不自在起来,颤颤地接过。两人的眼光碰在一起,王大瘸的眼里有了暖意了,而尹老田眼里是一种坦然宁静的光。尹老田的老伴在一边抽泣起来,尹老田扯扯她的袖子,叫她别哭。
人们这才注意到尹老田走路有些一拐一拐的,脸色黄黄的。当王大瘸注意到这一切时,突然脸色变得苍白,掀起尹老田的右裤腿,看到尹老田的右膝盖处绑着白绷带,有血渗出来,白绷带染红了。
尹老田的老伴哭着说:“这是他去乡里办证,走夜路,踩到了一道坎里,伤了一条腿,还是过路人发现后,背他回来的。”
人们像傻了一般,忘了喝酒和吃菜。王大瘸冷峻的脸上泪光闪闪。
金水河向东流去,在它拐弯的地方,有老堤,有土台子,土台子上竖着好几幢二层的漂亮小楼房。离土台子不远处的长方形土坑扩大了,淘深了,清水涟涟,土坑中竖了块大木牌子,牌子上写着:堤角鳝鱼养殖场。坑边的老杨树,今年又冒出新枝。
有两个老人,都跛着腿子,挟着根棍子,在老土堤上遛步子。土堤紧咬着河水,河水拐弯时,土堤也紧着拐弯。两个跛老人,一前一后。前面的老人拐了个弯,后面的老人也拐弯,他们结伴沿土堤朝东遛步。
拐弯的地方叫堤角。
责任编辑 石华鹏
黄昏降临,晚风嗖嗖,在外面闯荡了几年的王大瘸回来了。他拖着根棍子,踮着右脚走近了老杨树,惊起了树上的两只昏鸦。他靠着树干,树干老皱了皮,只有六七尺高的桩柱,桩桩上却有密密的枝条,两根粗壮的枝杈间有一只黑色的鸟窝。王大瘸靠着老杨树,心里说,我们都老了是不是?不!我还只五十来岁,我的事情还没做完哩,怎能这样轻易老去?
老杨树长在一口长方形的土坑边,这土坑不小,有十来亩的面积,是当年修土堤时取土的地方。很多年前,土坑里清水涟涟,蛙声呱呱,游鱼摆尾,女人照面,娃儿戏水。可如今,却像个七老八十的太婆,土坑已经干了,坑底剩一洼臭水,虽已进秋,蚊蝇仍然嗡嗡。离土坑二十米左右是土堤,土堤下是那座土台子。房屋不见了,到处是残砖碎瓦,野草乱蒿。
王大瘸朝土台子久久望着,脸色铁青,微凹的两眼,射出蓝幽幽的寒光,如烛如剑,夜色在这寒光之中不觉打了个寒噤,一下子罩下来。有虫唧声从土台子的碎砖瓦堆中响起。
王大瘸与夜色中的老树桩合二为一,牢牢地拄在野地里。
王大瘸眼前出现父亲临咽气时双眼里闪出的寒光,他打个了冷战,自己眼中的寒光却散了,又复为两道浑浊的流水。他的心像被猫爪子抓着,血淋淋的。那天他刚满十三岁,脚还没有瘸,本名叫王大壮。中午吃了娘给他煮的生日鸡蛋,出去放牛,到晚回到村里,家里却传出哭声一片。他扔掉牛绳冲进屋去,父亲躺在铺板上,浑身浮肿。他扑上去叫了声爹。只剩一口气的父亲两眼突然冒出蓝幽幽的寒光,在场的人都打寒战,只有他没有,他熟悉父亲这眼光。
父亲的眼睛有穿透力,会抓鳝鱼,会看水色,只要看准水色,就能准确地踩下水去,抓出一条尺把两尺长的鳝鱼来,人称他为王铁爪。他把绝招传给了儿子,并嘱世代单传,传子不传女。
父亲两眼闪着寒光,他跪下来,听见父亲断断续续留下两句铁样的话:
“守住堤角,这是风水宝地,不要离开这里!”
“鳝鱼鳝鱼……”
第二句话没有说完,父亲眼里的寒光灭了。
王铁爪正当壮年,铁爪却被砍断了。那是他的闪失,一下掏到埂坎下的蛇窝里,三条七寸子要了他的命。王大壮记住了父亲的惨痛教训。
土坑边的老杨树在夜色中沉默着,王大瘸用手摸了摸腰间硬邦邦的腰带,仍铁青着脸,奓撒着一嘴肮脏的胡须,披件黑色软羊皮夹克,蹬双大头翻毛皮靴,拖根棍子,先坚定地迈出左脚,再提起右脚一踮,身子摇摇晃晃。棍子只是拖着,决不拄。他朝一里路外亮着灯光的村子走去。村子叫尹家墩,他的家在村子里。家里有几年没见的贤惠老伴和三只虎——他的三个儿子大虎二虎和三虎。
他一踮一踮地朝村里走去,不想立即回家。他要先去找那个人,和他谈一笔交易,他给那个人的条件是优惠得不得了的。他的脸色严峻得有些怕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获胜。村子变化很大,新起了不少瓦房,还夹杂着楼房,两层的,顶上有小平台。他也向往着这么一幢。村子里热烘烘的,他心里有了一丝暖意。暖意只存在了一瞬,想到自己的使命,他又严峻起来。
他准确地敲响了一座小二层楼房的大门,开门的女人见了他的样子,吓得妈呀地叫起来。他不认识这年轻女人,但他相信自己没有走错。从侧房出来个老女人。她更老了,他是感激她的,她对他友善,为了他,她骂过自己的丈夫。
他走上前,叫了声:“大嫂,我是大壮啊!”
老女人怔了怔,忙把他让进屋去,惊叹着:“哎呀,是他大壮叔呀,真是稀客,快进屋坐!这两年你都到了哪里啊!”看得出,她的热情是真诚的。他不喊他大瘸只喊他大壮。
那尖叫的年轻女人伸了伸舌头,走进里屋,看样子是新娶来的媳妇。
他放松了脸上的严峻,显出些热度来:“大嫂,你还好啊!尹书记在屋吗?我找他有点事!”
“在屋在屋,在楼上跟伢们看电视哩!你快坐,我去喊!”老女人把他带进侧屋,让他坐在沙发上,就上楼喊人去了。
那人是书记,是原来尹家墩大队现在的尹家墩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六年来,他第一次登门找他。
王大瘸打量了一下这间侧屋,挑花窗帘低掩,乳白的灯光柔和,窗台下有一长条木案桌,桌上摆了几盒花草和一只玻璃鱼缸,几条金鱼正在鱼缸里戏水。真看不出,你还蛮会享受哩!这多年你的心就这么平静!今天说得好,咱们宿怨一笔消,说不好,你尹老田怕再不能过安生日子了。他恨恨地在心里想着,抓紧了一直不离手的细木棍。
楼梯上脚步橐橐,到门口就停顿了。王大瘸坐在沙发上没动身,只把脖子扭向门口,两双眼睛碰撞在一起了,王大瘸眼里的寒光出现了。那人却没理会,二十多年来,那人就是在他的寒光下当书记,在这尹家墩村挺胸走来走去的。那人只是鬓毛染霜了,身子还是很壮,腰一点没有佝,眼光也是有神的。现在两双眼相碰,只一瞬,那人把眼皮耷拉下来,走进屋,把门带上,在另一只沙发上坐了下来。王大瘸没开口。那人递过一支烟来,他没接。
那人开口了:“大壮,你好吧?这几年在外闯荡,吃了不少苦啵!我和弟妹多次说过,叫她写信叫你回来,家乡有的是你干的事。”停了停,那人叹了口气,“哎,我们都老了啊,不过你还壮实,你比我小七八岁哩!”那人自己点了根烟,抽了一口,朝王大瘸看看,在等他开口。
王大瘸从怀里掏出一只特大烟斗,又掏出一只烟丝皮口袋,把烟丝按在烟斗里,点燃,深深抽了一口,吐著烟,仍不开口。
那人站起身,压低嗓子,分量很重地说:“王大壮,你找我要干什么,请直说,我听着。是报复是索赔是讲条件?你说,我等着。我们之间总有个了结的日子,是不是?”
王大瘸却不动声色,望了望那人。那人是一方名人,在尹家墩是说了就算的人物。可王大瘸从来不求他,见了面只给他两道冷光。今天,是特地来找他的。 堤角作为一个村子再不存在了,堤角的社员住进了尹家墩中心村。王大壮被打折腿的事告到公社,公社卫护尹田生,只给王大壮医治腿伤,没有追究尹田生的责任。年轻英俊的王大壮腿伤医好后,却成了瘸子,瘸了二十六年。他从此和尹田生成了仇人,二十六年中,王大瘸碰到尹田生,只给他两道寒光。
尹田生使王大壮成了瘸子,二十多年来,心里也很不安。作为一个乡村的书记,说话是算数的,王大壮破坏社会主义新村的建设,反对党支部的决定,没有再找他算账就算是照顾他了。但自己下手太狠了,也是不该啊!
尹田生坐在沙发上,连连抽着烟,双眼更死死盯着报纸包。他心里有一股火,烧得他浑身燥热,他真想和王大壮好生谈谈,把二十六年的话谈个清清楚楚。可王大壮就这样冷冷地走了,丢下几句硬邦邦的话。王大壮,你小子在外闯荡了几年,发了财,出手好大方啊!你想重整你的祖业是不是?我要不答应又怎么样呢?那就成了违章建筑了哩!再去拆你的屋,你会怎么样!能不按上级指示和政策办事吗?这三十年的书记是好当的?你当当看!你要跟我没完没了,怎么个没完没了?尹田生摸着自己的头发,陷入痛苦之中。
一连三个黄昏,人们都看到王大瘸跛着条右腿,挟着不离身的棍子走出尹家墩,摇摇晃晃地朝堤角踮去。“饭罢散散心!”他这样回答跟他打招呼的人。
第一个黄昏,他在堤角的高堤上立着,望着金水河默默地朝东流去,望着望着,像截树桩子。
第二个黄昏,他在堤角土台子上转悠,踢那些断砖残瓦,用木棍戳戳泥土,脚不停地在土台子上转,像拉磨的毛驴。
第三个黄昏,他背靠在长方形废土坑边的老杨树上,一动不动,看着夜色出神。四野虫鸣,眼含泪水,圆月清辉照着他,他想着父亲临死的嘱咐。
三天来,村里人不见村书记尹老田的影子,其实尹老田一个月不露面人们也不奇怪。对这位当了三十多年书记的人,大家习惯了他的领导。他有功也有过。如今,尹家墩村还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村里这几年也确实富了。但尹老田本人现在并不出头露面,他的领导是通过年轻村主任尹家和来体现的。尹老田在乡镇的一个纺织厂有股份,他忙他的事情去了,见不到他是常事,但人们仍感觉到他的权力的存在。
王大瘸密切地注意着尹老田的动静。三天了,尹老田没露一下脸,人干什么去了?一万块钱的钓饵还钩不上?要跟老子搞到底?那好,我们就咬着吧!像土堤咬着金水河一般,不要转弯子,笔直咬着。王大瘸睡在床上,牙咬得咯咯响。
第四天一早,王大瘸找村建筑队包工头,两人蹲在村后庄稼地里抽了几锅烟,事情就办好了。备料、设计、建筑都由包工头负责,王大瘸只负责钞票和到时全家人搬进去住。这个奇异的谈判顺利得很,王大瘸付多少款子,他的这些款子从哪里来,人们一概不知,当第五天早晨,村建筑队在堤角土台子上清基挖墙脚时,人们才知道王大瘸要起楼房了,而且起在堤角二十六年前他的脚被尹老田打瘸的老屋基上。这新闻到吃早饭时,尹家墩村的每个角落都传遍了。
村主任尹家和刚丢下饭碗,忙骑上一辆啪啪作响的摩托车,奔向堤角。到达时,建筑队已拖了两汽车石头来了,房基已经挖好,水泥也和好,正在下基脚。王大瘸威风凛凛地在现场指挥,大虎二虎三虎帮忙下石头,虎娘在席棚里帮厨。尹家和急忙停好摩托车,跟王大瘸软和地说:“哎,王大叔,这是怎么搞的唦?如今做屋要先办许可证哪,没有许可证是违反政策的呀,大叔!”
“违反哪条政策?这屋基在你还没生出之前就是我家的,土改时候也没分给别人!让它荒废了二十多年,现在利用它,有哪样不好!”王大瘸脸上没有笑。三只虎也没作声。
“哎呀,这不行哪,大叔!你不知道,这要许可证的!”年轻的村主任急着说不清楚,他一眼瞥见了建筑队的工头,把话对准他:“哎,我说工头,没有许可证,你怎么随便接活路呢?”
“我才管不着这些咧,只要给钱,在地球上随便哪块,我都照样竖楼房,这是我的职责,村主任!”工头说。
三虎中的老大给尹家和递了根带把的烟,王大瘸说:“村主任,这事你不要管了,叫尹老田来找我,他晓得我做屋的!”
“他晓得?”尹家和吸着大虎递的烟,不相信地问。
“他晓得!”王大瘸肯定地说。
“那好,你们忙!”尹家和对尹老田的指示是坚决执行的,又骑上他的摩托车啪啪地走了。
第五天,基腳已经浇注完毕,墙壁已经砌了丈把高了,第六天,第一层楼已经封顶,预制板盖上了,接着准备砌二层楼的墙壁了。尹家墩的这支农民建筑队,闯过南北,见过大世面,机械也齐全,他们在省城盖过大楼,像王大瘸这种农家两层小楼房,几天就可盖成。况且现在做的是本土乡亲的事,那就更得又快又好又省地去干。
看着楼房就要完成了,乡亲们不断前来观看,特别是二十六年前堤角的六户住户来得更勤。他们说:“王大哥,你这主意好,为我们出了一口气!看他尹老田有什么招,难道第二次逼你拆屋不成,难道再打折你的腿不成?”
“大壮兄弟,你先走一步,我的款子筹够了,来和你做伴,也在这旁边竖一幢房子,这是我们的祖基咧!看谁还敢赶我们!”
尹老田没有出现,尹家和也再不来了。王大瘸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露出了笑脸,来祝贺的乡亲不断,他整天在建房工地忙着,心里还是有点沉不住气。话虽说得硬硬的,但尹老田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叫人难以猜透。又想到那一万块钱已送出去了,再来找碴子怕不那么容易吧。
二层楼封顶前,王大瘸要搞一次上梁仪式。一根大梁披红挂彩升上楼顶,三亲六戚、邻里乡亲送鞭放炮,轰轰隆隆响了大半个上午。中午,是一顿丰盛的酒宴,原堤角的六户户主都来了,尹家墩村的老人们该请的都请到了。王大瘸陪着工头和乡亲长者喝酒。看着架在楼顶的大梁,彩绸飘舞,想到父亲的叮嘱,想不到二十六年之后,在被拆掉老屋的原址上又建成新楼,不觉兴头来了,就着大杯,与大家多喝了两杯。工头与王大瘸平时感情还好,一杯酒下肚后,红着脸庞对他说:“王大哥,小弟佩服你,才舍着膀子帮你建楼。想想二十六年前的事,乡亲们都记得,你今天出这口气,大伙也赞扬。这多年,谁不说你骨气硬,吃的苦多?要说老田书记这人嘛,乡亲们心里淸楚,对你他是有罪过的,不该来那一榔头。可这人也不是太没良心,二十多年来尹家墩也靠他这个书记周旋,要不,大伙的日子会比现在还差。我说王大哥,如果尹老田不找你的麻烦,这过去的事也就算了,那些年的政策就这样嘛!” 工头的一席话说完,喝酒吃菜的乡邻都停下手里的动作,一齐望着王大瘸,王大瘸的三个儿子站在父亲后面,注意地看着父亲。王大瘸郁闷了好半天,脸色由黑转白,白里转青。他拿过桌子上的一大杯酒,一咕嘟干了下去。
“老少爷们,刚才工头大哥说了这话。我爹临死的叮嘱,我没能守住堤角这处风水地,是尹老田逼着堤角六户乡亲搬家拆屋的。二十六年来,重新在堤角建屋的愿望激励着我,我忍受了无数痛苦,等到今天。大伙儿对我起这幢楼有疑惑是不是?我王大瘸这些年穷啊!出去闯荡了几年,回来有钱起屋了。这几年吃了多少苦啊!如今政策好了,靠爹传的手艺,走江浙,跑两广,湖河港汊,一条一条地抓鳝鱼,一块一块地攒钱,这幢楼是我这几年来的血汗。我爹临死前说的第二句话就只有鳝鱼两个字,这话只有我懂,爹是叫我再不要抓鳝鱼了,爹雖然被人叫作王铁爪,可他是死在抓鳝鱼上的啊!爹要我不干这营生,是怕我也落得他的下场。可要实现爹的守住堤角风水地的愿望,我除了抓鳝鱼外,就别无他法了。这回好了,我抓了几年的鳝鱼,没被毒蛇咬死,还学会了人工养鳝。我为啥偏要在这里做屋?就因为我看中屋前那个坑,可以搞人工养鳝,不必东奔西跑抓鳝鱼了。感谢各位老少爷们捧场,今天我王大瘸起屋,大家赏面子,我向大伙儿作揖了。”说到这里,王大瘸向各位乡邻三鞠躬,三个儿子也跟着父亲把腰躬了三下。
王大瘸又接着说:“至于尹老田嘛,二十多年的恩怨是不是了结,全在他了。我已经找过他了!”
这时,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尹老田的到来。尹老田由自己的老伴扶着,已经站在人群外有一个时辰了。尹老田喊了一声:“大壮兄弟,我对不住你!”
吃惊的人群看到尹老田由老伴扶着,几天未见,书记怎么老成这样了?身子显得那么虚弱!尹老田的大腿一拐一拐地走近王大瘸,拉着王大瘸的手说:“兄弟,这多年我心里不安啦,我思考着总要偿还这笔账的!这两年你又不在,我也没有机会。今天我来祝贺你的楼房上梁之喜,也来还你的账。这是刚去乡里办回的建房许可证,是我到乡场上去办的!”尹老田递给王大瘸一张文件纸。然后,他又从老伴手里接过报纸包,递给王大瘸说:“这是你丢在我屋里的东西,还给你吧!兄弟,再不要给我心上撒辣椒面啦!”
王大瘸看那报纸包,正是自己丢在尹老田家里的一万块钱。他不自在起来,颤颤地接过。两人的眼光碰在一起,王大瘸的眼里有了暖意了,而尹老田眼里是一种坦然宁静的光。尹老田的老伴在一边抽泣起来,尹老田扯扯她的袖子,叫她别哭。
人们这才注意到尹老田走路有些一拐一拐的,脸色黄黄的。当王大瘸注意到这一切时,突然脸色变得苍白,掀起尹老田的右裤腿,看到尹老田的右膝盖处绑着白绷带,有血渗出来,白绷带染红了。
尹老田的老伴哭着说:“这是他去乡里办证,走夜路,踩到了一道坎里,伤了一条腿,还是过路人发现后,背他回来的。”
人们像傻了一般,忘了喝酒和吃菜。王大瘸冷峻的脸上泪光闪闪。
金水河向东流去,在它拐弯的地方,有老堤,有土台子,土台子上竖着好几幢二层的漂亮小楼房。离土台子不远处的长方形土坑扩大了,淘深了,清水涟涟,土坑中竖了块大木牌子,牌子上写着:堤角鳝鱼养殖场。坑边的老杨树,今年又冒出新枝。
有两个老人,都跛着腿子,挟着根棍子,在老土堤上遛步子。土堤紧咬着河水,河水拐弯时,土堤也紧着拐弯。两个跛老人,一前一后。前面的老人拐了个弯,后面的老人也拐弯,他们结伴沿土堤朝东遛步。
拐弯的地方叫堤角。
责任编辑 石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