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冲突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与冲突是中西方写作所呈现出来的两大不同特点,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表达风格。在中国古代写作美学中,也随处都充满了和谐的思想和规则。中国古代形成的文章结构范式:“起、承、转、合”,就是一种和谐的文章结构模式,在总体的平衡中求变化,在舒缓的矛盾冲突中求融合。西方文学从其两个源头《荷马史诗》和《圣经》起,就充满了善恶的搏斗、充满了大量的“恶”的因素。西方文学中,除了“恶”与“善”的冲突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冲突,那就是原欲与理性的冲突。
  【关键词】中西方 写作美学 法则 比较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13-03
  
  和谐与冲突是中西方写作所呈现出来的两大不同特点,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表达风格。中国传统的写作追求的是和谐,而西方传统的写作却充满了冲突的架构和风尚。
  一、和谐: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重要法则
  哲学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的境界。
  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也进行了许多阐发。《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3]他所追求“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
  道家经典《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7]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肯定人的正当欲求。孔子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8]“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9]但他又强调“欲而不贪”,[10]反对放纵欲念。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11]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13]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阔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
  在美学上,和谐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文学、音乐、舞蹈、建筑都十分重视和谐的审美趣味。
  当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对和谐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是和谐,美是感性对象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和社会、个人与自己的和谐。”[14]和谐的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们通常思维方式上的主客二分,强调人和世界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共生、物我的交融。
  在中国古代写作美学中,也随处都充满了和谐的思想和规则。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体现了一种温柔敦厚的和谐的写作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形成的文章结构范式:“起、承、转、合”,就是一种和谐的文章结构模式,在总体的平衡中求变化,在舒缓的矛盾冲突中求融合,追求和谐优美的景象、伦理和心灵境界,营造人物故事的美满大结局。
  我们试结合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边城》来详尽展示中国写作美学法则所追求的和谐境界。
  《边城》是以湘西为背景的一个小说,它主要描写了20世纪初中国湘西一个小镇上发生的故事,展现了湘西小镇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美、风情美和人伦美、人性美,它承载着沈从文的“和谐梦想”。里面所有人都像生活在与现实隔绝的世界中,体现了一种人世间的淳朴、自然的美好。《边城》集中、全面地通过环境、人性等多元因素的描写为我们展现着中国写作的和谐之美:
  一是独具色彩的环境美。作者以恬静悠远的风格,用湿润柔和的笔调,借诗词曲赋的意境,描写了湘西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独特手法描摹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青翠的风景画,使我们置身于桃园梦境般的绿色和谐世界中。小说刻意突出“绿”的色调美,绿色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和平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平静,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边城人的平静心态无不体现着一种色彩——“绿”,连主人翁的名字翠翠,也寓含着浓烈的绿意。
  二是纯朴和谐的人性美。沈从文在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歌颂也理所当然地构成了其“和谐梦想”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作品有意识的在人性层次上叙述故事,以这种形式来启发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表现每个人的人生形式——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刻意发掘边城山民身上那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那颗与天地相谐的赤子“爱心”。人性本善,善的本质所体现出的就是“和”为贵,突出的核心是中国人传统“和”的思想,以人与人之间相外来体现一种人性中的和谐之美。老船夫是作者人性美理想的体表,老船夫对翠翠的爱是无私的,他时时关心着孙女的心理变化,并以此来揣摩孙女的思想,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愿意为孙女付出自己的一切。在抚养孤雏长大之后,时时以自己苦命的女儿为戒,一心想为自己的孙女找一个好人家,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起先他以为天保对翠翠有意,就极力撮合两人,并指出“车路”和“马路”求爱的途径,引来天保家的提亲,未料翠翠不答应,好心办了坏事。当他明白翠翠爱的是二老时,又忙碌奔波,无奈由于天保的死而遭到冷落,他又极疼爱孙女,害怕孙女受到伤害,独自忍气吞声,以致郁闷忧愁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随着白塔的倒掉而死去了。可见,老船夫的人性内涵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他用一颗至善的心向世人展示了他至情至爱的崇高人性美。这种纯朴如太古的人性是老船夫真善美的流露。围绕关于翠翠的婚事,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位平凡老人充满人性美、伦理美的宽广浩瀚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换言之,为其纯粹的人性做一幅特写。
  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美。《边城》中最让我们痴迷、感动的正是边城子民的这种重义轻利、守约、守信、性情豪放而又勇敢诚实的美好品质。对于今天道德沦丧的都市来讲,《边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温馨、纯净,如同茶峒的山绿得逼你的双眼,白河的水清澈得一眼能看到河底的鹅卵石,山间飘荡的白云没有一缕的杂色。正因为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际的和谐关系,我们才陶醉在沈从文为我们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的一切。通过对湘西社会诗情画意的描写,我们所读到的是边城人民有别于都市商业熏染下的动物式的生存生命形式,在这种生命形式中表现出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冲突:西方传统写作美学的重要法则
  在西方传统的写作美学法则中,虽然我们也能够看到“和谐”的影子,但其最根本的审美追求还是“冲突”之美。
  西方文学从其两个源头《荷马史诗》和《圣经》起,就充满了善恶的搏斗、充满了大量的“恶”的因素。《荷马史诗》中充满了凶残、杀戮、征服、掠夺、占有、奸淫、乱伦,总之,人类的一切恶行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比如宙斯,这个上天最高之神是一个典型的“恶”的化身。他残暴、好色,用暴力统治世界,用雷电和霹雳劈死反对他的人;他有无数情人,如伊俄、欧罗巴、莉达等等,以至因此而造成世界的纷争和混乱。另外,如战神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和航海英雄奥德修斯或争强斗狠或诡计多端,在人格的另一个层面上绝对是“凶恶”的。在《圣经》中《创世纪》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衍生罪恶的故事,并说“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
  所以,西方文学从起源上,是基于表现人性恶和善与恶的搏斗、人性中善恶的两重性。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他对人性恶的揭露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贪婪,《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的残忍,《奥赛罗》中伊阿古的阴险。而《李尔王》中李尔在旷野的呼喊以及《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对人类的诅咒,可以说是西方文学中表现人性“善”和“恶”的搏斗的最激烈的表述。
  歌德在《浮士德》中,把浮士德塑造成西方文化中具有双重人格的象征,他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动摇于“善”与“恶”之间,随着欲望的冲动,他会情不自禁地置身于纸醉金迷的现实中,而在意志力的驱使下,又会回到书房,潜心研读。浮士德与魔鬼缔结契约, 他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与崇高的理想,而一旦他满足了,就会成为魔鬼的奴隶,永远沉沦。这个故事寓意西方人生存在“善”与“恶”的矛盾之中,他永远要不断地与自己身上的“恶”进行搏斗,永无终止。
  西方近代文学更成为反映这一“恶”的世界的最充分的手段。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无情地揭露和深刻地批判了西方人的道德沦丧和良知的泯灭。《高老头》、《贝姨》、《幻灭》、《邦斯舅舅》等作品,展示的就是邪恶的胜利和善良的品质在人世的软弱与无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西方文学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以“恶”为主题,表现了现代世界人类道德、精神失落的严重状况和绝望的心情。在现代文学中,以表现“恶”为主题的作品更是具有普遍意义,如戈尔丁的小说《蝇王》表现了人性恶对于人类未来的威胁及深深的忧虑。其他如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等作品,预示了人性没落的不可挽回和人性的黑暗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万分无奈和恐惧的心理。西方文学中,比如在爱伦•坡的诗篇《大鸦》中,代表恶魔性质的大鸦出现在屋内,重复着咒符似的单调音节,那种不祥、阴暗、滞重、恐怖的气氛在中国诗歌中是找不到的。
  西方文学中,除了“恶”与“善”的冲突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冲突,那就是原欲与理性的冲突。
  原欲与理性是人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原欲显示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存在,是以本能需要为基础的性欲、食欲和自身保存三种基本机能。这是人与生俱来而且永远难以摆脱的。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理性显示的则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存在,是对自然属性的超越。人的本质更在于其社会性、理性,只有人的社会性、理性才更多地标志着人之为人的特点。
  古希腊文学对人的原欲和理性的刻画、描写,表明原欲和理性共同构成了古希腊文学的有机统一体。古希腊反映这两种属性的文学各自蕴含着人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侧面,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冲突又互补、相融的。如前所述,古希腊文学一方面肯定了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和原欲的人,颂扬了自由的人性;但另一方面又十分崇尚具有知识、智慧与力量的特征的理性的人。希腊文学价值取向的变化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原欲逐步从属于人的理性,原欲和理性既对立更统一。
  总之,象征理性的日神精神与象征原欲的酒神精神共同构成了古希腊文学的两股水流,这两股水流有对抗与冲突,更有融汇与互补,成为了西方文学多姿多彩的河流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古希腊文学中,原欲与理性的冲突充分地表现在古希腊悲剧中。
  悲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命运冲突的艺术表现,悲剧是普遍原则和个体要求激烈冲突的产物。悲剧艺术中普遍原则就是冲突:理性与欲望的冲突,生命与死亡的冲突,想象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老子 庄子•老子(第25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 老子 庄子•庄子•齐物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 四书•孟子•尽心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 四书•论语•子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 四书•孟子•公孙丑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 四书•孟子•梁惠王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 老子 庄子•老子(第77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 四书•论语•里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9 四书•论语•述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 四书•论语•述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1 四书•论语•季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2 老子 庄子•老子(第10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3 老子 庄子•老子(56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 周来祥.和谐美学的总体风貌[J].文艺研究,1998(1)
其他文献
记得《中国教育报》曾经登载过一篇文章:《一名中考生的故事》。文章记述了某市的一名中学生,因为老师的歧视和体罚,致使这名学生丧失了信心,被老师宣判了“死刑”——老师向家长宣布这个学生考学的几率是“0”。最后,家长无奈地将孩子领回了家。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家长的鼓励和指导下,孩子竟然考上该市的一所重点高中。   这个孩子平时天性顽皮好动,经常惹老师生气,学习成绩一般。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坏学生。因他的
期刊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感受颇深:      一、对惩戒的缺失      有教师在网上这么自嘲:“碍于各方面的压力,我把自己的‘教育惩戒权’丢了很久了,都已经习惯于做一名只表扬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了。”上述教师的自嘲并非空穴来风,也许从来没有哪个年代的
期刊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人才的任务,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必须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实现西藏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培
期刊
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缩短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对他们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课题。后进生教育的好差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班级管理和校风建设面临的问题,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要把转化后进生当作大事来抓。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投入情感      首先要亲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常常事半功倍。如:一位同学做错了事情,你就大发雷霆,辱骂或讽刺,这样对方就会形成
期刊
教务主任在学校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增强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履行职责。在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当好在管理网络中的角色      教务主任是联系校领导和教师的中间环节,起中介作用,具体说来要当好三种角色:   1.相对校领导是下级。在贯彻落实教学工作决策方面起中介作用,是协助者。   首先,要接受校长发出的工作指令,并传输给教研组加以贯彻执行;其次把反馈信息传递给校长
期刊
【摘 要】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正是在同属于汉藏语系下,借助多元文化背景,从汉、缅两种不同语族,在语言文化、历史渊源、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同源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挖掘和发现在云南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条件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缅族 同一语系 不同语族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
期刊
【摘 要】当前,研究性教学评价笼统、学生评价教学效果不足等问题十分普遍。本文在分析了研究性教学实践取得成绩的同时,并重点提出了研究性教学评价实施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评价体系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26-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努力探索适合专业定位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通过应用性的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电子商务 应用人才 培养模式 就业 探索  【中图分类号】D6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27-02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努力探索适合
期刊
【摘 要】在职业教育日益为社会所需的今天,作为卫生学校,我们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我校是以培养护士为主,而当今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会专业技术,更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此,我校在学生即将走向临床实习之际,开展了一项极具挑战和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生态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职场体验大课堂”系列活动,主题为“放飞理想”。笔者作为护理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并有深刻的体会和极大的心灵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构成等角度分析了《英语视听说教程》的编写特色。该套教材以题材体裁多样性、语言表达手段实用性、语言材料真实性、练习趣味性、语言交流场景仿真、图文设计美观生动与多媒体学习效果等特点全面体现了《教学要求》精神。经过试用,教学效果突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该教材有助于我们全面落实《教学要求》。  【关键词】《教学要求》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