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材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二次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对教材二次开发时结合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备课教学中。
一、在二次开发教材过程中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自身道德品质,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到得一致、和谐,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指出了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想学生之所想,以更大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学生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还要有认真踏实的求实精神。光是工作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踏实的求实精神,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认真求知,不断探索,不畏艰险,勇攀知识高峰。同时既要做到专又要博,认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做一个创新型、求知型的现代教师。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要不断提高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二次开发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哪怕是一个数据的不准确都会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结果不准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任何一个成功的实验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的实践与探索,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自学成长的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物理史就是一部科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求学史,我们要向学生讲述科学家为求得真理所作出的努力与牺牲,学习他们捍卫真理、不懈努力、严谨认真、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如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成就卓越,他曾尝试用几个莱顿瓶电死一只火鸡,但不慎他自己碰及瓶子,被电流击昏。他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放弃研究,相反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空前的“风筝试验”。他风趣地说:“当时,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发明了避雷针,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协会科普利奖章。这样的实例还有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及严谨的求学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二次开发教材中体现物理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概述亚里士多德差不多二千年来一直得到人们公认的说法被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规律得到逐步认识过程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
在物理教学的二次开发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9.
[2]鲁秀萍教材“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2008年《吉林教育》10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二次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对教材二次开发时结合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备课教学中。
一、在二次开发教材过程中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自身道德品质,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到得一致、和谐,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指出了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想学生之所想,以更大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学生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还要有认真踏实的求实精神。光是工作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踏实的求实精神,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认真求知,不断探索,不畏艰险,勇攀知识高峰。同时既要做到专又要博,认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做一个创新型、求知型的现代教师。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要不断提高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二次开发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哪怕是一个数据的不准确都会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结果不准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任何一个成功的实验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的实践与探索,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自学成长的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物理史就是一部科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求学史,我们要向学生讲述科学家为求得真理所作出的努力与牺牲,学习他们捍卫真理、不懈努力、严谨认真、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如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成就卓越,他曾尝试用几个莱顿瓶电死一只火鸡,但不慎他自己碰及瓶子,被电流击昏。他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放弃研究,相反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空前的“风筝试验”。他风趣地说:“当时,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发明了避雷针,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协会科普利奖章。这样的实例还有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及严谨的求学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二次开发教材中体现物理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概述亚里士多德差不多二千年来一直得到人们公认的说法被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规律得到逐步认识过程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
在物理教学的二次开发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9.
[2]鲁秀萍教材“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2008年《吉林教育》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