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323-01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上和谐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则能实现上述目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究了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1合作预习中质疑,引导探究问题是思考源泉,是探究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则需通过社会、自然、生活、科学中可体现数学价值的问题与现象来设置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小红以观察温度计读数为出发点,并利用生活经验获得了日温差;小军从减法意义出发,通过加法"凑"出了日温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数轴演示日温差或者制作温度计教学课件,亦或让学生们直接地观察温度计)然后进行探究活动:①以问题串诱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小红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由5℃降至-3℃,得出温差为8℃。小红的结论是否正确?
2模式构架
新授课一般采用"自学——引导——发现——展示——当堂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操作流程
3.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对话、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
3.2探究尝试。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与探索,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探究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3.3数学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须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思考为前提),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对"还是"不对".即使是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完整地复述一遍规范的答案,而且一定要追问为什么?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的看法,有无其他解法。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发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和呵护。
3.4解决问题。
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地都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韵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个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5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最好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3.6反思升华。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上和谐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则能实现上述目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究了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1合作预习中质疑,引导探究问题是思考源泉,是探究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则需通过社会、自然、生活、科学中可体现数学价值的问题与现象来设置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小红以观察温度计读数为出发点,并利用生活经验获得了日温差;小军从减法意义出发,通过加法"凑"出了日温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数轴演示日温差或者制作温度计教学课件,亦或让学生们直接地观察温度计)然后进行探究活动:①以问题串诱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小红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由5℃降至-3℃,得出温差为8℃。小红的结论是否正确?
2模式构架
新授课一般采用"自学——引导——发现——展示——当堂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操作流程
3.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对话、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
3.2探究尝试。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与探索,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探究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3.3数学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须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思考为前提),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对"还是"不对".即使是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完整地复述一遍规范的答案,而且一定要追问为什么?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的看法,有无其他解法。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发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和呵护。
3.4解决问题。
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地都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韵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个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5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最好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3.6反思升华。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