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关机了几个小时,等到开机时,微信和未接来电突然涌入几十条消息——母亲打了十几个电话给我,微信中好朋友发来消息:“你妈到处在找你!”。我被这十几个未接来电怔住了,想起今天回到宿舍忘记给母亲发信息告诉她我已经回到宿舍,赶紧拿起手机准备回拨电话,这时电话响起,话筒里传来父亲的呵斥:“你去哪了?为什么关机?”父亲从未如此严厉地呵斥我,我只得认真向他解释了手机关机的原因——实习结束回到宿舍之后忘记给手机充电。不想他听后更生气了,大声责骂道:“你忘记告诉你妈你回到宿舍了!那为什么你妈每个星期都能在你实习下班那天准时给你发信息!你知道远在广州,手机又关机,家里大人多担心吗?”说完便挂了电话。我心里一颤;日常中微小的细节慢慢在脑海中浮现:每周末实习结束回到宿舍的时候,母亲都会准时发来微信——“回到宿舍了吗?”“下班了吗?”;而我常常忘记告诉她我已经回到宿舍,等她发来信息,我也才会简单地回复她一句“到了”;假期在家时,母亲兴致勃勃特地让我教她学习使用微信,她说这样就可以常常和我聊天;在我忘记回复她的时候,她也会小小地抱怨一样,甚至连抱怨都算不上;假期回家的时候,她总是早早就备好了我所喜欢的吃食……太多的细节在一瞬间重新浮现,心头五味杂陈。
我从小便是一个不恋家的孩子,生活在小县城的我,一心希望自己能够飞往更高远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父亲母亲都十分了解我,因此他们从未束缚过我,未曾要求我留在家乡学习和工作;只是父亲曾言:“孩子都像风筝,长大了就往外飞,我们手里拽着的,只是细细的一根线”。父母都是一样操心着儿女万事的父母,他们手里紧紧拽着一根线,又放子女高飞,一面是自由,另一面则是永远的支持;小时候,他们用双手牵引着我们学会走路,长大后,他们用细线遥遥支持我们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龙应台曾言:“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用追”。父母子女,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但人生轨迹独特而不独立,父母子女的人生轨迹,总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同风筝和拽线人之间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便飞往蓝天,风筝也是从拽线人手中飞走。而那交相缠绕的人生轨迹,沿着相同的通往尽头的方向行走着,龙应台眼中的背影,是儿女跑得飞快的背影;而我眼中的背影,是始终在前方守候牵引我的,父亲母亲如山的背影。
从小最羡慕的便是那些能够对父亲母亲说出“我爱你”、撒娇的小孩,在表达情感方面,我一向木讷,无法对着父亲母亲说些什么贴心甜蜜的话语,妈妈常会说:“你看别人家的女儿”,我能够理解她渴望和女儿一起逛街聊小秘密的心情,而我却没有办法做到这些;反而在她多说几句的时候会不耐烦地回应她。孔子曾云:“事父母,色难”,越长大,便越了解这句话的深意——与父母相处,最难的便是时时在父母面前保持愉悦的容色;但这种“不容易”,确实渐渐老去的父母,最渴望拥有的——他们远远地牵着维系风筝的那条线,所希望的是风筝在降落的时候,能够快乐地扑回他们的怀抱中。平日里的小小争吵,其实只要一点体谅,便可以烟消云散;所谓父母,心头最无可奈何,毫不计较的,便只有子女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之养之,育之教之;他们也曾是如山的超人,在岁月的蹉跎中佝偻了腰背;在广阔的天空下,他们仰头守候着高飞的风筝,手里紧紧拽着那根线——那是一份牵引,也是无言的后盾。而当他们渐渐老去,风筝也该时时回头,看看慈祥的他们。
很久以前有一则新闻:“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事实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媒体的形象解读。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当道德义务被列为法律条文,成为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这其中意味的,是当今时代的种种行为与“善事父母”道德义务存在相悖的状况,以致这一古老源长的道德品质需要进驻法律来唤起人们的注意。这条法律条文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提醒和倡导的作用,它如同钟槌,敲打着每个为人子女的人心内的钟——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怀父母,诚心敬意,色悦恭让,这才是我们的父母期望享受的天伦之乐,才是人情融融的社会中一股孝情暖流。“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是时代对于“孝”的守望。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因为血缘关系所以有了一种神奇的联系,它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情之一,这种骨血亲情是永远无法解除的,是人类原始感情的体现和凝聚,这是“孝”的感情基础。因此,“孝”的存在,是促进家庭中父母子女和谐相融的情感,促進一个家庭的稳定和美。一个人具有敬亲孝亲的品质,也是他具有感恩之心的体现,我们总是相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至亲父母心怀感恩,才会对他人怀有慈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父母的人,能够对其他的人怀有良善之心,行良善之事,这几乎成了这个社会上对很多人道德品格的评判标准之一。
怀感恩之心,体父母之情,是作为儿女的我们最基本的道德义务;高飞的风筝,在寻找自己梦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飞往家的方向,去拥抱曾经如山一样的父母。
我从小便是一个不恋家的孩子,生活在小县城的我,一心希望自己能够飞往更高远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父亲母亲都十分了解我,因此他们从未束缚过我,未曾要求我留在家乡学习和工作;只是父亲曾言:“孩子都像风筝,长大了就往外飞,我们手里拽着的,只是细细的一根线”。父母都是一样操心着儿女万事的父母,他们手里紧紧拽着一根线,又放子女高飞,一面是自由,另一面则是永远的支持;小时候,他们用双手牵引着我们学会走路,长大后,他们用细线遥遥支持我们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龙应台曾言:“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用追”。父母子女,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但人生轨迹独特而不独立,父母子女的人生轨迹,总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同风筝和拽线人之间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便飞往蓝天,风筝也是从拽线人手中飞走。而那交相缠绕的人生轨迹,沿着相同的通往尽头的方向行走着,龙应台眼中的背影,是儿女跑得飞快的背影;而我眼中的背影,是始终在前方守候牵引我的,父亲母亲如山的背影。
从小最羡慕的便是那些能够对父亲母亲说出“我爱你”、撒娇的小孩,在表达情感方面,我一向木讷,无法对着父亲母亲说些什么贴心甜蜜的话语,妈妈常会说:“你看别人家的女儿”,我能够理解她渴望和女儿一起逛街聊小秘密的心情,而我却没有办法做到这些;反而在她多说几句的时候会不耐烦地回应她。孔子曾云:“事父母,色难”,越长大,便越了解这句话的深意——与父母相处,最难的便是时时在父母面前保持愉悦的容色;但这种“不容易”,确实渐渐老去的父母,最渴望拥有的——他们远远地牵着维系风筝的那条线,所希望的是风筝在降落的时候,能够快乐地扑回他们的怀抱中。平日里的小小争吵,其实只要一点体谅,便可以烟消云散;所谓父母,心头最无可奈何,毫不计较的,便只有子女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之养之,育之教之;他们也曾是如山的超人,在岁月的蹉跎中佝偻了腰背;在广阔的天空下,他们仰头守候着高飞的风筝,手里紧紧拽着那根线——那是一份牵引,也是无言的后盾。而当他们渐渐老去,风筝也该时时回头,看看慈祥的他们。
很久以前有一则新闻:“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事实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媒体的形象解读。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当道德义务被列为法律条文,成为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这其中意味的,是当今时代的种种行为与“善事父母”道德义务存在相悖的状况,以致这一古老源长的道德品质需要进驻法律来唤起人们的注意。这条法律条文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提醒和倡导的作用,它如同钟槌,敲打着每个为人子女的人心内的钟——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怀父母,诚心敬意,色悦恭让,这才是我们的父母期望享受的天伦之乐,才是人情融融的社会中一股孝情暖流。“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是时代对于“孝”的守望。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因为血缘关系所以有了一种神奇的联系,它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情之一,这种骨血亲情是永远无法解除的,是人类原始感情的体现和凝聚,这是“孝”的感情基础。因此,“孝”的存在,是促进家庭中父母子女和谐相融的情感,促進一个家庭的稳定和美。一个人具有敬亲孝亲的品质,也是他具有感恩之心的体现,我们总是相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至亲父母心怀感恩,才会对他人怀有慈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父母的人,能够对其他的人怀有良善之心,行良善之事,这几乎成了这个社会上对很多人道德品格的评判标准之一。
怀感恩之心,体父母之情,是作为儿女的我们最基本的道德义务;高飞的风筝,在寻找自己梦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飞往家的方向,去拥抱曾经如山一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