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由老人监护和寄养,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突出。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必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有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部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1.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且儿童防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2.教育问题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質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心理問题 根据我县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5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2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要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与注释 :
[1]庄华峰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
[6]毛晓光.人的成长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新华镇大寨小学 734200)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突出。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必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有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部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1.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且儿童防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2.教育问题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質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心理問题 根据我县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5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2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要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与注释 :
[1]庄华峰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
[6]毛晓光.人的成长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新华镇大寨小学 7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