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雪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政治名师共同体主持人,苏州市乡村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育站负责人;苏州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苏州市劳动模范。
主持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十三·五”规划重点自助课题、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等,荣获“吴江教育名家”称号、苏州市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吴江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刊发论文三十余篇,著有《议题式教学简论》《议题式教学例论》,主编《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室理念:守正创新,互为而群
工作室特色:常态化研修,项目化推进,雁阵式行进
教什么?怎么教?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时代之问”。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要给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必须造就一批播撒“真善美种子”的学生发展“引路人”与学科育人的“排头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守正”是为师者的基础、教育的底线,解决的是“去往何处”的问题。守正为基,要求思政课教师守政治方向之正,守舆论导向之正,守网络舆情之正……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上下功夫,坚守思政课教师职业信念,追寻职业理想,唱响新时代的教育最强音。“创新”则是思政课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解决的是“如何去”的问题。创新为要,思政课教师要从理念、方法、实践上创新,在强化价值引领上下功夫,不断凝聚学生发展的正能量。
“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守正”与“创新”中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是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的关键所在。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在十余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所在区域培养了一批守正创新型的思政课“种子”教师。
一、追寻常态化“时代好课”,坚定思政教师职业信念
时代好课无疑是“守正”的主场域,而常态课堂则是“守正”的主阵地。“种子”教师就是要在常态化的“时代好课”中唱响时代教育的强音。工作室始终将“守正”作为培育“种子”教师的基础工程,力争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常态课堂中收获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尊严,坚定职业信念。
常态课引领是工作室坚持不懈的一项研修策略。十余年间,主持人坚持立足思政课教学一线,带领老师们不断追问“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于是,从“一支粉笔一堂课”到“一个主题贯到底”再到“一个议题大家议”,主持人和成员一起,从情境教学、主题活动型教学,再到议题式教学,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阐释思政好课的意蕴。主持人示范授课是工作室的“家常菜”,这样的常态课坚持不预演、不彩排,追求常态和本真。每一次思政课教学示范和巡回评课,主持人都倡导并力求让学生“讲真话”“诉真情”,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着重锻炼各成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临场智慧,从而学会从容应对课堂“意外”,拥有敢于邂逅“不可预约的美丽”的心态。主持人用自己的行动和追求阐释一堂好课的符号意义和感召作用,即一堂好课应是一生的追求而不可半途则废,是教学的常态而不可逢场作戏,是心灵的相约而不可空洞说教。
由此,工作室形成了常态化研讨制度。每月一次的工作室活动以专题研讨或主题沙龙方式展开,提前确定研修主题;成员须完成书面阐述,根据主题相互交流心得,主持人進行现场评点并布置新任务。而课堂研讨作为每次活动的必修课,其形式或是听课评课,或是说课评课,成员们在自家人的氛围中或“红脸”或“出汗”,以真诚探求真理。一种研修方式,只有成为一种常态,才能收获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功力。常态化研讨如同一部不断汲取源头活水的马达,输送着原创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经验。
越来越多的工作室成员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政治老师,用学生的话说即“高度认可,没有之一”。调查显示,工作室成员的任课平均满意率超过95%,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教学生态。从“站稳”到“站好”思政讲台,成员不仅收获了职业幸福与尊严,积淀了专业成长的丰厚底蕴,更坚定了讲“时代好课”、站好思政讲台的职业信念。
二、推进项目化“问题”研究,激发思政教研创新活力
思政教师要解决“怎么教” “怎样培养人”等 “时代之问”,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展开教改创新,形成应有的前瞻理念、教学能力与实践素养。而此类“问题”和“困境”将倒逼团队不断结合自身实践去深入探讨和破解。于是,工作室遵循“问题作课题——项目作研究”的思路,探寻教学问题,进而形成课题,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创新活力,在课题项目化实施中催生“种子”教师。
学科育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研究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但并非任何教学中的“问题”都可以直接构成研究的“课题”。工作室在实践中发现,可转化为“课题”的教学问题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直接性问题”,即学科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如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即将教育教学理论、观念与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问题,如微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实施、循证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三是“反思性问题”,即着眼学科育人,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检视与剖析的问题,如指向学科育人进行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策略”等。
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就缘于这样的“课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引入“议题”概念,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2]。缘于这一契机和国内外教育界对于“议题式教学”及其“学科育人”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在江苏省政治教研员顾润生老师的启发下,工作室自2018年始围绕“议题式教学”“学科育人”等“探索性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团队将其与教学中的“直接性问题”相结合,检视与剖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挖掘“反思性问题”,先后申报立项了省教研课题“指向学科育人的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和省规划课题“议题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凝结成果出版了《议题式教学简论》《议题式教学例论》等论著。期间,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关于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课堂架构、实施路径、评价策略等30余篇论文。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认识到,有效的教学绝非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与时俱进的继承创新。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形成自己研究的“自留地”。那么,如何以学科课程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的实施为重点,在“教学”中作“研究”呢?工作室对成员的要求是:提炼日常问题,深化现有问题,发现新生问题,日记一个问题。事实证明,这些要求让成员们原有的问题意识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学术习惯,从而为成员们的选题提供了宝贵的触发点。仅“十三五”期间,工作室成员申报的省规划课题和教研课题已累计达到五项。从课堂教学走向教学研究,在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破解教学难题、引领教学创新的支撑和驱动下,工作室不断激发思政教师的创新活力,朝着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愿景不断前行。
三、任务驱动“雁阵式”前行,引领思政教师协同共进
独行捷,众行远。探索教育的“时代之问”,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齐步走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合成,也需要雁阵式行进的结构辅助,即以“头雁”的卓越发展带动“众雁”的集体行进。这成为工作室近年发展的富有管理哲学意义的一种发展方式。
头雁是雁阵中的关键少数,头雁的率先垂范能够形成“头雁效应”,让雁阵借助其动力而远行。为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工作室给他们列了一张有些“苛刻”的任务清单:前沿分享、写作指导、课堂试验和主题叙事。每次活动中,“头雁”要作一次前沿分享,帮助其他成员了解当下的学术态势;每学期做一次论文指导,具体介绍写作技巧;主动承担同题异构开课任务,引领成员共生发展;一年进行一次主题叙事,让成员感受一位教师自觉成长的历程。
例如,朱永元老师是正高级教师级的“头雁”,他以扎根一线的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微课程研究成为工作室的引领者;顾爱勤老师则是名教师级的“头雁”,她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生活化的课堂风格成为工作室公开课的“课霸”,近年又成为省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主编。而孙杰这位“80后”教师无疑是工作室的教科研“头雁”,以“勤于阅读、深入钻研、持续笔耕”的态度和成就影响着其他成员。近年来,他发表论文逾百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十余篇,出版《议题式虚拟教学》专著一部。这些“头雁”以自己的教育情怀和学术水平引领年轻老师成长。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形成了以常态任务和特定任务驱动雁阵前行的方式。常态任务一般在每年春天“播种”,冬天“收割”,包括读书、教学和科研。“小伙伴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平均每月一次的专题研讨、主题沙龙、研课研修和不定期的虚拟社区学术交流,聚焦育人实效,苦练内功。特定任务则是由工作室因特定研究而规定的任务。如成员参与《议题式教学设计》一书的编辑工作,便是一个特定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室出现了“一个团队成就一本书”的合作态势,也形成了“一本书成长一个团队”的良好态势。
工作室“雁阵”的主力军是一批年轻人,在“头雁”的引领下,他们以自己的努力书写着奋斗而美丽的青春。亢亮老师在远离县城的乡村中学工作,但他总是早早来到活动场地做好上课准备,而今已成为省基本功大赛获奖者和区青年拔尖人才;费金娟老师近年活跃在区、市的学科比赛之中,已成长为一位能够驾驭省级公开课的学科带头人……从工作室先后走出了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市名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教学骨干。
十余年共同成长,从课堂教学走向教学研究,在不断回答“时代之问”,探索教学规律,破解教学难题,引领教学创新的支撑和驱动下,工作室以“守正创新、协同共进”的理念建设着思政课“种子”教师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獻: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责任编辑
主持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十三·五”规划重点自助课题、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等,荣获“吴江教育名家”称号、苏州市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吴江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刊发论文三十余篇,著有《议题式教学简论》《议题式教学例论》,主编《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室理念:守正创新,互为而群
工作室特色:常态化研修,项目化推进,雁阵式行进
教什么?怎么教?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时代之问”。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要给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必须造就一批播撒“真善美种子”的学生发展“引路人”与学科育人的“排头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守正”是为师者的基础、教育的底线,解决的是“去往何处”的问题。守正为基,要求思政课教师守政治方向之正,守舆论导向之正,守网络舆情之正……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上下功夫,坚守思政课教师职业信念,追寻职业理想,唱响新时代的教育最强音。“创新”则是思政课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解决的是“如何去”的问题。创新为要,思政课教师要从理念、方法、实践上创新,在强化价值引领上下功夫,不断凝聚学生发展的正能量。
“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守正”与“创新”中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是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的关键所在。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在十余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所在区域培养了一批守正创新型的思政课“种子”教师。
一、追寻常态化“时代好课”,坚定思政教师职业信念
时代好课无疑是“守正”的主场域,而常态课堂则是“守正”的主阵地。“种子”教师就是要在常态化的“时代好课”中唱响时代教育的强音。工作室始终将“守正”作为培育“种子”教师的基础工程,力争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常态课堂中收获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尊严,坚定职业信念。
常态课引领是工作室坚持不懈的一项研修策略。十余年间,主持人坚持立足思政课教学一线,带领老师们不断追问“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于是,从“一支粉笔一堂课”到“一个主题贯到底”再到“一个议题大家议”,主持人和成员一起,从情境教学、主题活动型教学,再到议题式教学,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阐释思政好课的意蕴。主持人示范授课是工作室的“家常菜”,这样的常态课坚持不预演、不彩排,追求常态和本真。每一次思政课教学示范和巡回评课,主持人都倡导并力求让学生“讲真话”“诉真情”,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着重锻炼各成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临场智慧,从而学会从容应对课堂“意外”,拥有敢于邂逅“不可预约的美丽”的心态。主持人用自己的行动和追求阐释一堂好课的符号意义和感召作用,即一堂好课应是一生的追求而不可半途则废,是教学的常态而不可逢场作戏,是心灵的相约而不可空洞说教。
由此,工作室形成了常态化研讨制度。每月一次的工作室活动以专题研讨或主题沙龙方式展开,提前确定研修主题;成员须完成书面阐述,根据主题相互交流心得,主持人進行现场评点并布置新任务。而课堂研讨作为每次活动的必修课,其形式或是听课评课,或是说课评课,成员们在自家人的氛围中或“红脸”或“出汗”,以真诚探求真理。一种研修方式,只有成为一种常态,才能收获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功力。常态化研讨如同一部不断汲取源头活水的马达,输送着原创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经验。
越来越多的工作室成员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政治老师,用学生的话说即“高度认可,没有之一”。调查显示,工作室成员的任课平均满意率超过95%,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教学生态。从“站稳”到“站好”思政讲台,成员不仅收获了职业幸福与尊严,积淀了专业成长的丰厚底蕴,更坚定了讲“时代好课”、站好思政讲台的职业信念。
二、推进项目化“问题”研究,激发思政教研创新活力
思政教师要解决“怎么教” “怎样培养人”等 “时代之问”,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展开教改创新,形成应有的前瞻理念、教学能力与实践素养。而此类“问题”和“困境”将倒逼团队不断结合自身实践去深入探讨和破解。于是,工作室遵循“问题作课题——项目作研究”的思路,探寻教学问题,进而形成课题,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创新活力,在课题项目化实施中催生“种子”教师。
学科育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研究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但并非任何教学中的“问题”都可以直接构成研究的“课题”。工作室在实践中发现,可转化为“课题”的教学问题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直接性问题”,即学科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如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即将教育教学理论、观念与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问题,如微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实施、循证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三是“反思性问题”,即着眼学科育人,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检视与剖析的问题,如指向学科育人进行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策略”等。
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就缘于这样的“课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引入“议题”概念,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2]。缘于这一契机和国内外教育界对于“议题式教学”及其“学科育人”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在江苏省政治教研员顾润生老师的启发下,工作室自2018年始围绕“议题式教学”“学科育人”等“探索性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团队将其与教学中的“直接性问题”相结合,检视与剖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挖掘“反思性问题”,先后申报立项了省教研课题“指向学科育人的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和省规划课题“议题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凝结成果出版了《议题式教学简论》《议题式教学例论》等论著。期间,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关于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课堂架构、实施路径、评价策略等30余篇论文。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认识到,有效的教学绝非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与时俱进的继承创新。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形成自己研究的“自留地”。那么,如何以学科课程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的实施为重点,在“教学”中作“研究”呢?工作室对成员的要求是:提炼日常问题,深化现有问题,发现新生问题,日记一个问题。事实证明,这些要求让成员们原有的问题意识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学术习惯,从而为成员们的选题提供了宝贵的触发点。仅“十三五”期间,工作室成员申报的省规划课题和教研课题已累计达到五项。从课堂教学走向教学研究,在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破解教学难题、引领教学创新的支撑和驱动下,工作室不断激发思政教师的创新活力,朝着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愿景不断前行。
三、任务驱动“雁阵式”前行,引领思政教师协同共进
独行捷,众行远。探索教育的“时代之问”,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齐步走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合成,也需要雁阵式行进的结构辅助,即以“头雁”的卓越发展带动“众雁”的集体行进。这成为工作室近年发展的富有管理哲学意义的一种发展方式。
头雁是雁阵中的关键少数,头雁的率先垂范能够形成“头雁效应”,让雁阵借助其动力而远行。为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工作室给他们列了一张有些“苛刻”的任务清单:前沿分享、写作指导、课堂试验和主题叙事。每次活动中,“头雁”要作一次前沿分享,帮助其他成员了解当下的学术态势;每学期做一次论文指导,具体介绍写作技巧;主动承担同题异构开课任务,引领成员共生发展;一年进行一次主题叙事,让成员感受一位教师自觉成长的历程。
例如,朱永元老师是正高级教师级的“头雁”,他以扎根一线的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微课程研究成为工作室的引领者;顾爱勤老师则是名教师级的“头雁”,她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生活化的课堂风格成为工作室公开课的“课霸”,近年又成为省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主编。而孙杰这位“80后”教师无疑是工作室的教科研“头雁”,以“勤于阅读、深入钻研、持续笔耕”的态度和成就影响着其他成员。近年来,他发表论文逾百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十余篇,出版《议题式虚拟教学》专著一部。这些“头雁”以自己的教育情怀和学术水平引领年轻老师成长。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形成了以常态任务和特定任务驱动雁阵前行的方式。常态任务一般在每年春天“播种”,冬天“收割”,包括读书、教学和科研。“小伙伴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平均每月一次的专题研讨、主题沙龙、研课研修和不定期的虚拟社区学术交流,聚焦育人实效,苦练内功。特定任务则是由工作室因特定研究而规定的任务。如成员参与《议题式教学设计》一书的编辑工作,便是一个特定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室出现了“一个团队成就一本书”的合作态势,也形成了“一本书成长一个团队”的良好态势。
工作室“雁阵”的主力军是一批年轻人,在“头雁”的引领下,他们以自己的努力书写着奋斗而美丽的青春。亢亮老师在远离县城的乡村中学工作,但他总是早早来到活动场地做好上课准备,而今已成为省基本功大赛获奖者和区青年拔尖人才;费金娟老师近年活跃在区、市的学科比赛之中,已成长为一位能够驾驭省级公开课的学科带头人……从工作室先后走出了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市名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教学骨干。
十余年共同成长,从课堂教学走向教学研究,在不断回答“时代之问”,探索教学规律,破解教学难题,引领教学创新的支撑和驱动下,工作室以“守正创新、协同共进”的理念建设着思政课“种子”教师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獻: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