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T-Ⅲ、FIB、FDP、D-D、t-PA、PAI-1在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监测意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17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男36例,女8例,平均60.61±11.57岁。上述对象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及急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疾病,并选择2周前停用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
  标本采集:选择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7ml,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收集血浆,自然凝集血液3000转/分钟离心取血清,以上均保存于-40℃待测。AT-Ⅲ、t-PA、PAI-1活性及D-D含量测定为血浆,FDP为血清。
  统计学方法:各指标均采用X±S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急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AT-Ⅲ、FIB、FDP、D-D、t-PA、PAI-1的变化情况,数值结果见表1、2。
  
  讨 论
  
  正常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失平衡就会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危险,AT-Ⅲ是血浆生理性抑制物中最主要抗凝物质,对凝血酶的抑制80%要靠它来实现,它可直接抑制凝血酶,也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AT-Ⅲ减少,是体内处于高凝状态的客观指标。
  我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呈高凝状态,且不断形成微血栓和血栓,继发性纤溶致血浆D-D含量增高。Lowe指出D-D是观察纤溶效果最有价值的指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纤溶系统激活物,它通过激活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前者增高主要是原发性纤溶系统活跃,后者增强是反映凝血酶增多和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系统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t-PA的快迅速抑制物,它与t-PA1结合后使之迅速失去活性导致纤维蛋白原清除下降。高血症患者其残废和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高。对于AMI患者,临床上应用肝素及华法令等抗凝治疗有效,但随之而来的出血事件频繁发生。关键在于缺乏抗凝血、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客观指标。
  本研究发现用尿激酶(UK)2小时t-PA明显升高而PAI-1活性明显下降,用药剂量愈大,变化愈明显。已知t-PA能先择性地作用于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之转人为纤溶酶,使血栓溶解,t-PA升高PAI-1下降有利于血体溶解。从t-PA和PAI-1测定方法可以看出,它们最终都通过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所以所测t-PA、PAI-1实际反应的是UK用量大小。在溶栓治疗中,t-PA、AT-Ⅲ活性及D-D含量三者在8小时内变化几乎是同步,统计分析三者成正相关。这说明用尿激酶后纤溶系统被激活的同时凝血系统也被激活,血栓的溶解和形成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在用尿激酶2小时后D-D下降时,4小时后AT-Ⅲ也相继下降,表明用尿激酶后血液中纤溶活性持續到2小时,然后纤溶活性下降或血栓不再溶解,相对没有新的创面刺激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的活性相应降低,纤维蛋白原消耗性减少。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溶栓后6~24小时内,AT-Ⅲ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反映血浆中的凝血酶含量极低,加上纤维蛋白原含量也处于低谷,所以此时用尿激酶溶栓后也许就是最易出血的时段,这时应用抗凝药物有可能导致出血,就应该在24小时后再用抗凝药物。在AMI治疗中也如此,一般溶栓在8小时之内纤溶活性大于凝血活性,不需要抗凝,但如果所有的监测指标显示凝血大于纤溶,则表明有再梗的可能,会造成新的血栓形成和血管再闭。由引可见,检测血浆中AT-Ⅲ、t-PA、PAI-1活性及FIB、FDP、D-D含量水平,有可能为AMI的治监测和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用抗凝、降纤、降脂、溶栓等在AMI的治疗中可能有很大的前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白疕汤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36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予自拟白疕汤口服,对照组(118例)口服迪银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8.4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白疕汤为治疗银屑病的一个有效方剂。  关键词 银屑病 自拟白疕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
期刊
摘 要 目的:觀察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通过120例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观察肩周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优63例,良48例,有效9例,优良率92.5%。结论: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可明确止痛,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功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肩周炎 神经阻滞 穴位注药手法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0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以来自拟苦参三黄汤合硝矾洗剂冷湿敷治疗皮肤病继发感染患者138例,湿疹并感染67例,足癣并感染71例。病程3~8天,均为门诊病人。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局部肿胀,有脓性分泌物,但无全身症状,如有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加用抗生素者不计在内。  治疗方法:自拟苦参三黄汤。基本
期刊
关键词 乳癖舒胶囊 乳腺增生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98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乳腺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有微波、红外线、西药(三苯氧胺片)等,但均有一定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我们对乳腺增生患者应用的乳癖舒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资
期刊
摘 要 目的: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介入组24例,从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综合治疗组24例(中药+介入),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并随症加减。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有明显优势(P<0.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脑血栓住院患者1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进行常规治疗,以胞二磷胆碱、降纤酶、血塞通静滴,每日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中药方剂加味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辨证施治15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8例,显效2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基本治愈22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95    資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3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51.2岁;DM病程平均7.2年;伴DPN 1~12年,平均4.2年。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0.5~75岁,平均56.2岁;DM病程平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11    高频超声对浅表器官的检查和疾病诊断及浅表肿物的诊断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腹壁肿物种类较多、分布广、无定处,利用高频超声成像诊断技术能较直观地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12月收集完整的病例整理报告19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女14例,男5例。年龄28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在外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骨折病例,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骨折的范围、骨折片的数目、骨折断端移位程度及隐匿性骨折都能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的范围、移位程度能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隐匿性骨折,是一种好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骨折 体层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双螺旋CT胆管成像技术的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胆系疾病患者口服碘番酸6g,12小时后进行上腹部容积扫描,获取轴面原始图像后再进行胆管系统的二维和三维重建,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平均胆管强化CT值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对无肝内外胆管严重梗阻的患者,三维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一级肝管以下的胆道系统,显示率为100%,二级肝管显示率71.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