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的极大差异,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困难生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如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和教学辐射功能。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力量,探寻“学困生”形成的内外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与转化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困生”:即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基本要求的学生。本研究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概念特指狭义的学困生,即指智力水平虽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不能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达不到一般学生所能达到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因素:某些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侵蚀意志薄弱的学生心灵;加之网吧、游戏厅随处可见,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学校因素:至今,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自信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自暴自弃。学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很容易成为其他同学孤立的对象、嘲讽的目标,致使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产生极度的不信任。由此,有的“学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同学老师的理解帮助,却有被品行不良的人引向泥潭的可能,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自身原因:外来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学习上缺漏多多,听不懂、跟不上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加上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养成。本地的"“学困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点颇多,过于自我、经不起批评、吃不起苦、缺少责任感、没有理想等,甚至如一线教师所感慨 "动之以情,孩子不领情;晓之以理,孩子不讲理",师生沟通不畅固然有教师沟通技巧上的问题,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不配合,导致学习困难确是不争的事实。
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的“学困生”,教师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他们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 还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分期分批按类型,针对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从理论上解决家长在家教中出现的问题,更新家教观念;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不断完善"学困生"转化奖励办法。
(1)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拟定"学困生"转化辅导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转化和提高。
(2)在“学困生”媒转化过程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同时,教师要保留学生改善、提高的相关资料,如:作业、测试试卷、日记、作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学校要定期检查“学困生”转化提高情况,将“学困生”的期中抽测成绩与期末统考成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他们。从待定等级提高到合格等级,学生颁发进步奖。
(4)"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且有交叉性,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三、排除学困生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1、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习困生"的心灵。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2、应正确看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多科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3、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对学困生不可用静止的目光审视他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老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多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让他们真正转化为优秀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艺术,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深信“学困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学困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萌发,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争取有所进步,成为一名好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困生”:即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基本要求的学生。本研究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概念特指狭义的学困生,即指智力水平虽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不能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达不到一般学生所能达到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因素:某些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侵蚀意志薄弱的学生心灵;加之网吧、游戏厅随处可见,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学校因素:至今,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自信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自暴自弃。学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很容易成为其他同学孤立的对象、嘲讽的目标,致使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产生极度的不信任。由此,有的“学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同学老师的理解帮助,却有被品行不良的人引向泥潭的可能,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自身原因:外来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学习上缺漏多多,听不懂、跟不上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加上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养成。本地的"“学困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点颇多,过于自我、经不起批评、吃不起苦、缺少责任感、没有理想等,甚至如一线教师所感慨 "动之以情,孩子不领情;晓之以理,孩子不讲理",师生沟通不畅固然有教师沟通技巧上的问题,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不配合,导致学习困难确是不争的事实。
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的“学困生”,教师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他们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 还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分期分批按类型,针对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从理论上解决家长在家教中出现的问题,更新家教观念;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不断完善"学困生"转化奖励办法。
(1)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拟定"学困生"转化辅导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转化和提高。
(2)在“学困生”媒转化过程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同时,教师要保留学生改善、提高的相关资料,如:作业、测试试卷、日记、作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学校要定期检查“学困生”转化提高情况,将“学困生”的期中抽测成绩与期末统考成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他们。从待定等级提高到合格等级,学生颁发进步奖。
(4)"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且有交叉性,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三、排除学困生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1、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习困生"的心灵。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2、应正确看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多科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3、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对学困生不可用静止的目光审视他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老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多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让他们真正转化为优秀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艺术,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深信“学困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学困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萌发,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争取有所进步,成为一名好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