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代我国女大学生政治冷漠现状分析
  (一)女大学生对政治存在着漠视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女大学生不愿谈论政治或较少谈论政治,对时事政治缺乏关注。在对于备受关注的国际国内事件的调查中,关注经济事件的女大学生占26%,关注科教方面事件的占17.6%,政治事件的占23.6%,体育和娱乐事件的占22.9%,其他方面的占9.9%。通过对女大学生政治关注情况的调查发现:对政治很关心的女大学生仅为18.3%,表示对政治无所谓的女大学生为54.6%,而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女大学生占总调查对象的27.1%。上述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对政治关注程度颇低,关注点稍有倾斜。剖析其成因,女大学生身处校园之中,在课堂上她们只学专业知识,而课余时间则更多的讨论娱乐、购物、明星等话题。此外,多数女大学生以自身性别因素为由逃避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她们认为政治应当由男性或公务员群体去关注,此类思想致使其远离政治生活。
  (二)女大学生不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渠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具体要求。依据相关调查显示,只有47.4%的女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很有意义,一定会认真听课;30.9%的女大学生认为没有意义,但是会去听课;21.7%的女大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课很无聊,很少去上课。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多数不情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思想政治课老师仍旧依靠考勤和考试制度等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维持课堂秩序。而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学生,大多也是聊天或看各类考证书籍。课堂讨论时,很多女大学生不愿参加政治讨论,个别学生甚至对课程内容采取抵制态度。课下,多数女大学生不积极预习课本和复习课本,更毋需说认真研读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
  (三)女大学生消极被动参与政治活动
  据“入党动机调查问卷”中的相关数据显示:选择“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的女大学生占21.49%,希望能够“发挥主动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占39.36%,而希望借此“谋求仕途发展”的占27.5%,直接选择“有利于就业”的占8.7%,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的占2.95%。在学校组织的类似“三下乡”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中,虽然有女大学生参加,但是她们多随波逐流,被动参与,对改变其政治冷漠现象无有效教育作用。
  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女大学生对政治的冷漠现象十分突出,并有逐渐远离政治生活的趋势。女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仅停留在以政治动员为主的层面,制约了有效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这不利于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严重阻碍我国女性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必须深入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减少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
  二、当前我国女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当前中国社会,政治冷漠现象并不仅仅是大学生所特有的,而是在整个中国社会都存在的现象。造成当今中国社会普遍性政治冷漠的原因主要有:
  1.中国的政治传统是造成政治冷漠的历史因素
  自中国封建社会以来,人民群众大都崇拜并依附统治阶层,认为制定政策制度维护国家统治是统治阶层的职责所在,对于社会和国家政治事务普遍表现出冷漠态度。与此同时,民众缺乏必要的民主思想,加之统治集团通过各种手段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堵塞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各种渠道,极大地打击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直至今日,封建社会遗留的政治问题依然影响我国政治的改革和发展。
  2.亟需完善的政治体制是导致政治冷漠现象的制度因素
  我国政治体制起初建立在社会发展起步阶段,虽然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政治不完善、政府公信力缺失、政治参与渠道非正规化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阻塞了我国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必要渠道,阻碍了我国政治参与过程的开放透明发展,公民无法得到有关政治现象的真实信息,严重打击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因此,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冷漠现象的制度因素。
  3.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致使政治冷漠的经济因素
  从宏观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阶段的社会矛盾和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必须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微观来看,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仍占主体,一部分人民的物质生活依旧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多致力于自身经济的发展而无暇参与政治活动。总之,无论是宏观或微观,经济的发展始终是首要,这就导致我国政治方面改革与发展的滞后,致使人民群众忽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降低。
  (二)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1.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生是参与政治活动的主力军,为巩固新生的政治力量做出了极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益紧密,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普及,西方政治文化思想日渐传入中国,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受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冲击,开始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此外,民间各种思潮的涌现使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辨识能力低,致使其不能理智的看待各类思潮,反而出现盲目跟风、消极被动的现象。
  2.就业压力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对政治冷漠问题来说,就业问题成为女大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使女大学生面临着颇大的压力。此种情况下,女大学生更会产生一种理性经济诉求,她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最优化,因而去努力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进行各种专业学术研究等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就导致女大学生无暇学习政治理论,对党团组织的活动也没有积极主动性,厌倦各种政治学习和讨论活动。
  3.性别因素
  我国古代落后的性别观念至今仍然影响女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大部分女性缺乏参政意识,另有大部分男性抵制女性参政,认为女性只应相夫教子。虽然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参与政治的比例逐渐增多,但受女性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致使女性群体的团结程度不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及男性,社会多数群体对女性参政仍存有疑问。此外,现存社会政策中也存在许多不利于女性参与政治管理活动的因素。上述因素导致女大学生对从政不报希望,对政治的关心程度下降,形成政治冷漠的心态。
  三、女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解决路径
  (一)有关部门要提供有利于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提高经济水平,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制定政策措施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力求无性别歧视现象发生。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女大学生获取和传播政治信息提供硬件支持,为女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提供平台。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减轻其就业压力,使其在经济层面上没有后顾之忧。而后为其提供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促使其在政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她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她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有关部门应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积极营造以公众参与为主导的政治环境,为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条件,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解决“官僚主义、权力集中、家长制”等特权现象带来的弊端,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充分带动大学生尤其女性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让大学生的政治生活与良好的政治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二)高校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学校应将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改革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授方法,完善辅助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高校要转变工作职能,将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学生参与各类政治活动的渠道不通畅,使得大学生逐渐丧失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高校要主动了解大学生的利益需求,引导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民族振兴相统一。另外,高校可以开设提高女大学生领导能力的课程,为提高女大学学生参与政治活動创造宽松的校园环境,支持学生参与政治性社团,鼓励学生思考政治问题,培养学生关心政治的良好习惯。
  (三)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女大学生在女性群体中,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未来女性政治参与的代表,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直接影响中国未来女性政治参与的水平,女大学生如何消除政治冷漠,如何积极活跃在各项政治活动中,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两性平等、推荐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女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正确定位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加强对自身政治素质的培养,增强参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动投身到政治活动的参与中去。
  (四)社会要改变陈腐的传统性别文化
  先进的性别文化是推进女性积极参与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中国延续数千年来的“男尊女卑”这一传统封建思想,是一种深层的观念痼疾,对于女性参政议政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女性的性别特征所造成的政治冷漠,应大力倡导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进步理念,为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有利的文化氛围。政府机关则应建立有效的女性干部培训制度,提高女性的参政议政能力,完善保障女性参政的立法和相关政策,并确保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润芝.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
  [2]刘启焱.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分析与对策.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3]黄万顺.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4]S.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57.
  [5]杨雄.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园出版社.1957.
其他文献
在新的教育改革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的重要要求。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初中英语四种基本能
[摘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批判,而是一种社会学批判。当前的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资本的逻辑存在着弊端,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进入《资本论》中,用非实证的历史思维牢牢把握中国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 批判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8-01  人类通过资本增值的逻辑赢得了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富足的物质生活,
摘 要:园林景观的深入推广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当前,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就顺应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本文在梳理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当前现代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应用在园林地被中的方法。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地被  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主要针对黑格尔。实践离不开人并且实践必然源于并依赖于物质。人类社会生活之外是极为重要的自然界,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本体论 实践 自然界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9-02  一些学者有选择地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状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作文教学成了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这种现状的形成与当今
一、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理论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指的是在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来影响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从而达到使政府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能够代表和符合公众的利用与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
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以激活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师生都动起来为目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
[摘要]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 环境 生态 社会文明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01-01  以人为本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施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相关讨论和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制度或者政策方面进行的,而很少从微观的层面进行探讨。实际上,很多教育实践中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