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批判,而是一种社会学批判。当前的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资本的逻辑存在着弊端,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进入《资本论》中,用非实证的历史思维牢牢把握中国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 批判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8-01
人类通过资本增值的逻辑赢得了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为了过上这种物质生活,人们付出的代价是必须成为受资本逻辑支配的社会机器的零件,人的自由丧失了。作为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进而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加以批判。
一、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差异
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对于资本的理论研究以及对资本的批判就没有停歇过,因为资本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大变革、大阵痛,这些好的坏的影响必然会引发同时代思想界的研究、审视与反思。在研究和批判资本的领域里,研究著作众多,但能称之为宏构巨著的唯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这篇著作对资本的分析、洞见和预言,可以说到今天为止不曾被超越。
很多学者在近代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下理解马克思学说。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通过研究资本运行的规律也就明晰了国民财富增长之道。基于这样的理论,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研究财富问题的,非也。从本质上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能一概而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不仅仅是金钱与财富,更深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表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阶级差别,就是权力。也就是说《资本论》并非仅仅是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也不仅仅是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一样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学说的最伟大贡献在于他对资本主义权力的剖析。
二、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社会学实质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批判。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所剖析的货币,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交换的纽带,从更深层次看,它是人与人之间权力的差异,对蕴涵在产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占有的差异。物化为权力的资本就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弊端。作为支配者,拥有资本的群体会尽可能对这种占有的差异做理性上的论证,通过上层建筑使它变成合法的权利。但是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对占有的差异做论证,占有差异本身却仍是不公平的。它是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的不容分说的力量,是一种权力付诸于大众身上的结果。于是,马克思得出结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社会生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生产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关系,即权力关系。《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家只看到了财富的增长,而马克思则看到了社会权力的扩大。所以对比起来我们不难看到,通过资本运行规律来研究物质财富增长规律的人,称之为“经济学家”;通过资本运行规律来研究社会权力增长规律的人,称之为“马克思”。而《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逻辑下社会权力分配的弊病,即当代社会权力的形成、变迁、消长的进程。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逻辑是有无法消解的弊病的,因为在资本的逻辑下货币已经物化为社会权力,资本的增值成了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这一目的偏离了人类发展规律的正常轨道。资本逻辑的弊端是不能消解的,但资本的逻辑本身却可以消解。如何消解?答案还是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在《资本论》中,没有分析当代资本逻辑下的某些具体的经济现象,但是却可以了解、发现这些经济现象的缘由、背后的本质及前景,因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学批判而非经济。
三、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生命力
在今日中国,在今日主抓经济的中国,很多学者正在试图论证马克思已经过时了,但30年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当前中国固然需要经济学家,但同样需要哲学家。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很多人开始重新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他们学习《资本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想通过《资本论》研究资本的运行,这本书不是关乎金钱与财富的,而是想通过这本书重新审视金融危机背后所蕴藏的资本逻辑的弊病。
经济全球化已然来临,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最关键的历史时期,正在努力建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资本的逻辑存在着弊端,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进入《资本论》中,这样才可能用非实证的历史思维,透过经济关系中所形成起来的新的社会权力(资本),去发现这些社会权力的特征、弊端、前景,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生活的力量和趋向。这就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
[3]陈征.《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4]程恩富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 批判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8-01
人类通过资本增值的逻辑赢得了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为了过上这种物质生活,人们付出的代价是必须成为受资本逻辑支配的社会机器的零件,人的自由丧失了。作为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进而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加以批判。
一、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差异
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对于资本的理论研究以及对资本的批判就没有停歇过,因为资本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大变革、大阵痛,这些好的坏的影响必然会引发同时代思想界的研究、审视与反思。在研究和批判资本的领域里,研究著作众多,但能称之为宏构巨著的唯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这篇著作对资本的分析、洞见和预言,可以说到今天为止不曾被超越。
很多学者在近代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下理解马克思学说。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通过研究资本运行的规律也就明晰了国民财富增长之道。基于这样的理论,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研究财富问题的,非也。从本质上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能一概而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不仅仅是金钱与财富,更深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表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阶级差别,就是权力。也就是说《资本论》并非仅仅是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也不仅仅是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一样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学说的最伟大贡献在于他对资本主义权力的剖析。
二、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社会学实质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批判。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所剖析的货币,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交换的纽带,从更深层次看,它是人与人之间权力的差异,对蕴涵在产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占有的差异。物化为权力的资本就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弊端。作为支配者,拥有资本的群体会尽可能对这种占有的差异做理性上的论证,通过上层建筑使它变成合法的权利。但是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对占有的差异做论证,占有差异本身却仍是不公平的。它是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的不容分说的力量,是一种权力付诸于大众身上的结果。于是,马克思得出结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社会生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生产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关系,即权力关系。《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家只看到了财富的增长,而马克思则看到了社会权力的扩大。所以对比起来我们不难看到,通过资本运行规律来研究物质财富增长规律的人,称之为“经济学家”;通过资本运行规律来研究社会权力增长规律的人,称之为“马克思”。而《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逻辑下社会权力分配的弊病,即当代社会权力的形成、变迁、消长的进程。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逻辑是有无法消解的弊病的,因为在资本的逻辑下货币已经物化为社会权力,资本的增值成了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这一目的偏离了人类发展规律的正常轨道。资本逻辑的弊端是不能消解的,但资本的逻辑本身却可以消解。如何消解?答案还是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在《资本论》中,没有分析当代资本逻辑下的某些具体的经济现象,但是却可以了解、发现这些经济现象的缘由、背后的本质及前景,因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学批判而非经济。
三、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生命力
在今日中国,在今日主抓经济的中国,很多学者正在试图论证马克思已经过时了,但30年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当前中国固然需要经济学家,但同样需要哲学家。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很多人开始重新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他们学习《资本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想通过《资本论》研究资本的运行,这本书不是关乎金钱与财富的,而是想通过这本书重新审视金融危机背后所蕴藏的资本逻辑的弊病。
经济全球化已然来临,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最关键的历史时期,正在努力建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资本的逻辑存在着弊端,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进入《资本论》中,这样才可能用非实证的历史思维,透过经济关系中所形成起来的新的社会权力(资本),去发现这些社会权力的特征、弊端、前景,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生活的力量和趋向。这就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
[3]陈征.《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4]程恩富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