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对政治学习有正面作用,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厌学、沉迷游戏等不良后果。高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习惯。本文从互联网对于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出发,提出政治教学发扬互联网优势、应对其劣势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高中政治 教学影响 应对办法
一、互联网对高中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
1.开放的互联网拓宽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时间、空间。通过互联网即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政治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有了校园广播、微博、微信后,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思想教育典型事例、人物,不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鼠标一点,手指一敲,信息便通过光纤传播到整个校园。
2.交互性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手段。学生课上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之后,在课后可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自由选择政治学内容,或者与教师互动。在更广阔的网络平台上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大大提升个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互联网,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有了一定的隐蔽性,学生更容易向教师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教学建议。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是包括政治教学在内的所有好的课堂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元素。
3.全面性互联网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在高中政治课学习中,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这些政治理论大多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对没接触过实际社会政治的学生来说,只通过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要理解透彻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更多地给予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是通过图表、动画等更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甚至巩固该知识点的目的。
二、互联网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消极影响
1.网络搜索引擎对教师的权威构成挑战。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现在,任何一个掌握了基本上网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自己想要的任何知识。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任何知识,或者教师所犯的知识性错误,都可以通过网络求证。长久以往,教师传授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中将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那么学生就会倾向于消极对待课堂,误认为自己不需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只通过网络就能学好政治。
2.对教材的权威性的挑战。高中政治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但是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差距,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往往与教材内容不一致,尤其是对社会阴暗面的解读,学生难免因此而对教材产生质疑。同时,由于印刷、编写等的限制,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及网络,在海量网络信息的轰炸下,其权威性与教师一起受到挑战。
3.学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浸染。互联网在给学生带来海量的信息知识中,夹杂着不宜青少年阅读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高中生正处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又缺乏足够的辨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时期,因此会涉猎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还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上课偷偷玩手机,陷入电子产品依赖症不能自拔,这反而给课堂带来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有碍正常教学效果的增强。
三、应对互联网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这里对互联网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有以下教学对策建议。
其一,面对来自网络的挑战,教师要与时俱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来自学生的各个方面各个思路的提问,若遇见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摆出传统的“老师权威”敷衍了事,而应该主动与学生探讨,这时可以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文献找出答案。但是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导学生不要一味地相信网络的信息,而应该自己加以思考辨别。在学生找到参考答案后,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后多讨论多研究,自己课后也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集思广益的探讨,最后给出有用的结论。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已经产生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不会产生摆脱老师学习的心态,而是会更贴近地跟从老师的教学思维,并从中获益。其二,教材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的参考及考试大纲的借鉴,而不是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政治观点。政治学之所以很难得到发展,在于它的缺乏趣味性。没有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意付出精力研究学习政治学。这时候,老师应该以网络的手段克服网络的弊端。比如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上搜索对应的新闻视频或者电影,在课堂最开始时播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知识,然后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授课。这样学生对教材不会再排斥、盲目质疑却不思考。其三,学校转变观念,不要下死命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或者上网,这样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把使用手机等设备当成一个工具,以平常心对待,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叛逆心,高中生其实已经是具备一定自控能力的群体,很多时候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是因为课堂内容太枯燥、任务重导致睡眠不足或者老师对于差生的偏见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等。学校可以开放校园网络设备,供学生课余自由查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实现对学生访问的站点的限制,这就起到有效过滤不良信息的作用。
四、结语
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平衡网络和学习似乎就成了学生和家长学校之间永恒的争论话题。有些家长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不允许孩子接触网络,缺乏对孩子控制力的信任。另外,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沉迷于玩乐,不顾及家长的担忧,不管自己的未来,对于这些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是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但不要草木皆兵,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互联网,为学习服务,这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玉皎.网络环境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赵少强.新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D].聊城大学,2014.
关键词: 互联网 高中政治 教学影响 应对办法
一、互联网对高中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
1.开放的互联网拓宽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时间、空间。通过互联网即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政治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有了校园广播、微博、微信后,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思想教育典型事例、人物,不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鼠标一点,手指一敲,信息便通过光纤传播到整个校园。
2.交互性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手段。学生课上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之后,在课后可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自由选择政治学内容,或者与教师互动。在更广阔的网络平台上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大大提升个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互联网,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有了一定的隐蔽性,学生更容易向教师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教学建议。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是包括政治教学在内的所有好的课堂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元素。
3.全面性互联网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在高中政治课学习中,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这些政治理论大多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对没接触过实际社会政治的学生来说,只通过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要理解透彻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更多地给予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是通过图表、动画等更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甚至巩固该知识点的目的。
二、互联网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消极影响
1.网络搜索引擎对教师的权威构成挑战。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现在,任何一个掌握了基本上网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自己想要的任何知识。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任何知识,或者教师所犯的知识性错误,都可以通过网络求证。长久以往,教师传授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中将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那么学生就会倾向于消极对待课堂,误认为自己不需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只通过网络就能学好政治。
2.对教材的权威性的挑战。高中政治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但是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差距,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往往与教材内容不一致,尤其是对社会阴暗面的解读,学生难免因此而对教材产生质疑。同时,由于印刷、编写等的限制,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及网络,在海量网络信息的轰炸下,其权威性与教师一起受到挑战。
3.学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浸染。互联网在给学生带来海量的信息知识中,夹杂着不宜青少年阅读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高中生正处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又缺乏足够的辨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时期,因此会涉猎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还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上课偷偷玩手机,陷入电子产品依赖症不能自拔,这反而给课堂带来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有碍正常教学效果的增强。
三、应对互联网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这里对互联网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有以下教学对策建议。
其一,面对来自网络的挑战,教师要与时俱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来自学生的各个方面各个思路的提问,若遇见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摆出传统的“老师权威”敷衍了事,而应该主动与学生探讨,这时可以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文献找出答案。但是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导学生不要一味地相信网络的信息,而应该自己加以思考辨别。在学生找到参考答案后,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后多讨论多研究,自己课后也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集思广益的探讨,最后给出有用的结论。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已经产生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不会产生摆脱老师学习的心态,而是会更贴近地跟从老师的教学思维,并从中获益。其二,教材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的参考及考试大纲的借鉴,而不是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政治观点。政治学之所以很难得到发展,在于它的缺乏趣味性。没有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意付出精力研究学习政治学。这时候,老师应该以网络的手段克服网络的弊端。比如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上搜索对应的新闻视频或者电影,在课堂最开始时播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知识,然后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授课。这样学生对教材不会再排斥、盲目质疑却不思考。其三,学校转变观念,不要下死命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或者上网,这样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把使用手机等设备当成一个工具,以平常心对待,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叛逆心,高中生其实已经是具备一定自控能力的群体,很多时候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是因为课堂内容太枯燥、任务重导致睡眠不足或者老师对于差生的偏见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等。学校可以开放校园网络设备,供学生课余自由查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实现对学生访问的站点的限制,这就起到有效过滤不良信息的作用。
四、结语
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平衡网络和学习似乎就成了学生和家长学校之间永恒的争论话题。有些家长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不允许孩子接触网络,缺乏对孩子控制力的信任。另外,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沉迷于玩乐,不顾及家长的担忧,不管自己的未来,对于这些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是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但不要草木皆兵,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互联网,为学习服务,这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玉皎.网络环境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赵少强.新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D].聊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