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之美与生命之氧

来源 :野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白是灵犀的,他能看见万物的背面,从被耀眼遮蔽的残山剩水以及人间闲事中,发现并感受到命运的猝不及防又必然莅临。这让他的诗有了预见,有了心领神会和万古愁一样的滔滔不绝。这不是惯常的触景生情,他的心里本就满满的,而且感觉像伸向空中的天线,一点点的波光粼影,都能让他的神经如触电。他是在时刻等待或寻找燃点,然后爆发,把积压在内心的泥石流泻下来,让心灵减负和平息。这让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缘由,有具体的刮碰物,具体就是他遇见看见梦见的景与物、人和事,从而规避了虚妄的臆想和不能落地的漂亮的想象。诗真心走心贴心,他是用他的嘴说了我们想说却不会表达的话。又因有灵光乍现,瞬间刺疼并照亮灵魂,激活思维,诗有了大吃一惊的效果,有了耸立的空灵之美与真切的快感。比如他的这首短诗《草原日落》:“夕阳有爱不够的人世/沉默不语/低着头/从旷野中/落下去/又悄然从/一个人的梦里冉冉升起”。
  诗好在结构,也就是创意,夕阳在一落一升之间,有了意料之外的冲击力。前半截白描夕阳的落,因第一句渗透了深情,勾起了读者的怜悯和不甘。最后两句是诗眼,太阳重新升起,不是在黎明,而是从一个人的梦里。诗于是有了跳跃和穿越:从实到虚,从物理现象到人格化,从大而无当到具体人心。诗如空谷之音,像一道闪电,刷新并唤醒了人的感觉,让读者悬起的心有了着落。
  这一切归功于诗人的灵犀。因为有灵,诗人就能在平常的事物中敏锐地嗅到诗的信息,然后再灵化它,万物因而有了灵性。这就是灵感,就是诗。而慕白就是通灵的人,憨傻的外表下仿佛有支马良的笔,不但能点石成诗,也能激灵他的思维,柔化他的情感,让他的诗灵慧又深沉,有湿度又有温度。譬如:《风啊,请你吹慢一点》:“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凄凉/而温暖太少/请你吹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凄凉永远凄凉/温暖依然温暖”。
  很耳熟,但为什么经慕白情感一柔化,心就被他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呢?这就是慕白给灵性按上了好心肠,让诗成为一种祈愿。而这种愿望正是我们切肤体会并时时冲击喉咙的声音,他笔写我心,又那么好心,自然就会心有感应了。
  这也说明慕白写诗不是为了检验智商和感觉的灵敏度,而是用灵犀的触须去撬抒情的开关,把他一肚子洪水热水苦水说出来。而且这天生的灵觉让他说得更灵活灵巧灵通灵透。最能代表这些审美品质,最契合他性情、气质、器识、心理、品格的是《芷父夜游长江兼致屈原书》,限于篇幅,只引用后半段:“我问苍天,今夜水归何处,人生碌碌/生活勾兑一万吨长江水,人情反复/几度沉浮,我已不敢诗酒猖狂,青山依旧在/不管有花无花,我都不再愤世嫉俗/市声如潮,我臣服在钢筋水泥中/随大波逐小流,我不爱江山/我只爱美人,‘一醉不知三日事’/就像我写下的诗,总是南辕北辙/词不达意,我曾经目睹过许多事物的真相/但我不敢说出来,我就是我自己的佞臣/我喉咙的葛洲坝,挡住滚滚长江东逝水/我在纸上流放,我无力为自己招魂”。
  对诗人来说,屈原是神,在神面前必须说真话。慕白不仅说真话,还把最私密包括平时要极力掩藏的话也说了。诗因此有了漩涡,有了刻骨的真和感动。诗人完全打开自己,拆掉身上所有的栅栏,让我们只见这样一个诗人:平时躲进酒里,习惯用醉来对付红尘,超度灵魂,胆小但骨子里仍然固执地热爱真理和美色。非常真实生动而且有人味。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做诗人的忏悔书、自省书和救赎书。这里最突出的技术,就是没有技术,具体就是不装,说话即写诗,我口写我心,而且专门写犄角旮旯里的灰尘和不被人喜欢的想法。坦诚但需要气魄和襟怀。二是诗是一口气写完的,而诗就是一口气。真气充盈,诗就有精神,有了生命的气息。在诗人的呼吸和吐纳之间,诗像疾驰的东逝水,连绵起伏,有巍峨与峡谷,这就是气势,更是气脉,生命之气构成的山脉。我们可以看作是诗人激情喷薄时的形态。激情使诗句虽散漫而冗长,但有一股力量拽着你,让你无法也舍不得离开。而且每一句都像雷霆,一句比一句更重更深地砸在心上。
  诗有雷霆,就有重量和力量。慕白诗里的雷霆,首先就是幽愤,是诗人对世间和人性里不光明部分的幽怨与愤慨。这就是正义感,是烈火。这精神的源头依然来自于屈原,内容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也兼顾了慕白诗中的另一种雷声,就是仁爱,即同情和关怀。说明慕白是有慈悲心的人,很多诗里他的诗就是棉被,温暖那些走在寒夜里的人,就像他在《2018我》中写的:“世上还有冰霜,还有贫寒之苦/冰雪融化后,锦上添花当然是好/更多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烈火和炭火让慕白诗有了情和义,有了光和皎洁,让人夜里不盲,精神澡雪。
  显然慕白写的是人间的诗歌,嘈杂是生命的真音,酒气使诗歌生气。我们在他诗里读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也参与其中并一起醉,一起沸腾:“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这世上/会不会有一个人/相隔三千里/像汪伦当年请李白一样/叫我去看桃花/还请我喝酒//昨夜/你敬我三杯/我回敬一圈/我们只管喝酒/不管国事/不问世局/会心处/犹如身在魏晋/‘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第二年的春天/酒醒后/你会准时/开车送我去机场/挥挥手/各奔东西/然后/彼此相忘(《赠崔完生》)”。
  这简直就是诗人们生活的缩影。杯盘狼藉,比比划划的背后是浓浓的情谊,潇洒的挥手间是精神去孤旅和与生活不妥协的背影。诗像干杯一样,爽而洒脱,这是舌尖写出的诗,有亲切感和生活的真滋味,有《将近酒》的神韵。慕白把他自己的性情带进了诗歌,诗有趣又好玩。
  有趣和好玩是一种境界,首先要摆脱那种讓人敬而远之,面色苍白刻板得像修女一样的诗写;其次不能低俗,更不能水裆尿裤,又脏又丑。为了找到这个恰好又本然的度,慕白选择用纯净的口语。他摈弃了那种纯民间的粗野,虽有力但脏兮兮的元口语。而是用我提倡过的口语方式,即脱口而出一听就懂的去污洗尘后的口语,其中也夹杂了很多已经成了口语的书面语和成语,就像前面提过的几首诗那样。其实口语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诗歌有趣,而有趣的诗歌首先要灵魂有趣。灵魂有趣诗歌才有盎然的生机和趣味,才能吸睛和悦心怡魂。这就是朱光潜在论诗起源中提到的戏谑。慕白诗里戏谑性之一就是嬉戏,嬉戏是游戏又不仅仅是游戏,核心是要学习孩子的天真,不仅是口气,还有精神和态度。上升到学理上就是以本真和真性情来叙事和说话,诗即要有趣味又要有灵魂的深刻度。   第二个戏谑的方式,就是慕白常常在诗里自嘲,敢拿自己开涮,这需要一是自信,二是有智慧。三要有结构的能力。譬如《酒后》:“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使劲/也无法打开北京的房门//借着昏暗的星光,我掏出一张卡,想打开房门/门,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怎么也不能打开/我使劲推,用手拍,用脚踹,用肩顶/我的举动,惊动了保安。他查验了我的身份后/才发现,我闹了笑话,拿错了卡/我手中的是一张外省的、包山底的身份证”。
  自嘲变成了犀利的暗喻。但最有诗味的还是好玩。自嘲就是以玩的心态和方式写诗,诗歌必定有了玩味和趣味。我们姑且把这些有趣的诗歌称作“诗歌小品”,就像这首诗,就是将好玩的诙谐的使人发笑的情节和细节引进诗歌,其中包含戏剧的桥段和相声中的包袱。但它不夸张,而是以还原的方式逼近生活,铺垫、叙述、展开,然后手腕一抖,图穷匕首见。慕白很多诗有这样的收尾,诗的节奏突然一跃,或向上,或旁逸斜出,总之是诗的着落点偏向了别处,像火车突然出轨了,然后诗眼像刀尖一样亮出来,让人一激灵,有一种出人意料的惊怵感,美感随之蔓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慕白一直在诗里挣扎,除了酒精在体内燃烧,更多是来自心灵的不安,这种不安是梗在几千年中国文人心中的病,一是这些诗人性格中有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一是个体在被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不情愿,这种躁动不安就是诗人对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生存出现了错位的一种反抗。其实我们都是被生活篡改的人,真实的自己只存在诗和心灵里。文学艺术的宗旨就是反抗和拒绝异化,呼唤人性回归。回归的方向就是自然、童年和宗教。前一阵子提出的乡愁概念,就是让人在不断地攫取物质满足欲望的同时回望一下故乡,抚摸一下心灵,让人别忘本,保持和发扬人之初的真善和仁义。
  对慕白来说不存在乡愁,因为他一直没有离开故乡,他对家乡的爱和报答是有行为的、具化的、更是实在的。那他为何还对生他养他的“小如一粒稻谷/一粒小麦、一颗土豆”的包山底,像“傻子那样的眼神,目不转睛痴呆呆看”,并愿意承担来自它的“火、热情、痛苦、心灵、灾难、命运”呢?除了地缘上包山底代表了母亲,这是血亲也是宿命之外;从写作上来说,故乡也就是包山底就是他诗歌的全部,代表他诗歌美学最核心的品质,就是真实自由,朴素简单。这八个字是慕白的诗歌理想,也是精神方向。体现在慕白具体写作上,就是去技术、去修辞、去浮华,让心灵裸现,让文字与心灵零距离,甚至让人记住情感而忽略了文字。当然这也不是慕白故意为之,而是品行的真实凸显。譬如这首写给母亲的《国难日》:“母亲,公元2016年9月27日/你走了/从此,我把这个日子定为/我的国难日”
  这种把人心灵掀翻的诗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母亲的去世日看成了国难日。但能把这两个意象嫁接到一起,又这么自然,情感没激烈到极致的程度,就没力量捅破这层窗户纸。所以诗品即人品,诗的真实来自于情感的真实,所有的金句和比喻甚至整首诗,都是疾驰甚至脱轨的情感催逼出来的,是意外的自动生成。诗虽小,但境界大,这也正切合了王国维说的,有境界的诗都是写真感情真景物。哲学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看成慕白在虚假、无根、拧巴的世界里,通过写诗重返大地并让人性复位,于是故乡成了他诗歌皈依的圣地,并且能治疗他的焦虑症。以这种审美来观照慕白的诗歌,凡是诚朴为意旨的作品,一律的意境淡定辽远,谨以这首《日月山》为例:“夕阳下,一群牛羊在坡上吃草/炊烟从帐篷里飘出,牧羊犬安静/土拨鼠圆头圆脑,逢人就打躬作揖/小河流,哼着纯净的歌,我看见/风不卑不亢,和落日一样不谙世事/在高原,日、月、山/都是朴素、都是善良的”。
  明显的没了以往诗中的疯疯癫癫、咋咋乎乎(我个人有时喜欢那种能还原生命状态的诗),诗像澄清了的水,静又净,虚而广。这就是朴素,朴就是没被开发的矿藏,素就是没掺任何佐料的淡,两者代表的是原生态和本色。味道上就是山野菜,清淡得幾近于无的真味,但越嚼越香,且有营养。这就是著名的清欢之美。故乡就是以清欢的美味摄取慕白以及更多诗人的魂魄。慕白写诗就是要挤出情感里的杂质,把被城市化过的心灵格式化,在诗里把金银首饰复原成矿石,把家具复生于森林,把泛我回还于本我,让人活得像人。
  这就是慕白的诗歌观,更是价值观,它让慕白的写作有了根,有了底气阳气,特别是氧气。我们被他诗歌感动,就是感动于他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显灵并普照。
  【责任编辑黄利萍】
其他文献
一  几年前,踝骨骨裂后,我就再不能走一千米以上距离的路了,更不能爬山。这对一具钟情于大地上行走的身体而言,很要命。养脚伤的三个月时间里,困守在屋子里,书翻得有些意兴淡然,几支曲子,也听得逐渐失却原味,电影中的人事,隔着电脑屏幕来来去去,与我无关。正是南方的雨季,雨水单调而枯燥的旋律落在窗台上,思维的羽毛也像骨头一般折裂。  那些日子,多像骑行人在深夜的荒野,车胎爆了,车灯断电,水壶干了,力气也快
期刊
作者简介:商略,1966年生。出版有小说《流水的方式》《子贡出马》《子胥出奔》,散文集《越人语》。  几乎所有人都冲到老太婆潭去了。像战争电影里的冲锋一样,全村的人在溪滩上奔跑,夕阳将人的影子投得很长,他们一个个都在追自己的影子。  當时我们在上课,窗外沓沓沓脚步声乱响,好多人在溪边草地上急急向东奔跑,空气顿时兵慌马乱了。我们正惊奇着,刘老师一大步蹦到窗口,手轻轻一按,就直接跳出窗子,加入了狂奔的
期刊
周洁茹傅小平年纪已经不是一个优势了,它成为了我非常大的障碍  傅小平:偶然的机会,读过你几篇文字,后来与你有交流,你给我感觉是文如其人。哦,还得补上一句,人如其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感?或许是因为,在我感觉里,你就在你的作品中。当然了,说来几乎每个作家都在努力寻找作品与生活之间那个最为适宜的距离,但找到这个恰如其分的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说不容易是要么很远,要么太近;要不过于隐藏,要不过于暴露。你
期刊
一  父亲打来电话时,我正在整衣服。明天星期六,我们打算去西塘过周末。我往旅行箱装了五件旗袍,三双高跟鞋,我要走遍西塘所有的青石板路。  父亲说,你明天回来,我有事商量。父亲用词简洁,语气坚硬。既不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问我忙不忙,有没有空,也不像上次一样使用祈使句。上次,父亲说,你已经42天没回来啦,你回来一趟吧。搁下电话,我有些心烦意乱,我不知道怎样向那人传达这个信息。去西塘是我提出来的,我跟他
期刊
作者简介: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现居上海,供职于上海报业集团文学报社。(右图)吴君,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杂志发表各类小说近三百万字,著有《我们不是一个人类》《亲爱的深圳》《皇后大道》等专著8部。曾获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百花奖、北京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有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多部,获金鸡百花奖优秀
期刊
一  上面派来的艺术团团长叫马喊,是个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据说是个跛脚。大家都不信,都在那里议论纷纷。艺术团是个在舞台上唱唱跳跳的单位,怎么会叫一个跛脚来当团长呢,很有损艺术团的形象嘛。到马喊要来的那一天,为着那只不确定的脚,我们心照不宣,一窝蜂似地跑到门口,假装从那里路过。只有沈敏敏没有去。沈敏敏在打电话。沈敏敏打了一中午的电话了。她那部手机,听筒坏掉了,闹出来的动静又大又破,像开了扬声器,结果
期刊
作者简介:张远伦,苗族,1976年生于重庆彭水。著有诗集《那卡》《两个字》等。获得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青年诗歌奖、重庆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银河之星诗歌奖、诗同仁2017年度诗人奖。出席全国第七届青创会,入选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 1  我要请一朵花,做无氧呼吸  那火焰之上,轻柔的气流,定然  是它在换气。有一种无形  因它的圆润而有形。我看见那
期刊
男孩被奶奶为他洗头时脸一下蒙在水里的那种感受包围着。大厅里坐满了喜气洋洋的人,他们都不知是从哪冒出来的,男孩一个也不认识。炽烈的阳光穿透了玻璃,靠窗坐着的人周身给照亮了。他们大声嚷嚷的声音也很亮。这个时刻,该上上午最后一节课了,可今天他没去上学。一阵模棱两可的愤怒和羞耻感令他涨红了脸。  这边大多是男孩爸爸的同事,那边是黄小意的娘家人,奶奶指着右边那一溜桌子的人说。男孩坐在奶奶和姑姑中间,这一桌坐
期刊
我脱下右脚那只球鞋,举起来对在眼前。然后,从鞋底那口铜币大小的窟窿里四处遥望,起伏不平的山丘依次出现在鞋底的洞里,黄昏微弱的阳光下,那些山丘像一群穿着新袈裟的喇嘛,矗立在天地间默默地颂经……  那年我十岁,阿姐十二岁。  病魔那狡猾的坏蛋把我阿爸强壮的身体重重地击垮,阿爸在家里的土炕上整整躺了两个月,还是起不来,最后阿妈强硬地拉着阿爸去县城看医生。离开家时,阿爸还说:“再躺几天估计也就能站起来,去
期刊
之一先生  天漆黑,有星几朵。土匪包围了新庄,枪打得“啪啪”响,架式拉得大。  新庄就住了一户人家,李知一家。李家单门独院,孤单单地陷在陌地里。  新庄是相对老庄而言的,李知一不知动了什么样的心思,非要搬出来另建宅子。新宅子不起眼,五间荒草房,泥墙草顶,院子不小,依坡而起,逆水而去。如有理由,他家的十来亩薄地,就分布在新宅子的周边。  枪声闹得慌,老庄本有几盏半明半灭的灯火,突然都灭了。  李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