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多元实践管窥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7.81万人。自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完成工程总投资1596.2万元,建成“农远”项目学校515所,使远程教育设备覆盖率达到100%。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已建成37所“信息化花园式”示范校,有661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总装备15 696台,626所学校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已达1.2亿元,所有农村中学和446所农村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分别达到100%和74.8%。
  笔者有幸于2006年10月下旬走访了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部分“农远”项目学校,这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学校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信息化的多元实践。本文仅以张掖市为例,就“农远”项目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和面向信息化的校长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一种重要的精神载体。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可以传播办学理念,渗透和净化师生的思想和心灵,建构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追求,使学校全员形成一个具有高专业愿景的发展共同体,在文化层面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农远”工程的实施,为西部中小学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持、物质保障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从而也使这些学校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校风、学风和道德修养。
  
  1.文化冲击与文化融合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东西部的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张掖市515所中小学校先后按照三种模式配备了教育资源,使得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外部信息,吸收外界文化,特别是其他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影响。具有现代气息的信息资源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冲击着师生传统的文化思维模式,使得他们以前头脑中朦胧模糊的现代理念变成了鲜活生动的形象,促使他们形成了崭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的文化鸿沟,使得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一样能融入现代的信息社会。
  梁家墩镇中心小学坐落在丝路重镇——古甘州的南郊,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借助“农远”工程,该学校建立起“模式二”的典型环境,利用光盘播放设备,组织学生每周至少观看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或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专题教育节目,加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促使丰富的信息资源迅速在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传播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改变或摒弃了旧的传统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学校还通过挖掘、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创建了富有文化特色的语言、文字、故事等教育形式,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附上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鲜明地了解社会、认识家乡、完善自我。目前已开发出“美文朗诵”、“毽绳运动”、“环保教育”、“我爱家乡”、“新童谣”等课程,自编融健身、音乐、舞蹈、审美为一体的艺术体操三种,学生每天一操,既强健了身体,又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了审美情趣。
  
  2.视野变化与理念提升
  远程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来实现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远程教育资源除了可以转化为个体的智力资源,如知识、能力等以外,还可以对群体心理与气氛等“软”环境的创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远”工程给项目学校带来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学校精神层面的变化。他们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扩展了视野,汲取了经验,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通过研讨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变传承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改变了传统的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
  梁家墩镇中心小学校长朱志元在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说他有两个愿望,一个是“通过远程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城里的孩子能享受到的,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另一个愿望是“让我们的孩子在最美丽的学校里学习”,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使之付诸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2005年该学校被张掖市教育局评为“信息化花园式示范学校”。
  
  3.课堂文化与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资源的获得与传递需要多层面的互动,包括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在这种多层面的互动中,改变着教师学生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形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多向互动,促进了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和多维度加工,促进了个体对信息的整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独立性,促进了个体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了学生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形成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文化氛围。
  作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强劲动力,信息化更新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传统的求知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游戏化学习”、“发现学习”、“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等等形式的学习,这些学习具有环境开放化、课堂民主化、活动互动化、学习资源化、交往平等化等特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展了时空。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开拓了思维。
  
  4.创新意识与创新文化
  信息化的发展,使教师主动接受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用新的理念和知识充实自己。他们主动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挑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信息化技能等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主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建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平川中学、平川小学、梁家墩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诊断性评价的反思座谈会上,几乎所有教师都表示迫切需要在教学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得到培训。
  
  二、信息化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送来了设备,连通了天网、地网,也架起了知识桥梁,建立了“师生受教育,党员常培训,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依托乡镇中小学的三种模式设备和网络资源,不断拓展为“三农”服务的职能。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等空闲时段,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对农民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临泽县平川小学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农民科技培训、党员干部培训、家长培训,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多期,培训1 000多人(次),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科教培训和党员教育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农村党员干部培训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是“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又一个实践项目。张掖市各县区成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按照“统一安排部署、部门联动实施、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服务培训”的原则,以乡镇、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为依托,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通过生动鲜活的网络教育资源,改变了过去的空洞说教,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提供信息服务
  临泽县平川镇平川小学开辟信息发布栏和村社“三农”信息服务窗,发布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市场供求信息,配发和接收的资源广泛应用于农民科技培训、党员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共发布致富信息30多期,积极开办“信息超市”,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农民群众开放,农民可以随时点播收看,查阅资料,学习农业新科技知识,查询了解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致富信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 信息化提升校长的专业管理水平
  
  面向信息化的校长专业发展主要是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充分认识,树立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观念;学习教育信息化管理知识,积累信息化教育的经验智慧,以消弥数字鸿沟,追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引领学校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新应用模式,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信息系统的规划能力等。
  校长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高低决定着国家远程教育计划能否顺利地开展。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校长多是从优秀的一线教师中选拔产生,他们具有敬业奉献、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校长通过远程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了自身的视野,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观念、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1.树立了正确的远程教育观
  首先“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校长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远程教育观,他们多能积极支持远程教育实践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理解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效益,侧重于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应用,并采取硬措施、下达硬任务,突出课堂教学运用,采取定课表、定任务、督查指导、示范观摩、评选优质课等措施,督促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所走访的项目学校的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学光盘、卫星接收资源和自制课件,广泛开展光盘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其次,能正确处理环境、资源和师资三者的关系。师资培训问题是“农远”工程项目发展的“瓶颈”。如果师资培训跟不上,不仅基础设施设备用不好,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跟不上,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作用的发挥。因此,很多“农远”工程项目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考虑“农远”工程的特点和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注重受训者的个体的差异,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的校本培训方式,注重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较好地满足了教师在教学资源深度加工、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及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接受培训的需求。如梁家墩镇中心小学、临泽县平川小学两所学校的校长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根本工作来抓,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进行培训,并利用每周四晚上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全员校本培训。目前,两校教师已基本掌握了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合理选择运用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
  再次,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作为一校之长,在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未来时,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提供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化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和方向。临泽县平川小学多年来坚持以“规范办学,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发展个性”为宗旨,秉承“育未来人”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会做人、会学习、会劳动、会生活、会创造”为标志的“五会”育人目标。正如平川小学教导主任潘进军老师所说:“在教学中,使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实现获知愿望的满足,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力的场所……以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用真情去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增长了信息化管理的知识
  农村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天网和地网传送了成功学校的管理案例和管理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校长在远程教育实践中通过自身体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个体管理知识的增长和自我专业的发展,从而具备多层面的管理知识。这些管理知识具体包括:学校在信息化浪潮中的定位和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时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信息化学习和信息化教育传播的特点;信息化知识、远程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组织与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深度加工处理的方法等。
  
  3.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面向信息化的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绩效和规划信息系统的能力。“农远”工程的硬件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完整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促成了校长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以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在“模式二”、“模式三”的环境中,部分农村中小学建立起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全校师生的基本信息查询,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组织、深度加工和管理,通过构建无障碍的信息共享环境,方便教师和学生重复使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反馈信息,校长实时把握教师的思想动向、教改进程、教师需求、学生进步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校长的管理绩效。
  我们走访的张掖市的几所中小学只是众多项目学校中的代表,他们基于远程教育平台的多元实践改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和农村传统生活、思维模式,推动了当地教育、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08,172.
  [2]文继奎等.“农远”工程资源有效利用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6,07,45~46.
  [3]罗九保.农村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 .教学与管理,2002,08,28~29.
  [4]张兴斌等.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06,89~90.
  [5]刘从华.提升信息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02,03,21~22.
  [6]陈铭.实施“农远”工程,做好三项应用研究工作[J] .吉林教育,2005,11,11~12.
  [7]余胜泉.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8,11~12.
  [8]杨改学.远山呼唤的回声 千年期盼的实现——鸟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0,5~6.
  [9]张兴斌等.农村中小学校长培养途径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1999,06, 38~39.
  [10]朱振领.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刍议[J] .当代教育论坛,2005,02,28.
  [11]褚宏启,杨海燕.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2,11.20~26.
其他文献
1.中国生物课程网    http://bio.cersp.com  该网站是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即新思考网)下设的一个子网站,主要收录了初中和高中生物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图片、试题和课件等资源。导航栏设有“教学设计”、“教材研究”、“测量评价”、“课外空间”、“生物技术社会”“生物论坛”等栏目。其中“教材研究”主要包括现行版本的生物学教材、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介绍和评价报告等。“测量评价”主要介
【摘要】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核心区域,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和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发展土壤。山西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大部分地方戏曲的音乐伴奏中都有弓弦乐器,特别是在文场当中,弓弦乐器都作为主奏乐器,在戏曲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改革地方戏曲,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为其伴奏并起到重要作用的弓弦乐器。  【关键词】山西地方戏曲;弓弦乐器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码
2007年12月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何东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等领导出席会议。    大会选举出了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当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一届会长,黄尧、刘来泉当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一届常务副会长,刘来泉兼任学会秘书长。   周济部长在致辞中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医疗市场的发展也日趋活跃,服务项目从单纯医疗服务向健康咨询、指导、整形、美容等多项服务模式转变.但是,在医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