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操以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为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众说纷纭的人物。“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者,其在君乎!”“曹氏虽功济诸夏,虐亦深矣,其民怨矣。”不管曹操是好是坏,民间传说将他的奸诈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历史上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诚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曹操,他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充满了他的整个人生。
  关键词:曹操;奸雄
  曹操,一位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也许很多。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使曹操在众多国人心目中定格为“乱世奸雄”的形象,标签为“国贼”。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
  一、奸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这些对于曹操更是得心应手,他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数月,粮食“不敷支散”, 曹操便让管粮官故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故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任何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定军心,平息众怒。
  但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任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以后独霸朝政,废少帝而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不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其拔刀的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示刺杀带来的失败,口头上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最终被其瞒过,任他逃脱。此外,“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赤脚迎许攸”均可见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
  曹操在攻陷宛城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秀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知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任何关系。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是显露无遗,“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招来杀身之祸。曹操还在漳河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 曹操在门上书写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曹操虽然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为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所以说,曹操的确是一个谋功逐利的人,种种事例表现出他不择后段的阶级本质。
  在“颍川之战” 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曹操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项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此后,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野,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汉献帝及朝廷大臣的意见,都是自己说了算。汉献帝在曹操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眼中,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在擒杀吕布之后,曹操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霸王之事”了。当汉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汉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最终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曹操由此被冠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二、雄
  曹操出身于流清不齿的宦官家庭,曾被当时士人讥为“赘阉遗丑”,他也“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之人所见凡愚”。内心深处的自卑,使他对两汉素重家世、经术的传统,持天然反抗的态度。同时曹操也凭借家庭的势力,年满二十即举孝廉为郎,步入官场。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功过分明。功大于过。他一生南征北战,讨平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基本上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在汉末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情况下,他招募流民,提供工具,推行屯田制度,奖励农耕,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以恢复,他破除门第观念,抑制豪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使大将许褚、典韦、曹洪这样出身贫寒之人脱颖而出,立下赫赫战功。一般来说思想境界高的人,都不会了解他,而理解他的人也都不是一般久。曹操重感情、有爱心、聪明、胆大。但是因为胆子大,个性强,才能够做出别人不敢做,或者说是不理解,或者说是讨厌的事,所以对曹操的评价从来不是最高的,可是的确是一个有着“老骥伏厉,志在千里”,这样一种有个性的人。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被扭曲。但曹操确实是大智大勇,忠孝两全。当然他也有一些毛病,但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在他的身上也能深刻体现。
  知人善用,用天下之智力,曹家军纪律严明,战无不胜在于曹操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割发代首”“吾不亲为,谁肯向前”这些都是最好的体现。曹操一直忠心于东汉王朝,年轻时是热血青年,曾舍身行刺谋逆军阀董卓。后又号召天下讨逆。董卓逃跑,各路诸侯不改追,曹操不顾危险独追之,中途中埋伏险些丧命。试问曹操不忠君爱国,能这样舍死忘生吗?曹操后来驻军山东、河南,听说汉献帝落难,带着十几个老家伙,可怜到只有桑椹干吃,立即前去救驾,东汉才又定都许昌。哪知这小皇帝在外戚的蛊惑下认为曹操位高权重,竟想谋害曹操,即使这样曹操也未篡汉。他临死也未当皇帝,而是真正的忠臣。
  曹操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既有他虚的一面,也有他实在一面。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曹操是一个可爱的英雄人物,奸与雄统一于雄的英雄历史人物。
其他文献
《古诗十九首》的名字及其诗歌首见于梁代萧统所编《文选》卷二十九《杂诗上》,一般认为是东汉中后期无名氏文人的作品。马茂元先生指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总结了汉代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他正是由两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足见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之高。不仅如此,一千多年来,它倍受历代诗论家的崇高评价。梁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评之“惊心动魄,一字千斤”;明谭元
期刊
摘 要:所有的建筑现象都是一定观念的反映,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出古人丰富的思想, 中国建筑正脊两端的鸱尾,其最初的命名或许是我国先民远古崇拜的遗留。  关键词:建筑;鸱尾  众所周知,我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构为主。木制骨架的构成特征使得顶部的屋脊形成坡度,坡度会导致瓦片下滑,建筑师于是在交梁上用铁钉进行固定。为了防止铁钉受到雨雪侵蚀,又在其外部覆盖以动物形象的琉璃构件。这些构件被称为吻兽、垂兽、戗兽
期刊
摘 要:明朝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一派格鲁派在此时创立。在宗喀巴的领导及帕竹政权支持下,格鲁派形成了以四大寺为主的寺院集团,初步确立了其最高领袖达赖喇嘛的活佛转世系统,并受到了明政府的关注及册封。虽然此时格鲁派作为藏传佛教权威地位还未稳固,政教合一的地位还未建立,但已经与蒙古势力和中央政府取得了联系,为以后五世达赖的掌握政权初步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格鲁派;建立发展;
期刊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增强文化底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更能体现语文的魅力和书法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书法;语文课堂;融合  目前,书法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大重点中学普及,开展的是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农村中学也在初步尝试。书法教学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当地主管教育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教育中去”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体育教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了解大量的体育知识和运动常识,还能在道德品质上帮助学生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针对体育人文教育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人文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影响和作用  一、体育人文教育现
期刊
摘 要:乐感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观念,罪感文化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尽管东西方文化差异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这两种观念的不同,但是乐感文化和罪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东西方文化的缩影。从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得以更好的理解。因此,本文从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文化起源,存在方式,以及显著特征三个方面浅析了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差异,进而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诠释。  关键词:乐感文化;罪
期刊
摘 要:我国对墨学的研究,清乾嘉以后,虽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墨学,但仅限于对《墨子》一书的考证、校勘。墨学的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后,但在墨子研究的鼎盛时期,大都选择远离政治、远离现实的墨辩逻辑和墨家科技论说。再加上一提到墨子,大家都知道“兼爱”,被认为无需再多研究,著名的学者谈及“兼爱”,并没有在深度和广度上再加以探究。本文从墨子思想的立场出发,说明墨子的这种无差等的爱并不是
期刊
摘 要:在翻译实践中,究竟选择直译还是意译?文章试着从翻译的性质、任务、目的、对象及文化差异等角度出发,就这两种译法的差异及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旨在引起译界同仁们对这一问题的继续关注、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直译;意译;译法选择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自古有之。自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在我国便逐渐兴起了佛经的翻译。自那以后的两千年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的选择,各抒己见,争
期刊
摘 要: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文坛“中间小说”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小说大师”,创作了很多婚外恋为主题的小说,以独特男性视角描写了日本人在家庭责任与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心理。在他最富盛名的作品《失乐园》中,便讲述了一场爱到极致,而又充满悲剧性的婚外恋。本文从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来分析其中折射出的日本传统樱花精神以及对日本社会存在的婚外情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失乐园;婚外情;樱花精神  在渡边
期刊
摘 要:第三次全国文物调查时,高要上清湾发现了一通石碑。碑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例如吴兴祚,李定国,皆为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碑文所涉及的疯疾事件,阐述了清初肇庆地区地方政府对麻风病人的人文关怀,有别于其他地方冷漠、残酷对待疯疾的态度。同时,通过解读碑文,也帮我们厘清“逆贼安西犯境”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份。因此,这通石碑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石碑;疯疾;吴兴祚;李定国;高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