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文化已逐步提升到与资本、资源、管理等其他战略要素相同的地位,成为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文化需求成为主导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文化产业和文化战略将在未来主导全球竞争,并导演和预示着长远的全球、国家和城市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所形成的“软实力”及其发展前景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重视。
各国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提高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文化产业政策被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高度期望。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受到不同的政策引导。
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美国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产业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的经济效益为369亿美元,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文化艺术表演、艺术博物馆、影视、图书、音乐唱片等行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版权制度是维护美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版权制度的保护,版权产业又成为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核心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保护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不断加强版权保护,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790年美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1982年通过了《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198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法》;1997年和1998年先后通过了《反电子盗版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美国还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使美国日益强大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广泛有效的国际保护机制。
美国的版权制度对文化产业特别是版权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盗版行为的蔓延;其次,促进了美国国际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版权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并取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再次,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使之成为美国国家财富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欧盟: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欧盟作为一个统一体,强调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把文化一体化当成推动欧盟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同时强调文化一体化并非同质化,而是保持和发展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化。共享和差异成了欧盟文化产业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最终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
为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欧盟国家对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00年文化发展纲要》实施期间(2000—2006年),整个欧盟文化投入总金额超过23亿欧元,用于发展文化创造,文艺传播,跨文化对话,丰富欧洲人民的历史文化知识。二是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鼓励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使欧盟各国文化产业各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此外,还通过金融扶持、政府直接资助电影市场、奖金扶持、影视文化管制等政策,鼓励和刺激电影产业的发展。
德国:卓越的会展业。会展业是德国文化产业中的亮点,在国际上150个重要的专业博览会中,大约有2/3是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 (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德国会展业的年均营业额约23亿欧元左右,参展商和参观者为博览会的支出超过85亿欧元。各类展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系统的会展产业链的发展,德国每年有近10万人从事与博览会有关的工作,综合经济效益达205亿欧元。
法国:政府大力扶植维护民族文化。法国文化产业规模巨大,尤其是与“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规模相当可观。全国有136种法文日报,年发行总量90亿份。电影观众保持在每年1.85亿人次左右。法国的戏剧、博物馆与历史名胜是文化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约有5万场戏剧演出,分布在国家剧院、全国戏 剧中心、国立剧院和私人剧院,吸引着800万固定观众。法国约有1200座博物馆,每年吸引几千万参观者。仅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奥塞博物馆,每年就接待1500万游客。法国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并不完全依赖市场的作用,而更相信国家的扶持和庇护。政府每年都拨出几十亿法郎用于兴建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 文化设施。这些资金先由政府拨给文化部,再由文化部分配给各施工项目。
日本:官民结合促成良性循环。日本的文化内容产业现已成为高成长产业,早在2000年,日本的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1兆日元,在海外的市场开拓规模达到3258亿日元,漫画、动画、游戏软件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内容产业已在世界颇有影响。现在,世界的动画片中65%为日本动画片,在欧洲上映的动画片中日本动画片占80%,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动画片金额是其对美国出口钢铁总额的3倍。
官民结合、互相协作,是日本内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不是单方面依靠政府,而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民间的协调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品,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多年的经营已经使日本动画文化深入人心,动画俱乐部随处可见。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韩国政府主要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立法立规,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二是确保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供给,通过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等保证了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以中国、日本为重点,把海外市场作为利润增长点。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加大对影像、动漫、音乐等重点文化领域的奖励力度。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科学要求趋同,文化允许存异。“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将是未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态势。今后,随着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将会激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将更加严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预计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全球化、规模化和垄断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破产、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少数几个全球性的产业集团,覆盖了传媒、娱乐等诸多门类。规模化的必然结果是垄断化,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为大巨头所把持,这些公司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西格拉姆等。它们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利润有相当部分来自海外市场。
——不平衡加剧。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科技水平、经营理念,向全球扩张,挤压弱势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使得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西方文化媒体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大量的影视节目,扩大其卫星电视覆盖网。目前在亚太地区上空有多个卫星电视频道,其中绝大部分是西方三大电视集团对亚洲开办的电视频道。美国图书出版占全球图书市场总值近1/3,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欧美国家出版业已向出口型转变,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加大了对全球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成为新的文化战役。
——国际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进一步全球化和自由化,文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第二,通过文化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型,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三,通过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第四,通过寻求与其他产业的最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自身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之后,正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集结,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垄断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社会贡献日益显著。文化产业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潜在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据统计,文化产业每年为加拿大提供大约 60万个直接的工作岗位,为秘鲁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为墨西哥提供200 万个工作岗位以及更多的临时就业机会。在20世纪80-90年代,整个欧盟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口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所占比例上都呈强劲增长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整个欧盟的就业形势相比,文化部门的就业仍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到2002年,欧盟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口达416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5%。正如欧洲委员会在《文化、文化产业和就业》(1998年)中所指出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应被看做是纯粹的投资,文化领域的消费也不应被看做 简单的消费,而应被看做一种中长期投资,这种投资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税收,而且有利于长期就业,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区域和地方的活力。
——文化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日益紧密。现代高新技术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主导着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娱乐软件深受欢迎,多媒体出版比传统图书、报纸、广播的传播速度显著加快。据统计,在全球25个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中,文化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比开通互联网前平均增加17.5%,从业人员增加43%。在美国,因特网普及之后,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从过去20%的上升至30%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
各国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提高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文化产业政策被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高度期望。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受到不同的政策引导。
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美国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产业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的经济效益为369亿美元,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文化艺术表演、艺术博物馆、影视、图书、音乐唱片等行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版权制度是维护美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版权制度的保护,版权产业又成为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核心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保护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不断加强版权保护,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790年美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1982年通过了《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198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法》;1997年和1998年先后通过了《反电子盗版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美国还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使美国日益强大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广泛有效的国际保护机制。
美国的版权制度对文化产业特别是版权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盗版行为的蔓延;其次,促进了美国国际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版权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并取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再次,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使之成为美国国家财富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欧盟: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欧盟作为一个统一体,强调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把文化一体化当成推动欧盟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同时强调文化一体化并非同质化,而是保持和发展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化。共享和差异成了欧盟文化产业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最终追求多民族文化的生态平衡。
为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欧盟国家对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00年文化发展纲要》实施期间(2000—2006年),整个欧盟文化投入总金额超过23亿欧元,用于发展文化创造,文艺传播,跨文化对话,丰富欧洲人民的历史文化知识。二是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鼓励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使欧盟各国文化产业各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此外,还通过金融扶持、政府直接资助电影市场、奖金扶持、影视文化管制等政策,鼓励和刺激电影产业的发展。
德国:卓越的会展业。会展业是德国文化产业中的亮点,在国际上150个重要的专业博览会中,大约有2/3是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 (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德国会展业的年均营业额约23亿欧元左右,参展商和参观者为博览会的支出超过85亿欧元。各类展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系统的会展产业链的发展,德国每年有近10万人从事与博览会有关的工作,综合经济效益达205亿欧元。
法国:政府大力扶植维护民族文化。法国文化产业规模巨大,尤其是与“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规模相当可观。全国有136种法文日报,年发行总量90亿份。电影观众保持在每年1.85亿人次左右。法国的戏剧、博物馆与历史名胜是文化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约有5万场戏剧演出,分布在国家剧院、全国戏 剧中心、国立剧院和私人剧院,吸引着800万固定观众。法国约有1200座博物馆,每年吸引几千万参观者。仅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奥塞博物馆,每年就接待1500万游客。法国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并不完全依赖市场的作用,而更相信国家的扶持和庇护。政府每年都拨出几十亿法郎用于兴建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 文化设施。这些资金先由政府拨给文化部,再由文化部分配给各施工项目。
日本:官民结合促成良性循环。日本的文化内容产业现已成为高成长产业,早在2000年,日本的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1兆日元,在海外的市场开拓规模达到3258亿日元,漫画、动画、游戏软件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内容产业已在世界颇有影响。现在,世界的动画片中65%为日本动画片,在欧洲上映的动画片中日本动画片占80%,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动画片金额是其对美国出口钢铁总额的3倍。
官民结合、互相协作,是日本内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不是单方面依靠政府,而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民间的协调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品,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多年的经营已经使日本动画文化深入人心,动画俱乐部随处可见。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韩国政府主要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立法立规,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二是确保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供给,通过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等保证了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以中国、日本为重点,把海外市场作为利润增长点。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加大对影像、动漫、音乐等重点文化领域的奖励力度。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科学要求趋同,文化允许存异。“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将是未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态势。今后,随着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将会激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将更加严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预计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全球化、规模化和垄断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破产、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少数几个全球性的产业集团,覆盖了传媒、娱乐等诸多门类。规模化的必然结果是垄断化,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为大巨头所把持,这些公司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西格拉姆等。它们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利润有相当部分来自海外市场。
——不平衡加剧。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科技水平、经营理念,向全球扩张,挤压弱势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使得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西方文化媒体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大量的影视节目,扩大其卫星电视覆盖网。目前在亚太地区上空有多个卫星电视频道,其中绝大部分是西方三大电视集团对亚洲开办的电视频道。美国图书出版占全球图书市场总值近1/3,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欧美国家出版业已向出口型转变,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加大了对全球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成为新的文化战役。
——国际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进一步全球化和自由化,文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第二,通过文化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型,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三,通过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第四,通过寻求与其他产业的最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自身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之后,正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集结,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垄断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社会贡献日益显著。文化产业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潜在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据统计,文化产业每年为加拿大提供大约 60万个直接的工作岗位,为秘鲁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为墨西哥提供200 万个工作岗位以及更多的临时就业机会。在20世纪80-90年代,整个欧盟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口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所占比例上都呈强劲增长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整个欧盟的就业形势相比,文化部门的就业仍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到2002年,欧盟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口达416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5%。正如欧洲委员会在《文化、文化产业和就业》(1998年)中所指出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应被看做是纯粹的投资,文化领域的消费也不应被看做 简单的消费,而应被看做一种中长期投资,这种投资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税收,而且有利于长期就业,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区域和地方的活力。
——文化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日益紧密。现代高新技术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主导着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娱乐软件深受欢迎,多媒体出版比传统图书、报纸、广播的传播速度显著加快。据统计,在全球25个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中,文化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比开通互联网前平均增加17.5%,从业人员增加43%。在美国,因特网普及之后,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从过去20%的上升至30%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