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下旬,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为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所长、教授肖飞记一等功。据悉,這已是习主席连续6年签署通令给海军工程大学科研工作者记功。
置身海军工程大学这片科研沃土,肖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凝结成了一个心愿:提高国防科技核心竞争力。正是执着于这样朴素而又崇高的梦想,他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领域潜心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战舰驶向深蓝有了强壮的“中国心”。
“科技能人”曾是普通实验员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翻开肖飞的履历,随便拎出一项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如同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最初,这名“科技能人”却是从一名普通的实验员起步的。
2002年,肖飞从海军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并考取了本校博士研究生,进入马伟明院士领军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此时的他踌躇满志,准备在科研道路上一展身手。然而,实验室急需一名实验员,希望在新招的博士中选出一人担任。
“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要甘于奉献,更不怕吃亏。”经过一番考虑,肖飞果断递交了申请,一头扎在了烦琐的实验员岗位上。两年的实验员工作,肖飞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不仅挺过了工作强度关,还积累储备了大量科研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更多迎接挑战的勇气。
啃下关键技术“硬骨头”
跟随马伟明院士开展“新型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制,是肖飞投身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当时,这个研发项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实验进展比较慢。
初生牛犊不怕虎,肖飞铆足了劲,瞄准这个世界前沿课题发力。实验中,他发现发电机输出电压总是不稳定,于是开创性地引入电力电子励磁技术。然而,其中某关键技术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唯一能查到的只有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的计算公式。
但是,按照这个公式算出来的数据相互制约,实验无法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眠夜,他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始终没有发现运算过程中存在错误和漏洞。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按照这个公式得不出应有的结果?”又一次工作到深夜,肖飞的脑海里突然灵感一现,“什么都没错,难道是公式错了?”
他紧紧抓住这丝灵感,冲破思维定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算法,一举攻克了困扰已久的技术难题。
此后,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制进入快车道,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鉴定,并成功用于我国现役、在研的所有新型舰船,牢牢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大幅提升了舰船性能和战略威慑力。
10多年来,肖飞啃下不少这样的“硬骨头”。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涉及的都是国防科技基础性前沿性的课题和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
敢于挑战实现“弯道超车”
变流器是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多年前,我国全部依赖进口。相关设备被欧美日几家大公司垄断,不仅价格高昂而且进口条件苛刻。
“变流器技术,船舶高速发电机上有现成的!”马伟明院士认为,可以凭借在舰船电气领域的成熟技术,攻克这一难关。
该项目由肖飞牵头,他带领课题组艰难攻关,设计出2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经过风力发电厂实验后得出结论,相关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消息一出,国外产品价格应声下跌,这项成果当年即为国家节约经费约10亿元。
肖飞带领团队乘势而上,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多能源智能微网,一举解决了海岛供电难题,提升了驻守部队自给力和战斗力。
“有自主创新的胆量,有另辟蹊径的思路,有向新兴领域进军的勇气。”这是马伟明院士对这位爱将的褒奖和激励。
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肖飞凭着“与时间赛跑、与对手赛跑、与自己赛跑”的精神和韧劲,潜心钻研攻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军队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使我国在多个新兴领域和学术前沿一举实现了“弯道超车”。
置身海军工程大学这片科研沃土,肖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凝结成了一个心愿:提高国防科技核心竞争力。正是执着于这样朴素而又崇高的梦想,他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领域潜心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战舰驶向深蓝有了强壮的“中国心”。
“科技能人”曾是普通实验员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翻开肖飞的履历,随便拎出一项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如同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最初,这名“科技能人”却是从一名普通的实验员起步的。
2002年,肖飞从海军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并考取了本校博士研究生,进入马伟明院士领军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此时的他踌躇满志,准备在科研道路上一展身手。然而,实验室急需一名实验员,希望在新招的博士中选出一人担任。
“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要甘于奉献,更不怕吃亏。”经过一番考虑,肖飞果断递交了申请,一头扎在了烦琐的实验员岗位上。两年的实验员工作,肖飞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不仅挺过了工作强度关,还积累储备了大量科研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更多迎接挑战的勇气。
啃下关键技术“硬骨头”
跟随马伟明院士开展“新型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制,是肖飞投身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当时,这个研发项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实验进展比较慢。
初生牛犊不怕虎,肖飞铆足了劲,瞄准这个世界前沿课题发力。实验中,他发现发电机输出电压总是不稳定,于是开创性地引入电力电子励磁技术。然而,其中某关键技术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唯一能查到的只有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的计算公式。
但是,按照这个公式算出来的数据相互制约,实验无法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眠夜,他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始终没有发现运算过程中存在错误和漏洞。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按照这个公式得不出应有的结果?”又一次工作到深夜,肖飞的脑海里突然灵感一现,“什么都没错,难道是公式错了?”
他紧紧抓住这丝灵感,冲破思维定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算法,一举攻克了困扰已久的技术难题。
此后,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研制进入快车道,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鉴定,并成功用于我国现役、在研的所有新型舰船,牢牢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大幅提升了舰船性能和战略威慑力。
10多年来,肖飞啃下不少这样的“硬骨头”。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涉及的都是国防科技基础性前沿性的课题和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
敢于挑战实现“弯道超车”
变流器是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多年前,我国全部依赖进口。相关设备被欧美日几家大公司垄断,不仅价格高昂而且进口条件苛刻。
“变流器技术,船舶高速发电机上有现成的!”马伟明院士认为,可以凭借在舰船电气领域的成熟技术,攻克这一难关。
该项目由肖飞牵头,他带领课题组艰难攻关,设计出2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经过风力发电厂实验后得出结论,相关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消息一出,国外产品价格应声下跌,这项成果当年即为国家节约经费约10亿元。
肖飞带领团队乘势而上,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多能源智能微网,一举解决了海岛供电难题,提升了驻守部队自给力和战斗力。
“有自主创新的胆量,有另辟蹊径的思路,有向新兴领域进军的勇气。”这是马伟明院士对这位爱将的褒奖和激励。
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肖飞凭着“与时间赛跑、与对手赛跑、与自己赛跑”的精神和韧劲,潜心钻研攻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军队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使我国在多个新兴领域和学术前沿一举实现了“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