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化促优化 定战略助增长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以来,区域经济总体运行趋稳,资源型地区经济回升明显,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加快,中东部地区增速放缓,南北差距缩小,三大区域战略效应逐渐显现,区域分化态势更加复杂。新旧动能转换、天津等部分省市增速下滑和东北经济困难问题仍然值得警惕。为此,在复杂形势下,应推动差异化、精准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 新形势 政策建议
  一、区域经济的新形势
  (一)区域经济总体运行趋稳,资源型地区经济回升明显
  2017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总体运行态势比较平稳,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9%和68%。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出现了回升态势。以山西省为例,自2016年一季度以来,各季度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回升态势,分别为30%、34%、40%、45%、61%。69%,黑龙江、辽宁、云南等资源型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回暖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战略实施,导致资源价格回升有密切关系。山西省上半年,主导产业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平均增速。云南省上半年,以水电为主的电力行业同比增长267%,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非资源性产业贡献度明显提升。山西省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90%,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9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938%,新材料产业增长159%。云南省上半年,非烟工业同比增长18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二)东部、中部地区增速放缓,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加快
  从四大区域板块经济运行特点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均出现放缓态势。从名义GDP的同比增速看,东部地区2017年二季度比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速持续加快,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速度,贵州省和云南省7月份同比增速高达206%和162%。东北地区增速继续低位徘徊,虽然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了06、02个百分点,但占比更高的辽宁省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整体看,东北地区的名义GDP仍然处于负增长的态势。
  (三)南北地区之间的增速差距缩小,比重差距也缩小
  从南北板块之间的差距来看,经济发展出现增速差距缩小和比重差距缩小的双缩小态势。今年二季度与一季度的名义GDP相比,南部板块与北部板块经济增速的差距缩小09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也缩小了08个百分点。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这种“双缩小”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资源型省份占比高和资源型省份经济回升。未来南北差距能否持续缩小,短期来看与资源型产品价格和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四)三大区域战略效应逐渐显现,涉及省市整体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我国三大区域战略成效逐渐显现。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9%、8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市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5%、7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3个省市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0%、68%,略高于全国同期69%、68%的增速(见表1)。整体来看,三大区域战略涉及省市的整体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战略实施对沿线省市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更为明显[1]。京津冀地区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区域战略实施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发展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势头。
  (五)区域分化态势更加复杂,呈现出增长型、下滑型、恢复型、平稳型四类地区
  上半年,区域经济分化态势不仅表现为四大板块分化和南北分化的区域间分化上,板块内部的分化开始显现。东部板块在总体表现平稳的情况下,天津市出现明显下滑态势,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各季度增速分别为92%、91%、90%、80%、69%。西部板块在普遍增速较快的情景下,甘肃省和青海省表现为下滑态势。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甘肃省各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78%、75%、76%、61%、5%,青海省各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83%。82%。80%、76%、76%。区域分化呈现出增长型、下滑型、恢复型和平稳型四类地区,增长型区域主要包括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江西省等省市,下滑型区域主要包括甘肃省、天津市、青海省,恢复型区域包括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其他省市属于平稳型地区(见表2)。
  二、区域经济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大多在70%—80%区间徘徊,新旧动能顺利转换难度仍然较大
  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大多在70%—80%的区间徘徊,虽然经济已经出现了趋稳的态势,但新旧动能转换依然不畅。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出和低端落后产能的去除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占比低,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仍显不足,新动力难以有效抵消旧动力衰减的影响。新旧动能转换不暢对经济增速和经济质量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依旧困难,接续发展动力培育不足
  上半年,虽然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指标出现了部分好转,但经济发展困难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观。从固定资产投资看,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在-20%以上,吉林省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变为-31%,黑龙江省仅增长65%。从工业增加值来看,辽宁省增速仍然为负值,5—7月份分别为-64%、-24%、-16%,吉林省增速下滑,5—7月份分别为70%、45%、21%,黑龙江省也在低位徘徊,5—7月份分别为14%、26%、15%。此外,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的格局依然延续,老龄化问题突出。整体来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困难,优质生产要素流出问题突出,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困难的局面。   (三)天津、甘肃、青海等省市经济下滑态势明显,保增长压力较大
  天津市、甘肃省和青海省成为今年经济下滑态势最明显的地区。天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由去年9%下滑到今年一季度80%、二季度69%。甘肃省经济增速由去年76%下滑到今年一季度61%、二季度50%。青海省经济增速由去年80%下滑到今年一季度76%、二季度76%。究其原因,三个省份经济下滑都与去产能密切相关。天津省在钢铁、平板玻璃去产能加快,甘肃省矿山开采减速和祁连山生态保护压力大对经济增速造成影响,青海省上半年采矿业下降68%和三江源的保护压力较大对经济增速造成影响。整体来看,甘肃省和青海省保增长压力较大,而天津市在结构加速转换的背景下,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四)资源型地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根基并不稳固
  在去产能改革效应逐步释放的背景下,煤炭、原油、钢材等资源型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快速回升,导致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这种增长的根基并不稳固。一方面资源型商品价格回升,在利益驱使下,内蒙古、辽宁、广东、浙江、四川等地有不少小中频炉已偷偷开启,“地条钢”出现了死灰复燃的态势,部分地区的小煤矿也开始生产,去产能改革成效再次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资源型地区非资源性产业的培育虽然出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占比较低,远未能起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2017年及2018年区域经济的趋势展望
  (一)受发展阶段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区域经济分化趋势仍将持续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已經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东部地区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北京市、上海市甚至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工业化阶段,西部的部分地区甚至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在2017及2018年,新旧动能的转换仍将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转型早、基础好的地区有望实现经济较快增长,转型迟缓、基础差、抗风险能力弱的地区经济可能会进一步放慢。因此,受发展阶段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区域经济分化趋势仍将会持续。
  (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望增强,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受国际需求疲软形势的影响,东部地区企业开始逐步开拓国内市场,内生发展动力有望增强。同时,由于投资、出口和消费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成效出现减弱趋势,创新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上海、深圳、杭州等一些大城市经济发展过程,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重要和突出。2017年及2018年,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预期会进一步增强。
  (三)中西部地区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东北地区会持续低位徘徊
  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要素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国家倾斜性基础设施投资和转移支付支持下,2017年及2018年,经济有望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东北地区由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和优势生产要素持续流出的原因,区域投资吸引力持续下降,经济发展难以在短期内回升,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转型和复苏。2017年及2018年,经济仍将持续在低位徘徊。
  (四)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有望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化,低端落后产能不断出清,资源型商品的供需失衡的状态将会进一步改善,资源型商品价格将继续巩固或进一步回升。受此影响,资源型产业可能进一步复苏,进而带动资源型地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在前期大力扶持非资源性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型地区已经出现了部分增长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大的非资源性产业。在这两种动力的推动下,2017年及2018年,资源型地区经济有望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在不同区域间,加快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同
  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强化资源的高效互补利用。鼓励在南北方之间、东中西之间、流域之间等探索跨区域的“飞地经济”发展,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2],利用对口支援、帮扶、区域协作的机会,合作共建园区。不断完善成果分享机制,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二)在东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坚定不移地在东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政府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构建东部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东部地区,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增强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三)在西部地区,继续实施投资驱动战略,提升投资产出效率
  以基础设施投资、扶贫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以城市群为重点,着力引导人口、产业、基础设施集聚布局,提高投资产出效率。进一步强化对山区、库区、农区、湖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硬约束,引导产业向城市群地区集聚,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中西部地区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四)在东北地区,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增强经济活力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军工企业众多的技术优势和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尽快制定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政策细则,在保障国家安全和需求的前提下,放宽和解除一些产品的生产许可,形成科研人员分享企业发展受益、提高科研资源分配权等激励机制[3],推动军工技术服务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在军民生产之间营造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深化三大区域战略,制定近期战略计划,助推区域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近期应尽快推动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的流域管理制度,制定跨区域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方案,明晰中央和地方对流域经济发展的权责划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格局。京津冀地区应尽快编制雄安新区系统规划,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一带一路”建设,应着力研究编制18个省市融入“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的力量,调动各省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国内优势与国外需求有机结合,助推沿线省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利伟,孙长学,安淑新长江经济带省际协调合作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7):58—61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7—05—12
  [3]申兵,党丽娟区域经济分化的特征、趋势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33—36
  (王利伟,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其他文献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然而,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剩和多个部门的杠杆过高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所导致,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是刮骨疗伤之举,虽有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但亦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此
期刊
琼州海峡是海南省和广东省的自然分界,也是阻断两省交往的天堑。跨海通道的建设无论从军事战略、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考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从1994年开始已经对建设跨海通道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和广东、海南两省共同组织编制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报告》中,确定以建设连接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灯楼角和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后经论证,高速公路桥的建
期刊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属于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格关系国计民生,敏感而复杂。多年来,成品油价格改革稳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变化,紧密结合国情特点,把准方向,攻坚克难,不断深化成品油价格改革,为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平
期刊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体管所社会调查课题组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对我国城镇居民改革民意状况进行年度跟踪调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6年调查数据①,分析城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与需求,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调查发现  (一)近两年来,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有所上升
期刊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密切关系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电力价格,直接影响工商企业生产成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社会关注度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电网企业统一购电、统一售电的经营模式,电网企业通过收取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价差维持生产经营、获得利润。这种统购统销的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与发电企业不能直接见面,双方不能协商确定电量、电价,无法通过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没有按照“准许成本加
期刊
三、胡平与项南是廉洁自律的典范  1、待遇都不达标  办公室、住房、车子、配秘书和司机、优质的医疗保健以及职务消费等,这些都属于高级领导干部享有待遇的范畴。待遇与官职高低是成正比的,是合法的。需要指出,有待遇就会产生费用。费用从何而来?西方人说是来自于纳税人,中国人却坦言为“老百姓的血汗钱”,说法不一,实则来路相同。领导干部在位时,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合情合理。问题是,不少在职与离退休领导干部享
期刊
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出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且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基础,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构成三方面出发,将社会需求和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寻找适应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框架,为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
期刊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坚持改革与监管并重,在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快速提高气源和销售等竞争性环节价格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监管,着力构建起天然气产业链从跨省长输管道到省
期刊
一、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运行情况  (一)交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铁公水航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82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公路、民航投资增速最快,铁路基本持平,水路继续下滑。总体看,交通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在经济“稳增长”中的作用依旧强劲。  与上半年相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
期刊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电力价格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市场调节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电力价格政策引导,有利于优化电力能源资源配置,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建立健全清洁能源发电价格机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竞争性环节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措并举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