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五口,生活拮据,真会真心收留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面对杨水根、万国兰夫妻俩的热情,郑龙夫心存疑虑。突遭变故,女主人离婚别家,出外谋生;不久男主人又暴病身亡。他们留下的三个年幼孩子无人照料,面临分散寄养;大势已去,是重新浪迹天涯,无牵无挂?还是毅然留下,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落难的安徽硬汉郑龙夫选择了后者。一晃十余年,这个别样人家生机勃发,而郑龙夫已年迈体衰,面对孙辈鞍前马后的服侍,想到自己与他们没有半丝血缘,也无半分遗产,更有甚光吃不干,又没有哪条法律赋予孙辈们对他这个外人有赡养义务。为了不耽误他们的美好前程,郑龙夫作出了求死之举……
寄居地天又塌,他的胸膛
成了三孤儿的靠山
16年前初夏某晚,南昌武阳预制板厂门口小店里,急急走进来一个水淋淋的老人,手里拎着一小袋大米。昏暗的灯光下,店主万国兰吓了一跳。待看仔细,方发现来人就是那个时不时到她小店来,买一瓶2块钱的便宜白酒,转身就走的外地人。她忍不住好奇,询问他咋拿米来换酒。他含笑不答,径直问万国兰这点米能不能换到一瓶酒?万国兰爽快地拿秤称,不够啊。老人放心说要不放你这里,明天再来换,说完要走。万国兰连忙叫住他,找了块干毛巾,让他擦擦脸。万国兰随口问道:“外面下雨了吗?”老人说:“没有。”她紧追一问:“那你咋全身都湿透了?”老人憨厚一笑:“我是游水过来的。”游水?万国兰深感困惑:“你家在哪啊?”老人不言语。
万国兰即递上一杯白开水。老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又走神了,慌忙摆摆手,说不渴。他走到门口,用手指指西岸,说:“我就住在那边,跟你们家对门。”西岸?那边没有人家啊?万国兰倒吸了口凉气——这是边缘地带,这边也只有预制板厂啊,而那头白天只能看到一座正加紧修造的桥墩。往来两岸,暂时靠一条小船,五毛钱就可以往返一次。难道他住桥墩下?才要证实,人已走出门去,回头说声“我明天再来。”便大步流星没身于黑暗中。
万国兰赶紧抓起一瓶白酒,追出门去,可没走几步,就听得“扑通”一声,那人已跳进了凉丝丝的河水里……
她愕然地站住了,心里涌起一阵阵莫名的酸楚。
丈夫下班回来。她对他说那个总是来买一瓶白酒转身就走的外地人刚来过……杨水根听完,唏嘘不已。夫妻俩猜测,他一定是个叫花子,没地方住,落难在对面桥墩下。可他也真干净,来几次了,愣没看出来他的身份。今天傍晚冒着生命危险游水过河,大概是舍不得来回5毛的船钱吧。杨水根交代妻子等明天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二天黄昏,老人又来了,还是一身水,却是空着手。他要万国兰算算昨天差多少钱,今天他补得上。万国兰说声“不急”,给他倒了杯水,同他攀谈起来。她于是知道,老人叫郑龙夫,今年61岁,1983年的洪水把他的家和家人以及村庄全部摧毁了。他捡了条命,自称有门木匠手艺,便从安徽逃荒到了江西,谁知找事不到,只得乞讨苟且偷生。最近他在西岸新桥墩下安了家……
万国兰听了,心痛不已。待丈夫回来,立即把家旁边堆放杂物的一间小屋腾出来,收拾干净。好说歹说,让郑龙夫住里面了。郑龙夫有点不敢相信,她家境并不好,会真心帮助一个外地来的乞丐?他决定住下试试看。
杨家的三个孩子跟他挺投缘,没几天就开始叫他“爷爷”了。每天傍晚等老人要饭回来,就围着他闹。看女儿最喜欢他逗,常常“咯咯”直乐,考虑到孩子一天天大了,五个人睡一块也很困难,万国兰于是决定让女儿跟老人睡,藉此缩短郑龙夫与自己家的距离。女儿高兴,郑龙夫也没说什么。
杨水根不久就托熟人,把郑龙夫安排进了自己工作的预制板厂食堂工作。郑龙夫每天下班,回到小屋,就逗孩子开心。有一天,他突然听到杨水根夫妻吵骂,疑窦顿生,莫非自己寄居久了,引发了家庭矛盾?于是连夜收拾东西,搬到食堂杂物间去了。直待万国兰寻到他并催他回去时,他才知道,这对夫妻是父母包办的,向来感情薄,经常吵架,并不是因为他的存在所致。
1993年,万国兰同杨水根离婚了,而且立即搬出去,大街小巷到处转做小买卖谋生。三个孩子一夜间没有了妈妈,而因为爸爸忙于上班,他们常常挨饿。一爿小店,也几乎要倒闭。郑龙夫这时就特别忙碌,食堂事一完就过来帮衬,照料孩子,有时间就开店张罗。哪里料到,附近有小青年竟然欺负他是外地人,买了东西老不给钱,还扬言要收拾他赶他走。坚持了一段时间,小店就开不下去了。
1994年10月,杨水根突然暴病身亡。郑龙夫懵了,不知所措。惊闻噩耗,杨家人呼天抢地赶来处理后事。三个孩子立即被分散寄养到亲戚家里。好端端的一个家转眼间分崩离析。这间破屋随即失去了生气。郑龙夫于是吃住在食堂里,重新陷入孤独与寂寥中。他想,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走吧,还讨自己的饭去。
然而,没过几天,三个小孩说好了似的,在9岁的老大杨玲带领下,跑到食堂,一个个呜呜地哭,抱着郑龙夫的腿再也不肯松开。郑龙夫悲喜交加,把他们紧紧拢在怀里:“我们爷几个不分开了。”
郑龙夫重新打开那个破败的家门,搬进去住了。他一定要把这个支离破碎、冰冷的家,搞得热热闹闹、温暖如春。
何尝不是杰作,三个准孤儿
平安还出大学生
不幸很快又降临了,预制板厂效益不好,郑龙夫不能在那再做下去了,生活重新陷入困境。
好在他有修车手艺,便在门口摆了个小摊,为过往车辆修修补补。可是,好景总是不长,偌大的预制板厂一倒闭,连修车生意也受影响。迫于压力,他想再去要饭,可又担心孩子们遭人歧视。情急之间,突然想起自己早年还学过补鞋,于是兴奋地整了一个修鞋担子,走街串巷,为人们补起鞋来。起早摸黑,虽是辛苦,但希望的阳光总算射进了这个寒气袭人的家,生活多少有了些暖意。
1997年,三个孩子眼看着长大,简陋的小房间,再也不合适混居。还有,万国兰独身回来,也得住吧,不能老是半夜还往门外赶。郑龙夫决定盖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可摸摸家底,省吃俭用也就是一万多点。万国兰也马上取出全部积蓄一万多块钱,交给他。这也不够啊。两人一商量,决定找有关部门关照关照,减免一些手续费。真不错,得知他们的特殊家事,有关部门开了绿灯。
一座单层平房盖起来了,可三个孩子同时上学就出现了困难。1998年,老二杨涛上完初一就被迫辍学,在家干了两年家务后,跟人家到南昌二七北路学汽车修理。一个15岁的小孩,常常遭人欺负,弄得一天哭好几次鼻子。郑龙夫知道了,心疼不已。2000年10月,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又取出近两年修鞋甚至偷偷讨乞攒下的几百块钱,在青云谱区租了一间小店面,让杨涛去卖早点。但生意一直不好。几个月后,郑龙夫还是把杨涛送去学汽车修理了。
2002年5月13日傍晚,汽车修理厂老板打电话告诉郑龙夫,说杨涛下午给中巴车换钢板时,打火机不慎点燃汽油,烧伤了自己,已在省武警医院救治。他放下电话,连夜赶到医院,目睹孙子的惨状,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起来……医生告诉他,杨涛的烧伤面积达23%,烧伤程度介于2度和深2度之间,虽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要治好来,估计手术费用至少需要2万元钱。2万元?!郑龙夫当时就傻了。哪里去弄这么多手术费啊?他带过来的也就是自己全部积蓄500块呢,而那个26岁小老板也可怜得要死,求爷告奶才借到3000块。等第二天万国兰赶来时,郑龙夫催她去借,也只借到一千多一点。三个人,不知所措了。
这时,有人提醒郑龙夫,可以去向《江南都市报》社求助试试。他二话没说,就去了。得知老汉的难处,加上被老汉的大义感动,17日,报社记者赶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杨涛。随即,小杨涛有难急需帮助的消息见报。当天下午,就有一位尼姑,到报社捐助了5000块钱。郑龙夫喜极而泣。
杨涛烧伤的消息郑龙夫一直不让告诉杨玲,因为她即将面临高考,怕会惊动她,让她难过、分心。到这一年,老三杨力也读不下去了,在家做家务。这种贫寒人家,父爱母爱残缺,三个孩子能不学坏,平安长大,对郑龙夫来说,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大孙女杨玲在学校的骄人成绩,却让他感到无比荣耀。所以对她也百般呵护。
真不错,杨玲一举考上了江西师大。郑龙夫甭说有多开心了。可很快就愁上了。上大学得准备一笔巨款,家里早就拿不出钱来了,何况刚从杨涛的不幸中跨过来。怎么办?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杨玲失去上大学的机会。郑龙夫拖着年迈的身子,决定跑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或者贷款。万国兰也找遍所有亲朋,筹集资金。众多好心人的帮助,让他们迈过了最难过的坎,杨玲顺利入学了。
然而,2005年9月,一个消息像惊雷一般炸得郑龙夫手足无措。杨玲失学了,不知所踪。磕磕绊绊总算熬到大四了,这怎么行呢?心急如焚的郑龙夫不顾年老体衰,坐上车子,就找到了孙女所在学校里。原来,杨玲出门打工去了,她还欠着一万多元学费没交齐呢,至于去哪了,班主任也不清楚……
减负之举太前卫,散尽余热
为了家业步步高
孙女“失踪”一年,老人忧心如焚。好几次误将在桥头下车的女孩当孙女,乐呵呵迎上去时才发现看错了。
2006年中秋节前,郑龙夫的心愿被记者登上了报纸,希望杨玲看到后,能回来过个团圆节。正准备返校的杨玲得知消息,迅速赶到家里。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孙女了,郑龙夫老泪纵横。杨玲赶紧将自己挣钱了,可以完成学业拿取毕业文凭的喜讯告诉爷爷。郑龙夫这才破涕为笑,杨玲是个完全的大学生了,这个家有奔头了。
是啊,万国兰四处打零工挣钱,晚上还帮人家看店,能挣到一笔;杨涛门口的修车生意十分冷清,可他妻子在附近砖厂上班,也能挣得一点日常开支;老三远赴广东打工,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
可是,自己呢?郑龙夫想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不说,还什么也不会做了,差不多成了一个饭菜桶。自己成了这个家的负担啊,更何况杨涛已生养了一个小儿子。还有,万国兰身体也不怎么好,落下的肩周炎让她烦恼不已。
这样子肯定不行。郑龙夫一次吃饭时,就撵年轻人出去,“到外面闯闯总能找到挣钱的路子,呆在家里总是死路一条”。为此,他承诺自己来照顾好小曾孙。可杨涛他们不放心,说爷爷年纪大了,这时候正少不得人照顾;他杨涛这条命可都是爷爷抢回来的呢,他可不能随便就离开家。
郑龙夫看着孙子他们老半天,不言语了。那一晚,他难以入睡。自己老了,非但挣不来钱,而且还没有一厘一毫遗产。如何是好?反正自己不能给他们添累赘。
9月26日傍晚,郑龙夫瞅准家里人都出去了的机会,把自己的衣服全部取出,拖到桥墩下面,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然后,他趁着夜色,快速逃离了这个家。他不敢回头张望一眼,生怕一不小心让谁看到他眷顾的泪水。
不过,他没逃脱成功,很快让杨涛追了回来。
其实,早在7月份的那次事故,就是一次郑龙夫为杨家减负的预演。郑龙夫在街上转悠,忽然听人说可以捐献人体器官。也不知怎的,就触动了他某根神经,让他联想到自己大半生,得过许多人的帮助,就愁无以回报呢;这下好了,把自己捐掉吧,一来回报社会,二来还可以名正言顺为家里减去负担。可是,捐献器官得等到人死后方可进行的规则,让他沮丧万分。不过,他没有就此罢休。经过精心策划,他瞒着家人,带好毒药,怀揣自愿捐献遗体和器官书,跑到红十字医院。他想以服毒自尽的方式,达到捐献目的。但他的行动败露了,被杨涛和妻子找回来。自此全家人对他看得就严了许多。
全家人一致认为,爷爷付出太多,能安享晚年,一家子其乐融融,才是最好结果……郑龙夫听着听着,再也不说什么了,只是一口接一口地叹“惭愧”。
冬日阳光下,带着小曾孙晒太阳的郑龙夫老人,看上去很安详。事实上,他自己就是一颗冬天里的太阳。
责编/晓辉
寄居地天又塌,他的胸膛
成了三孤儿的靠山
16年前初夏某晚,南昌武阳预制板厂门口小店里,急急走进来一个水淋淋的老人,手里拎着一小袋大米。昏暗的灯光下,店主万国兰吓了一跳。待看仔细,方发现来人就是那个时不时到她小店来,买一瓶2块钱的便宜白酒,转身就走的外地人。她忍不住好奇,询问他咋拿米来换酒。他含笑不答,径直问万国兰这点米能不能换到一瓶酒?万国兰爽快地拿秤称,不够啊。老人放心说要不放你这里,明天再来换,说完要走。万国兰连忙叫住他,找了块干毛巾,让他擦擦脸。万国兰随口问道:“外面下雨了吗?”老人说:“没有。”她紧追一问:“那你咋全身都湿透了?”老人憨厚一笑:“我是游水过来的。”游水?万国兰深感困惑:“你家在哪啊?”老人不言语。
万国兰即递上一杯白开水。老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又走神了,慌忙摆摆手,说不渴。他走到门口,用手指指西岸,说:“我就住在那边,跟你们家对门。”西岸?那边没有人家啊?万国兰倒吸了口凉气——这是边缘地带,这边也只有预制板厂啊,而那头白天只能看到一座正加紧修造的桥墩。往来两岸,暂时靠一条小船,五毛钱就可以往返一次。难道他住桥墩下?才要证实,人已走出门去,回头说声“我明天再来。”便大步流星没身于黑暗中。
万国兰赶紧抓起一瓶白酒,追出门去,可没走几步,就听得“扑通”一声,那人已跳进了凉丝丝的河水里……
她愕然地站住了,心里涌起一阵阵莫名的酸楚。
丈夫下班回来。她对他说那个总是来买一瓶白酒转身就走的外地人刚来过……杨水根听完,唏嘘不已。夫妻俩猜测,他一定是个叫花子,没地方住,落难在对面桥墩下。可他也真干净,来几次了,愣没看出来他的身份。今天傍晚冒着生命危险游水过河,大概是舍不得来回5毛的船钱吧。杨水根交代妻子等明天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二天黄昏,老人又来了,还是一身水,却是空着手。他要万国兰算算昨天差多少钱,今天他补得上。万国兰说声“不急”,给他倒了杯水,同他攀谈起来。她于是知道,老人叫郑龙夫,今年61岁,1983年的洪水把他的家和家人以及村庄全部摧毁了。他捡了条命,自称有门木匠手艺,便从安徽逃荒到了江西,谁知找事不到,只得乞讨苟且偷生。最近他在西岸新桥墩下安了家……
万国兰听了,心痛不已。待丈夫回来,立即把家旁边堆放杂物的一间小屋腾出来,收拾干净。好说歹说,让郑龙夫住里面了。郑龙夫有点不敢相信,她家境并不好,会真心帮助一个外地来的乞丐?他决定住下试试看。
杨家的三个孩子跟他挺投缘,没几天就开始叫他“爷爷”了。每天傍晚等老人要饭回来,就围着他闹。看女儿最喜欢他逗,常常“咯咯”直乐,考虑到孩子一天天大了,五个人睡一块也很困难,万国兰于是决定让女儿跟老人睡,藉此缩短郑龙夫与自己家的距离。女儿高兴,郑龙夫也没说什么。
杨水根不久就托熟人,把郑龙夫安排进了自己工作的预制板厂食堂工作。郑龙夫每天下班,回到小屋,就逗孩子开心。有一天,他突然听到杨水根夫妻吵骂,疑窦顿生,莫非自己寄居久了,引发了家庭矛盾?于是连夜收拾东西,搬到食堂杂物间去了。直待万国兰寻到他并催他回去时,他才知道,这对夫妻是父母包办的,向来感情薄,经常吵架,并不是因为他的存在所致。
1993年,万国兰同杨水根离婚了,而且立即搬出去,大街小巷到处转做小买卖谋生。三个孩子一夜间没有了妈妈,而因为爸爸忙于上班,他们常常挨饿。一爿小店,也几乎要倒闭。郑龙夫这时就特别忙碌,食堂事一完就过来帮衬,照料孩子,有时间就开店张罗。哪里料到,附近有小青年竟然欺负他是外地人,买了东西老不给钱,还扬言要收拾他赶他走。坚持了一段时间,小店就开不下去了。
1994年10月,杨水根突然暴病身亡。郑龙夫懵了,不知所措。惊闻噩耗,杨家人呼天抢地赶来处理后事。三个孩子立即被分散寄养到亲戚家里。好端端的一个家转眼间分崩离析。这间破屋随即失去了生气。郑龙夫于是吃住在食堂里,重新陷入孤独与寂寥中。他想,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走吧,还讨自己的饭去。
然而,没过几天,三个小孩说好了似的,在9岁的老大杨玲带领下,跑到食堂,一个个呜呜地哭,抱着郑龙夫的腿再也不肯松开。郑龙夫悲喜交加,把他们紧紧拢在怀里:“我们爷几个不分开了。”
郑龙夫重新打开那个破败的家门,搬进去住了。他一定要把这个支离破碎、冰冷的家,搞得热热闹闹、温暖如春。
何尝不是杰作,三个准孤儿
平安还出大学生
不幸很快又降临了,预制板厂效益不好,郑龙夫不能在那再做下去了,生活重新陷入困境。
好在他有修车手艺,便在门口摆了个小摊,为过往车辆修修补补。可是,好景总是不长,偌大的预制板厂一倒闭,连修车生意也受影响。迫于压力,他想再去要饭,可又担心孩子们遭人歧视。情急之间,突然想起自己早年还学过补鞋,于是兴奋地整了一个修鞋担子,走街串巷,为人们补起鞋来。起早摸黑,虽是辛苦,但希望的阳光总算射进了这个寒气袭人的家,生活多少有了些暖意。
1997年,三个孩子眼看着长大,简陋的小房间,再也不合适混居。还有,万国兰独身回来,也得住吧,不能老是半夜还往门外赶。郑龙夫决定盖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可摸摸家底,省吃俭用也就是一万多点。万国兰也马上取出全部积蓄一万多块钱,交给他。这也不够啊。两人一商量,决定找有关部门关照关照,减免一些手续费。真不错,得知他们的特殊家事,有关部门开了绿灯。
一座单层平房盖起来了,可三个孩子同时上学就出现了困难。1998年,老二杨涛上完初一就被迫辍学,在家干了两年家务后,跟人家到南昌二七北路学汽车修理。一个15岁的小孩,常常遭人欺负,弄得一天哭好几次鼻子。郑龙夫知道了,心疼不已。2000年10月,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又取出近两年修鞋甚至偷偷讨乞攒下的几百块钱,在青云谱区租了一间小店面,让杨涛去卖早点。但生意一直不好。几个月后,郑龙夫还是把杨涛送去学汽车修理了。
2002年5月13日傍晚,汽车修理厂老板打电话告诉郑龙夫,说杨涛下午给中巴车换钢板时,打火机不慎点燃汽油,烧伤了自己,已在省武警医院救治。他放下电话,连夜赶到医院,目睹孙子的惨状,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起来……医生告诉他,杨涛的烧伤面积达23%,烧伤程度介于2度和深2度之间,虽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要治好来,估计手术费用至少需要2万元钱。2万元?!郑龙夫当时就傻了。哪里去弄这么多手术费啊?他带过来的也就是自己全部积蓄500块呢,而那个26岁小老板也可怜得要死,求爷告奶才借到3000块。等第二天万国兰赶来时,郑龙夫催她去借,也只借到一千多一点。三个人,不知所措了。
这时,有人提醒郑龙夫,可以去向《江南都市报》社求助试试。他二话没说,就去了。得知老汉的难处,加上被老汉的大义感动,17日,报社记者赶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杨涛。随即,小杨涛有难急需帮助的消息见报。当天下午,就有一位尼姑,到报社捐助了5000块钱。郑龙夫喜极而泣。
杨涛烧伤的消息郑龙夫一直不让告诉杨玲,因为她即将面临高考,怕会惊动她,让她难过、分心。到这一年,老三杨力也读不下去了,在家做家务。这种贫寒人家,父爱母爱残缺,三个孩子能不学坏,平安长大,对郑龙夫来说,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大孙女杨玲在学校的骄人成绩,却让他感到无比荣耀。所以对她也百般呵护。
真不错,杨玲一举考上了江西师大。郑龙夫甭说有多开心了。可很快就愁上了。上大学得准备一笔巨款,家里早就拿不出钱来了,何况刚从杨涛的不幸中跨过来。怎么办?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杨玲失去上大学的机会。郑龙夫拖着年迈的身子,决定跑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或者贷款。万国兰也找遍所有亲朋,筹集资金。众多好心人的帮助,让他们迈过了最难过的坎,杨玲顺利入学了。
然而,2005年9月,一个消息像惊雷一般炸得郑龙夫手足无措。杨玲失学了,不知所踪。磕磕绊绊总算熬到大四了,这怎么行呢?心急如焚的郑龙夫不顾年老体衰,坐上车子,就找到了孙女所在学校里。原来,杨玲出门打工去了,她还欠着一万多元学费没交齐呢,至于去哪了,班主任也不清楚……
减负之举太前卫,散尽余热
为了家业步步高
孙女“失踪”一年,老人忧心如焚。好几次误将在桥头下车的女孩当孙女,乐呵呵迎上去时才发现看错了。
2006年中秋节前,郑龙夫的心愿被记者登上了报纸,希望杨玲看到后,能回来过个团圆节。正准备返校的杨玲得知消息,迅速赶到家里。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孙女了,郑龙夫老泪纵横。杨玲赶紧将自己挣钱了,可以完成学业拿取毕业文凭的喜讯告诉爷爷。郑龙夫这才破涕为笑,杨玲是个完全的大学生了,这个家有奔头了。
是啊,万国兰四处打零工挣钱,晚上还帮人家看店,能挣到一笔;杨涛门口的修车生意十分冷清,可他妻子在附近砖厂上班,也能挣得一点日常开支;老三远赴广东打工,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
可是,自己呢?郑龙夫想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不说,还什么也不会做了,差不多成了一个饭菜桶。自己成了这个家的负担啊,更何况杨涛已生养了一个小儿子。还有,万国兰身体也不怎么好,落下的肩周炎让她烦恼不已。
这样子肯定不行。郑龙夫一次吃饭时,就撵年轻人出去,“到外面闯闯总能找到挣钱的路子,呆在家里总是死路一条”。为此,他承诺自己来照顾好小曾孙。可杨涛他们不放心,说爷爷年纪大了,这时候正少不得人照顾;他杨涛这条命可都是爷爷抢回来的呢,他可不能随便就离开家。
郑龙夫看着孙子他们老半天,不言语了。那一晚,他难以入睡。自己老了,非但挣不来钱,而且还没有一厘一毫遗产。如何是好?反正自己不能给他们添累赘。
9月26日傍晚,郑龙夫瞅准家里人都出去了的机会,把自己的衣服全部取出,拖到桥墩下面,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然后,他趁着夜色,快速逃离了这个家。他不敢回头张望一眼,生怕一不小心让谁看到他眷顾的泪水。
不过,他没逃脱成功,很快让杨涛追了回来。
其实,早在7月份的那次事故,就是一次郑龙夫为杨家减负的预演。郑龙夫在街上转悠,忽然听人说可以捐献人体器官。也不知怎的,就触动了他某根神经,让他联想到自己大半生,得过许多人的帮助,就愁无以回报呢;这下好了,把自己捐掉吧,一来回报社会,二来还可以名正言顺为家里减去负担。可是,捐献器官得等到人死后方可进行的规则,让他沮丧万分。不过,他没有就此罢休。经过精心策划,他瞒着家人,带好毒药,怀揣自愿捐献遗体和器官书,跑到红十字医院。他想以服毒自尽的方式,达到捐献目的。但他的行动败露了,被杨涛和妻子找回来。自此全家人对他看得就严了许多。
全家人一致认为,爷爷付出太多,能安享晚年,一家子其乐融融,才是最好结果……郑龙夫听着听着,再也不说什么了,只是一口接一口地叹“惭愧”。
冬日阳光下,带着小曾孙晒太阳的郑龙夫老人,看上去很安详。事实上,他自己就是一颗冬天里的太阳。
责编/晓辉